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湖北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开始。不少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意欲复读,准备来年再战。不过,面对一年每生近两万元的相关收益,复读学校亦非来者不拒,武汉国华学校就从今年开始明确拒绝“游戏成瘾”学生。
该校2018年7月9日发布了《武汉国华学校针对“游戏成瘾”学生从严招录的通知》,并将其贴在大门口。通知中规定,该校2018年高复招生将对沉迷于游戏的学生不录和从严招录,在校期间禁用手机,对于在校学生沉迷王者荣耀、“吃鸡”等成瘾性、暴力性网络游戏,一经发现将直接砸机并做劝退处理。
该校校长刘邵阳表示,这类学生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带坏了学风,不仅他们自身无法通过复读考上大学,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让学校苦不堪言。所以,学校从今年开始,将和每个入校学生都签署“拒绝网游协议”。这份协议一式两份,学校、学生和家长全部签字,学校和家长各执一份。对于此项新规,家长大多表示支持。
拒收“游戏成瘾”复读生是偏见在作怪
自从国家明令禁止公办学校开办复读班,对于高考落榜或者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来说,民办性质的复读学校就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时候,复读学校不仅是考生赖以实现理想的唯一平台,也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而如涉事学校所为,因为学生“游戏成瘾”就将其拒之门外,可以说是让相关考生在遭受高考打击之后,又遭遇了另一种拒绝。
师之道,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复读学校虽然重点在提高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作为学校应该具有的对学生的教化职责。要知道,提高分数除了需要学校严格管理,更需要学校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性。很难想象,一个动辄“砸机并做劝退处理”的学校除了对学生采取高压管理,还能有耐心教给学生如何提高自律性。
拒收“游戏成瘾”复读生的背后,还是社会和民众对“游戏成瘾”的茫然无措和偏见。在其《通知》中,赫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已于近日正式将‘游戏障碍列入最新版‘精神疾病范围”,并建议“家长对出现‘游戏障碍的学生及时陪护到正规医疗机构物质依赖科进行科学诊治”。在其“好心”背后,掩盖不住的仍是对“游戏成瘾”复读生的歧视和对其求学权利的漠视。要求一所以提分为己任的复读学校对网瘾少年进行矫正自然不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复读学校可以理直氣壮侵犯其求学的权利,以及放弃学校该有的教化育人的职责。
对“游戏成瘾”学生应有适当限制
复读本身就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行为,有人为了考出更好的成绩,有人为了弥补去年的遗憾,考上心仪的学校。要实现目标,当然要有一定的付出,有时候正常的个人嗜好尚且要暂时让路,更不用说沉迷游戏这种不良嗜好了。所以大多数家长都赞同这所学校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学校负责任的表现。
难道说学校不管孩子,爱玩游戏玩游戏,喜欢夜不归宿就夜不归宿,才是好的吗?当然不是,学校不管,才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大部分具有成瘾性的东西,同时也都有传染性。就好像抽烟一样,身边的人都抽烟,不抽的那个人,很快也会开始抽。游戏也一样,一个班20个人,18个人沉迷游戏,剩下那两个恐怕用不了多久,也会陷入其中。所以,学校这么做,不仅是对成瘾的学生负责,也是对其他未成瘾的学生负责。
“游戏成瘾”是精神障碍,是疾病,这个观念在今天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同时,我们也确实缺乏有效的手段,对游戏成瘾加以预防和治疗。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那些明显不合理的措施,多做一些尝试,未尝不是好事。而且从法律角度讲,未成年人,尤其是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家长、学校、社会都应该对其进行一些正向的限制,不能一切都由着孩子的喜好来,以免孩子走上歧途,那时候再想挽救,就会变得困难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