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要素解析
——以《声临其境》为例

2018-10-12 03:45姚钧浩章留斌
传播与版权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

姚钧浩 章留斌

作为湖南卫视原创推出的中国首档声音魅力竞演秀节目,《声临其境》自首播以来以黑马之姿出现,收视、口碑均居高不下,一度叫座又叫好。2018年3月17日,《声临其境》第十一期完美收官,双网收视率获11连冠,网络播放量突破14亿,豆瓣评分高达8.3。截至4月8日,微博话题“声临其境”阅读量达26.2亿、讨论量216.1万。这档以台词、配音竞演为主要内容的本土化原创节目,为我国综艺节目市场开辟了一个全新视角,丰富了综艺节目类型,为有声语言艺术创造了新的表达形式。4月7日,《声临其境》《朗读者》等九大原创节目模式集体登陆法国戛纳电视节,借助“iFORMATS中国节目模式库”平台,将优秀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展示在国际舞台。

一、定位准确:立足冷门领域

随着有声读物、广播剧、动漫、广播APP受众群体的增加,李世宏、季冠霖、阿杰等幕后配音演员也走到台前,进入公众视野。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的在线电台用户比2016年多出35%。[1]曾被视为二次元、小众文化的配音文化逐渐拥有更多的受众群体,成为大众文化。而电视综艺也应开辟潜在市场,关注冷门领域,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声临其境》则是另辟蹊径,用本土化原创挑战“大众”节目,巧妙利用“大众”文化与“小众”文化的博弈,而真正抵达人心的东西从来不会只属于小众。

2017年4月“书香中国”晚会上,《三国演义》的配音得到了观众好评,导演徐晴看到声音类节目的市场,由此产生设计一档只比拼声音魅力节目的想法。在娱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环境下,摈弃夸张的舞台效果、弱化聚光灯效应,让“声台行表”中的声音元素带给观众最强烈、直接的感官体验,对于视听双媒介的电视而言,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创意。《声临其境》能获得广泛好评,归根结底在于观众对优秀声音作品的渴望、精神文化的需求。配音演员从幕后走到台前、凸显声音魅力,以此正视演员基本功,重拾对表演的敬畏,反思演艺圈的“数字小姐”怪象。“声临其境”,节目的命名亦让人由声入境,看似边缘化的冷门领域,却从定位即凸显幕后专业精神,满足观众精神需求和文化认同,用匠心回归艺术本位,传递文化正能量。

二、嘉宾选择:邀请实力演员

节目在嘉宾的选择上对嘉宾实力最为看重,演员在节目中展现出扎实的台词功底、配音技艺、表演实力以及处变不惊的专业素养,都可称为是中国演艺界殿堂级的教科书。

节目中赵立新饱含情感地将《魂断蓝桥》演绎得惟妙惟肖,用地道的英语配音《功夫熊猫》后,还展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四种语言以及脱口而出大段的经典台词,用实力赢得掌声。韩雪一改往日形象,为动画片《海绵宝宝》进行颠覆式的配音。第十期年度大秀上,韩雪在《头脑特工队》中一气呵成演绎八种角色;与搭档张鲁一共同配音《泰坦尼克号》时,韩雪脱下高跟鞋,两人在温暖的演播室却演绎出冰水中瑟瑟发抖的姿态,10个“come back”在声音的哽咽啜泣中令人动容,获得导演陈凯歌的连连称赞。

张颂教授曾提出“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2]。第二期唐国强声泪俱下配音《军师联盟》中曹操的台词,在显示器视频中断、黑屏的突发情况下处变不惊,依然保持高水准的配音,获得网友刷屏式的弹幕好评,体现出演员扎实的台词功底和专业素养。不仅使节目效果出奇制胜,更是成功让观众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专业素养,也是众多“流量”明星演员学习的榜样。另外,主持人王凯不仅主持功底扎实,更是专业配音演员,在节目中“低调炫技”,为节目效果增色不少。节目邀请到陈凯歌、王晓鹰、刘婉玲、狄菲菲等导演、专业老师作为点评嘉宾,专业配音团队领声文化参与节目制作。正是因为节目创作团队的精心编排与设计,《声临其境》才会带给观众全新的听觉享受,成为一场精彩的听觉盛宴。

三、作品筛选:传承经典文化

一个真正有着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一定有着能够命中时代精神的主流价值观。[3]节目的配音台本选择植根于中外优秀文化,承载民族文化基因,综合考虑演员特点和观众喜好。内容题材同时兼顾小众群体,选取包含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多种经典且有一定的观众基础的台词片段,根据嘉宾的个人反馈再进行协调。据笔者统计,十一期节目中,台词作品选取自近120部中外经典影视片段,包括《董存瑞》《智取威虎山》《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众多具有积极意义和爱国情怀的影片。通过配音嘉宾的精心演绎,用声音重现影片中震撼人心、包含情感的故事。周一围配音《董存瑞》时,颤抖着呐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观众在这声呐喊中找寻记忆,感受民族热血与爱国激情。借助媒体平台,将传统影视文化借助综艺形式进行创新性表达,再次传播传统文化。创新的作品表达形式、传播方式,唤起观众对影片内涵的记忆,为观众营造出声音美、情感真的人文氛围。

