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研究

2018-10-12 08:38邓香莲
出版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邓香莲

[摘 要] 阅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根本途径。在媒介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大学生的融合阅读特点也日益凸显。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在上海高校大学生中取样展开研究,从阅读来源、阅读媒介、数字阅读平台、阅读内容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融合阅读行为展开分析。(1)阅读来源的融合: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2)阅读媒介的融合:多元阅读媒介大融合,手機媒介抢占先机;(3)数字阅读平台的融合:社交媒体平台是主流;(4)阅读内容的融合:休闲娱乐需求庞大,通识阅读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当前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反思:数字阅读行为比例过高,深阅读和浅阅读失衡明显;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水平有待提升;大学生的跨学科阅读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融合阅读 阅读来源 阅读媒介 数字阅读平台 阅读内容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5-0005-08

[Abstract] Reading is the basic way of human cognition,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lifelong learning. Under the trend of media convergen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integrated reading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research group studies the sampl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ghai. It analyzes the integrated reading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rom four aspects of reading sources,reading media,digital reading platform and reading content. (1)Integration of reading sources:free reading and paid reading;(2)Integration of reading media:there is an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reading media,and mobile media seize the opportunity;(3)Integration of digital reading platform:social media platform is the mainstream;(4)Integration of reading content:the demand for entertainment is huge,and general read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On this basis,this article also makes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integrated reading behavior:the proportion of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is too high,and the deep reading and shallow reading are out of balance;the reading standard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needs to be improved;the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till ha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Integrated reading Reading sources Reading media Reading platform Reading content

阅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根本途径。当前,推进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读书学习,倡导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求“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要在“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1]。李克强总理也非常重视读书,在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全体员工的回信中指出:“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2]。

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希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要力量[3]。作为国家的基本人力资源储备,大学生们的阅读行为对于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创新潜力,并深刻影响民族和社会的进步。与传统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新时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在媒介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大学生的融合阅读特点也日益凸显。

为全面客观地考察新时代大学生的融合阅读行为,为出版企业、图书馆等信息生产和服务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书香社会的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特联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实验室,以上海市为例,展开面向全市大学生的融合阅读行为调研。本调研中“新时代”的内涵,有一些基本的时代背景特征,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主流文化发展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全球化的背景、社交媒体环境以及“全民阅读”战略等,这些因素都在调研指标中有一定的体现。

1 调研设计及样本分布

1.1 调研设计

课题组根据前期大量实证研究的经验和本次调研的具体目标,初步设计新时代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的基本测评指标,于2017年12月以方便抽样法将该问卷通过网络对2000个大学生样本进行 预测试,并根据预测试情况对问卷指标进行修正。

本次调研面向上海所有在校大学生,采用严格的多轮分层抽样法进行采样,以求调研数据能够最大程度上真实反映新时代大学生的融合阅读行为特征。课题组预计一共获取2000个大学生样本,取样分层首先根据各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上海大学生总数的比例配样,在确定各大学应采集的样本数后,再充分考虑各高校大学生的男女性别比、各年级、各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生分布比例科学确定采样方案。调查问卷的正式发放和回收自2018年1月初启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2018年3月完成调研任务,一共获取符合采样要求的样本2000个,剔除“完成问卷时间低于200秒”和“整份问卷选择同一个选项”的样本,共计回收有效样本1774个,样本有效率为88.7%。

1.2 样本分布

在1774个有效样本中,本科院校样本1419个,占比80.0%;专科院校样本355个,占比20.0%。20岁上下的本科大学生是主体,尤其是20岁的样本数达319个,占总样本数的18.0%。其中,男生样本853个,占比48.1%;女生样本921个,占比51.9%。在本科院校的样本中,工学大类样本最多,占总样本的24.6%,其次是管理学(15.8%)、经济学(9.4%)、文学(8.9%)、理学(7.9%)、法学(6.1%)、医学(4.6%)、艺术学(4.5%)、教育学(2.8%)、哲学(0.7%)、历史学(0.6%)、农学(0.5%)。在专科院校的样本中,财经商贸大类样本居于首位,占总样本的3.6%,文化艺术大类(2.6%)和教育与体育大类(2.0%)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其他大类占比均不足2%。

2 新时代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分析

通过数据整理,课题组从阅读来源、阅读媒介、数字阅读平台、阅读内容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融合阅读行为展开分析。

2.1 阅读来源的融合: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

每个人的阅读需求都兼具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特征。上海大学生的阅读素养总体较高,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利用海量的免费网络资源,倚借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的大量免费文献资源,再加上少量的付费阅读资源,这种阅读来源的应需融合满足了他们出于专业学习、兴趣爱好、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综合阅读需求。

