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毅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4)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是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1]。该病的发生是由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可出现高热、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此病患儿大便的性状多变,其大便多为不消化的稀便、黄绿色的粘液便、水样便、脓血便。重症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休克。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2]。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常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在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在夏季的发病率最高[3]。药物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常用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72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这些患儿入院时,均存在排脓血便或黄绿色稀水便及发热的症状。对这些患儿的大便进行细菌培养的结果显示其致病菌均为鼠伤寒沙门菌。将其中使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的36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将其中使用美洛西林钠进行治疗的3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年龄为3个月~9岁。其中,有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6例。对照组患儿的年龄为10个月~8岁。其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方法 为本组患儿使用美洛西林钠进行治疗。美洛西林钠的用法是:取50~75 mg/kg的美洛西林钠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日静脉滴注2次。同时为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蒙脱石散的用法是:将蒙脱石散放到适量的温水中搅拌均匀后让患儿服用。1岁以下的患儿,每日服l袋,分3次服用;l~2岁的患儿,每日服l~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的患儿,每日服2~3袋,分3次服用。患儿若出现脱水的症状,让其口服ORS溶液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方法 为本组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头孢曲松钠的用法是:静脉注射给药,此药的单次用量是40~80 mg/kg,1次/d。同时为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蒙脱石散的用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患儿若出现脱水的症状,让其口服ORS溶液进行治疗。
1)无效:治疗3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善,其每日排便的次数≥3次,或其病情在加重。2)有效:治疗2~3 d后,患儿大便的性状有所改善,其每日排便的次数≤2次,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RBC及WBC均有所减少。3)显效:治疗1~2 d后,患儿排便的次数基本恢复正常,或减少为≤2次/d,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伤寒沙门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伤寒沙门菌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50个血清型,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最为常见[4]。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机体的免疫力较低,是鼠伤寒沙门菌的易感染人群。鼠伤寒沙门菌可经胃入肠,在肠道内进行增殖,粘附在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上,侵入肠黏膜的固有层,并释放毒素,从而使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发生充血、水肿等急性炎症反应。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病理特点是患者的消化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局灶性坏死,甚至形成较为广泛的浅表性溃疡、炎性细胞浸润。人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可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乏力、全身酸痛、腹痛、腹泻的症状[5]。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鼠伤寒沙门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头孢曲松钠是一种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发现,用头孢曲松钠对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