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林,邓立平,黄 波,郭荣鑫,陈中刚*
(1.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广东 深圳 518100;2.深圳市龙华区妇幼保健医院麻醉科,广东 深圳 518100)
围手术期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根本诱因是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缺氧会导致一系列蛋白的异常表达,Eckle[1]等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HIF)是调节缺氧转录应答中最主要的转录因子,其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在发生缺氧时迅速上升并调控一系列与缺氧相关的基因表达,而异常表达的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故本研究将通过观察围手术期血清HIF-1a 和HO-1的表达水平,分析与心脏不良事件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实施择期中高危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与患者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年龄55~75岁;②均患有冠心病,诊断标准符合2016年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③择期行中/高危非心脏手术(肝胆、胃肠、泌尿及妇科手术)。排除标准:①急诊及低危手术;②术前合并严重感染;③患有传染性疾患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应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和Tof-watch肌松检测仪来指导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麻醉深度控制在D2-E1,根据心排量监测仪的参数指导术中补液量及速度。手术时间在180 min以内,术中注意严格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36℃~37℃,术中出血量少于血容量的15%,术后待患者苏醒后拔出气管导管,并给予PICA镇痛,随访疼痛评分维持在4分以下。根据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与否,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和非心脏不良事件组两组。
心脏不良事件诊断标准:①急性心肌缺血:ST段自J点后80 ms处水平或下斜压低≥1 mm或抬高≥2 mm;②急性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30 min,心电图出现新的Q波、ST段压低或弓背抬高、cTnI>3.1 g/L;③恶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症状或影响血流动力学并需要药物治疗的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④充血性心衰: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不能平卧、严重肺水肿或胸腔积液。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共发生心脏不良事件25例(14.2%),急性心梗6例(3.4%),心衰6例(3.4%),急性心肌缺血6例(3.4%),恶性心律失常7例(4.0%),受试患者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在术后30分钟时,急性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HIF-1a与HO-1水平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IF-1a与HO-1在术后30分钟不同心脏不良事件类型中的水平
HIF-1a作为急性缺氧最为敏感的标记物,许多研究报道表明HIF-1a的高表达对急性冠脉缺血有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认为在常氧情况下氧自由基也可激活HIF-1a,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由于手术应激及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下,在原有冠脉发疾病的基础上可能发生新的缺血,同时使机体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引起心肌细胞调亡并且导致HIF-1a的激活,出现HIF-1a高表达,在高龄,手术时间长,既往有冠脉手术史,术前心电图异常等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而诱发心脏不良事件。
本研究也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HO-1表达水平在心脏不良事件组显著增高,且在心梗组明显高于缺血组,HO-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这些与文献报道一致[3]。以往的研究发现其保护作用机制为:HO-1具有强抗氧化作用,调节细胞生长,减少内皮细胞凋亡,保护内皮系统的稳定性,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抑制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减轻血管损伤后的不良重构;催化产生内源性NO,扩张血管等,因此认为HO-1表达水平将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4]。
综上所述:血清HIF-1a和HO-1作为组织缺氧敏感的标记物,在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时水平显著升高,表明不仅与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可反映缺氧的严重程度,对心脏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于维持麻醉的平稳和围手术期的安全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