2.1.1 当前大学生七成以上的阅读资源是免费资源

知识付费阅读是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线上或线下付费方式购买的阅读资源可以满足他们20%以上的阅读需求。值得关注的是,以免费形式获取的阅读资源仍满足了大学生70%以上的阅读需求,其中图书馆借阅占29.4%,在线免费阅读占44.4%。

2.1.2 大学生对付费阅读持开放态度,但目前付费比例较低

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月均阅读支出不超过50元,其中近半数大学生的数字阅读支出占全部阅读支出的10%以下。详见图1和表1。

2.1.3 大学生对高质量内容的付费意愿积极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高质量内容的付费意愿比较积极,有62.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高质量的阅读资源付费。专业性知识(37.3%),小说、文艺作品(30.8%),知识服务类信息(19.3%)三大类阅读资源则是大家付费意愿最高的类型。可见,媒介形式不断更新迭代,“内容为王”永不过时,“高质量知识”是付费阅读产业的发展重心。

2.2 阅读媒介的融合:多元阅读媒介大融合,手机媒介抢占先机

不同的阅读动机会驱动不同的媒介偏好。大学生的多元阅读动机使得他们的融合阅读行为建立在阅读媒介融合的基础之上。包括各种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在内的阅读媒介大融合,是当前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的硬件基石。

当前,手机在大学生的所有阅读媒介中占据绝对优势,领先排位第二的“传统纸质媒介”近20个百分点。另外,专为阅读而生的电子阅读器阅读方式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追捧,占比为26.4%。

2.2.1 大学生的日均纸媒阅读时长和月均纸媒阅读量均偏低

数据显示,62.2%的大学生平均每日纸媒阅读时长在1小时以下,仅有37.8%的人每天纸质媒介阅读超过1小时。另外,60%的大学生平均每月只看一本纸质书或不看纸质书。

2.2.2 大学生在数字阅读媒介上投入时间偏多

本次调研显示,大学生在数字阅读媒介上投入了比较多的时间。与一半以上大学生的日均纸媒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相反,一半以上(55.6%)的大学生日均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

2.2.3 有声阅读媒介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异军突起

作为知识获取的一种手段,有声书正成为一种新的阅读媒介,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在本次调研中,45.7%的大学生拥有有声书阅读体验,其中近6成日均有声书阅读时长在半小时以内。

2.2.4 大学生的日均社交媒体阅读时長偏高

64.4%的大学生日均社交媒体阅读时长集中在半小时到2小时。与大学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数字阅读时间大部分都花在社交媒体上。

2.3 数字阅读平台的融合:社交媒体平台是主流

数字平台的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迎合了大学生的平台偏好,他们对于各种数字阅读平台的融合利用率较高。

2.3.1 社交媒体阅读平台是大学生数字阅读平台的主流

社交媒体不仅兼具社交和信息传播的主要功能,还具有娱乐、分享、互动、直播等功能,能给用户带来多样化、更符合日常需求的良好体验,因而深受推崇。目前来看,在大学生群体中,排名前三的社交媒体阅读平台分别是微信、微博和知乎。

2.3.2 电子书阅读平台比较集中

虽然目前国内的电子书市场总体上存在原创内容不足、编校质量较低、相关标准缺失、版权保护滞后、市场竞争无序等缺陷,但是因为检索方便、便携、易于阅读等优点,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数据显示,大学生的电子书阅读平台比较集中,微信读书、掌阅和学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分列前三,占比分别为27.7%、16.1%、14.1%。

2.3.3 有声书平台喜马拉雅FM一家独大

经过80多年的发展,国外的有声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近年来,依靠快速发展的网络和庞大的移动用户规模,我国的有声书市场也迎来了一波发展浪潮,其中喜马拉雅FM尤其亮眼,在大学生的有声书平台中市场占有率高达63.5%。

2.4 阅读内容的融合:休闲娱乐需求庞大,通识阅读有待提高

处在全球化的当代中国,出于学业发展、未来职业需求以及休闲娱乐等动机,新时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非常广泛,尤以休闲娱乐阅读甚为突出。

2.4.1 大学生的休闲娱乐阅读特征明显,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是文学读物

在本次调研中,大学生的休闲娱乐阅读特征非常明显,近半数的大学生将文学读物列为感兴趣的读物类型之一,其次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大类,第三是综合性图书大类。

从社交平台阅读来看,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小说、文艺作品,休闲娱乐信息和时政新闻。可见,轻量型内容是大学生社交平台阅读的主流,这与阅读时长成正相关,短时间内易读的内容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2.4.2 学业和职业发展引发大量外语阅读需求,英语是主要阅读语种