演员张铁林在节目里说:“中国戏曲、曲艺等,这里面的滋养特别深厚,做中国的戏,配中国的角色,用中国的古典声音,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4]节目中提出的厚重反思,是如何将深层文化内涵融入综艺节目中。“大众媒介有助于社会成员形成相似或相同的价值观,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5]在艺术表现形式丰富、重娱乐轻文化的综艺节目的冲击下,不论是战争还是喜剧题材的影视作品,以纯粹的声音元素来演绎经典文化、传承其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是极大的突破。观众在经典影视文化的创新性表达里静静聆听,感受配音者的声音温度和情感浓度,才会真正在视听审美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此反观内心,反思人生。文字作品和声音形态是传播形式,包含在其中的爱国、爱家、爱人等情感是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体现。通过经典作品的有声表达,满足观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有利于电视节目自身的生存发展。

四、形式创新:增添悬念色彩

没有烦琐复杂的赛制形式,没有矫情造作的情节设计,每期节目赛制流程采取极其简易的三个环节。第一节“经典之声”,嘉宾在幕后为影片配音;第二节“魔力之声”,嘉宾比拼配音或者挑战拗口台词;第三节“声音大秀”,四位嘉宾走到前台,搭档演绎影视经典片段。最后,节目采用“权利下放”,由现场300名观众票选出当期的“声音之王”,使得观众参与感更强烈,节目悬念更甚。对于嘉宾身份,现场观众和电视机观众处于差异化视角,不同视角带给观众不同的收视体验。在综艺节目“娱乐至上”的环境下,《声临其境》在形式上弱化了综艺节目对观众视觉的冲击,更注重的是以声传情,追求纯粹的声音魅力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节目呈现出的不是字正腔圆的语言表达,而是饱含嘉宾内心情感与温度的倾诉,让观众感受到的是声音情感直击内心深处、撞击灵魂的力量。

表1为九期常规竞演节目的特定主题,每期的嘉宾特点或台词片段都较贴合本期主题的表达和呈现,比如第二期“王的声音”,嘉宾张铁林、唐国强、宁静、陈建斌都曾是帝王角色的饰演者。

表1:《声临其境》九期常规竞演节目的特定主题

节目中许多细节引发关注,比如引进FOTRIC云热像技术,捕捉人体热感在舞台主屏上成像,观众通过嘉宾剪影的体态特征进行猜测,营造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氛围。此外,拟音师龙岗、大勇等为演员制造出表演所需的各种声音,如极易被忽视的拂袖、撞击、摩擦声等。节目不仅展现配音嘉宾,还将拟音师这一职业推到台前,突显幕后工作者的专业精神,这点也可谓匠心独运。《声临其境》传达给我们的是满满的真诚,这种真诚不仅体现在台词选择,也贯穿了整个节目赛制和细节设计,将节目初衷与观众内心情感、审美体验紧紧相连。

五、融合传播:借力媒体平台

对于内容为王的电视节目而言,传播渠道也至关重要。借助网络媒体芒果TV、爱奇艺等平台进行互补式传播,扩大收视范围,有效地弥补电视节目“过期不候”的缺陷。节目组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构建,为栏目做大幅宣传,在2017年12月18日、22日即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发送推文为节目首播、收官宣传造势。截至2018年4月8日,共更新微博博文959条、微信推文173篇。此外,节目嘉宾自带“粉丝效应”,嘉宾参与转发节目博文与粉丝互动、微博热搜关键词,都较好地推动网友关注节目进程。这些直抵人心的文化内容在综艺节目的外表下,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面和传播效果。

网络媒体信息传播迅速,多渠道的信息来源有助于节目组即时获取受众建议。借力网络新媒体,节目组能迅速采纳视频“弹幕”、微博互动评论中的有益反馈,积极调整和改进节目,邀请网友呼声较高的嘉宾满足观众意愿,如邀请配音演员李世宏为86版《西游记》孙悟空配音,为节目播出效果打下基础。“声临其境”也成功入选百度百科3月热词榜单,成为声音类节目的标杆。

当然,在一档全新节目的初创期,《声临其境》也存在一些值得再斟酌之处。

节目既定位为竞演秀,理应突出竞争和挑战,但赛制却缺少对抗和冲突色彩。每位嘉宾的台词片段也应该有所差异,不拘泥于同类型影视片段,可为一位嘉宾选取有反差的多种角色来展现其配音实力。再者,节目嘉宾除边江为专业配音演员,其他皆为注重“声台行表”综合展现的影视演员,这与节目初衷纯粹凸显声音的主题有所偏离。由于配音员与演员的工作属性不同,再现经典台词是该追求高度“保真”的模仿还是二度创造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外,由于电视观众与现场观众处于差异化视角,对嘉宾真实身份的认知维度不同,电视观众自然难以体会现场感受,于是产生“新生班浮夸”“观众作秀”的网络吐槽。对于综艺节目剪辑,应权衡文化内涵与综艺效果的比重,后期特效也应用之有度。[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sycxjj056)]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