【摘要】教育部多次提出高职院校弘扬传统文化的要求,并针对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指示。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如何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经典悦读作为有效的实施手段,其实施策略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现实与要求做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人文素质 高职教育 传统文化 经典悦读
【基金项目】主管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课题立项编号:201615Y41,课题名称:“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实证研究”之子课题“传统文化经典悦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31-01
一、高职院校开展经典悦读的必要性
关于高职院校弘扬传统文化在近些年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多次出现,特别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更是首次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随后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文件中更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方式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意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能力结构和培养目标具有相当明显的独特性,因此在人文素质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上就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并举。在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关于职业精神的经典文献、典籍可供阅读,里面包含了古人的智慧结晶,比起枯燥的说教对学生会更加有吸引力,因此,选择利用经典悦读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有着其必然的理由。
二、高职院校开展经典悦读的策略分析
1.创建多种形式的经典悦读平台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命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应该优化仁和敬信儒文化为核心的育人平台——搭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数据平台。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渗透到日常生活,传统纸质的阅读已不再满足当前高校师生阅读。建立数字化阅读平台,充实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利用微信、QQ等微阅读平台,建立经典阅读交流平台,经典阅读推荐、经典阅读赏析、经典阅读评阅微竞赛等。用学生喜爱的阅读及交流方式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经典阅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依托团委、学生会、图书馆等组织,创建阅读经典文化,传递经典文化、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生动地感受经典,真正达到从经典阅读到经典悦读的转变。
2.优化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方式
经典阅读高职院校中推广中面临的困难之一是经典阅读的理解之难。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帮助学生阅读,一是增设经典阅读课程,二是培养经典阅读自学能力。由于历史变迁,经典中的文字、词意都发生了变化加上时代文化的转变,给阅读者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给高职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开设专门的经典阅读课程,课程之中以经典篇目为教学范例,一方面疏导经典阅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阅读中常见的字、词、句及文化背景加以讲授和梳理,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另外,开展自我阅读导学。向学生们推荐经典阅读的注释本来辅助学生阅读。目前市面上的注释本较多,可有针对性的推荐受到广泛认可的书籍:例如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摘》、李泽厚《论语今读》等。推荐并教授工具书的用法,老师对经典精讲的篇目毕竟是有限的,更广泛的阅读仍然需要学生自我完成,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通过工具书顺利完成自我阅读是经典阅读的重要一环。
3.开拓培养经典精神涵养路径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经典阅读课程,建立经典阅读平台推广经典阅读,以期师生能共同感悟文学之美,领略古代圣贤的智慧哲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指导生活、学习、工作,达到德育效果,德行的修养又加深了经典涵养的领悟。经典包含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精神信仰。《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求大学生能树立起自己的理想信念,担起国家之责。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是儒家的精神核心,孟子云:“仁也者,人也。”道家的老子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其一便“曰慈”。崇尚和谐统一的精神,《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仁”“和”精神讲求宽以待人,共同协作的精神。大学生以“和”为标准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形成以“仁”“和”为美的社会风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典阅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德育教育之功效,润物细无声。经典精神指导行为实践,而日常的行为养成又促进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理解贯通经典精神,经典所传递的精神涵养与德育教育的实现相互补益。
三、高职院校经典悦读的功效
策略研究始终是围绕着实证循环往复的,本文提出的传统文化经典悦读在部分院校实施的效果从策略上来看,其特点如下:
第一,传统文化经典悦读缓解了职业教育中教书和育人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受众主体,在接受经典悦读吸收传统文化经典之后,思想、态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改进。同时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传播主体,在接受经典悦读吸收传统文化经典之后,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等方面也有些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在教师作为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主体位置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两方面透过学生与教师双主体作用,职业教育教书和育人联系的变得更为紧密,老师不仅仅在传授知识,通过经典悦读也在传递人文素养,而学生在职业技能人文素养两方面都有提高。
第二,传统文化经典悦读充实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人文课堂长期以来受技能培养指标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制约在课程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空心化,负责这方面指导的老师也逐步流失,经典悦读很有效的将师资、学生结合起来,通过传统文化搭建儒风雅韵,很大程度上充实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第三,传统文化经典悦读成为人文素质实质化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载体,往往说得多,做得少,不知道怎么做,但是经典悦读通过真实的故事、事件、道理被学生更能接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趋于实质性。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3.
[2]高竞男,张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50-52.
[3]刘洪银.从学徒到工匠的蜕变: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17-21.
[4]王春良,董金凤.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构建[J].党史博采(理论),2013,09:48-49.
作者简介:
李亚竹(1990.12-),女,湖北武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