基于身份特性,大学生普遍有较大的外语阅读需求,受调查者中有57.3%的人经常阅读外语类读物,其中专科院校学生外语阅读需求明显低于本科院校,而本科院校中的外语阅读需求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本科学生外语阅读需求率为50%左右,硕士生为70%左右,博士生为80%左右。就外语阅读的语种而言,英语占90.6%,日语占3.5%,韩语占1.7%,法语占1.5%,西班牙语占0.7%。

2.4.3 在通识阅读方面,大学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基本性与精深性相结合,以人类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来拓宽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发展成“整全的人”。人类文明最核心价值观念的最好载体,非经典名著莫属。因此,经典阅读契合了现代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调研显示,大学生在“经典文学读物”和“专业之外的读物”阅读上表现尚可,但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和“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阅读上略逊。

3 反思:当前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3.1 数字阅读行为比例过高,深阅读和浅阅读失衡明显

在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竞争加剧、节奏加快带来的大量碎片化时间和出于减压目的的休闲娱乐需求增加,使得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成为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的主流。数字阅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乃至时代的进步,如大大提升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信息的可及性和丰富性,有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和拓展知识,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閱读体验,使阅读变得更轻松。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与数字阅读行为相伴随的浅阅读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大量数字阅读平台的信息知识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零星、不完整的信息很难给阅读者带来深层次、精神上的交流和体验,它所能达到的阅读深度和阅读质量也很有限。这种以“跳跃性”“浅思考”为突出特征的阅读模式会导致阅读的娱乐化趋向,长此以往,它可能促使社会的整体阅读品位下降,出版物市场的供需品位下降,甚至导致民族文化素质的下滑。

反之,深阅读才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是一种相对系统、全面、深入、具有连续性的阅读方式。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思想、科学、艺术、智慧、创造力等内涵的提升、丰富、深化和突破,都离不开深阅读。只有深度、有质量的阅读,才能真正触发感知能力和思想的提升,促进精神的发育,这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一个人精神世界丰盈和内心充实的根基。

从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E.Zukerberg)脸书主页上的一段话,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时代的本质和深阅读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而敏锐的洞察:

阅读能使人的智力得以充实。书籍能让你完全探索一个话题,比当今多数媒体看得更深。我希望能从每天的媒体阅读更多转向读书。在这个注意力被社交媒体过度压榨和碎片化的时代,回归(书籍)阅读将成为人们重建心灵秩序的第一步[4]。

3.2 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水平有待提升

在通识阅读方面,大学生在指标“流畅地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类读物”上自评分偏低,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还远远不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5]。类似《古文观止》《儒林外史》这样的语言文学类书籍,包括《史记》《资治通鉴》在内的历史类读物,还有以《论语》《孙子兵法》等为代表的思想类读物,以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这样的科技类读物,其中都深刻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名、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6]。大学生多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古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多方面的动力,尤其离不开精神感召力和文化助推力。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7]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途上,我们离不开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8]。因此,无论是中国梦的实现动力还是中国梦的重要目标,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果在面对经典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缺乏欣赏的眼光,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追逐那些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获得快感的碎片化信息,抵触那些完整的、系统的、有深度的、晦涩难懂的知识,就会逐渐失去明辨是非和审视真伪的能力,离优质知识、深刻思想和理想情怀越来越远。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们跳出碎片化的限制,通过经典阅读和深阅读来追求高质量的阅读。

3.3 大学生的跨学科阅读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跨学科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发展跨学科的复杂思维,有利于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为解决未来各种复杂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次调研中大学生对指标“流畅地阅读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的评分偏低,尤其是指标“流畅阅读不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的评分是所有评价指标中得分最低的,这说明当前大学生的跨学科阅读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跨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经典学科分门别类的封闭性和狭隘性,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二十世纪以来,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与技术的融合,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渗透。这使得科学研究越来越变成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乃至于不通过跨学科研究的范式,就很难有真正的科学突破。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跨学科研究的视野体现了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新范式,社会在人才选择上也越来越强调跨学科背景的重要性。

大学生对于其他专业读物的阅读能力偏弱,这反映出他们在具备跨学科视野上存在比较明显的欠缺。教育系统如何克服分科知识单一化教育带来的弊端,顺应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的需求来培养宽口径、综合型的人才,出版行业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打造类似《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读物畅销书明星,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注 释

[1][5][6]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选自:钟鼎文主编,与党员干部谈作风、学风、文风[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117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國外全民阅读法律政策译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384

[3]王志强.一流大学人才培养需加强“四个自信”[EB/OL]. [2018-07-09].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28/c1053-28747042.html

[4]吴靖,给阅读一点时间我们时代的阅读迷思[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210

[7]任仲文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43

[8]张良驯,周雄,刘胡权.当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62

(收稿日期:2018-07-10)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