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伟
我国饮料行业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一路向前,已经成为国民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跌宕起伏
改革开放元年,我国饮料产业初具雏形。1981年百事可乐入华;1984年健力宝诞生;1987年娃哈哈成立,东鹏饮料成立;1989年乐百氏成立;1995年红牛进入中国市场;1996年农夫山泉成立;2005年香飘飘成立……
饮料行业是我国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从1980到2000年,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的饮料行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多层次、多品牌、变化快、竞争激烈等方面。
有业内人士表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饮料真正进入起步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饮料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之后随着外资进入,广东、浙江等地饮料企业的扩张开放,中国饮料进入了发展期。2005年以后,饮料企业体量增加,几十亿、上百亿规模的饮料企业已经并不罕见。至今,进入了饮料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有资料显示,1981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主要供应旅游饭店。1982年,国家把饮料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产品”,可口可乐开始在北京市场进行内销。
1984年,健力宝横空出世,成为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定饮料,这是中国品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营销。1992年,娃哈哈开始从保健品转向饮料。同年,主营果蔬汁饮料的汇源成立。1998年,娃哈哈推出了非常可乐,当年销售额达到2个亿。2000年,农夫山泉拉开了瓶装水价格战的序幕,大多数国产饮料的销售利润大幅下降,飲料进入微利时代。2005年,蒙牛酸酸乳凭借超级女声将销售额推至23亿。王老吉凉茶快速成长,成为饮料行业的一大热点,主打补脑的植物蛋白饮料六个核桃也在该年上市。2007年,果汁饮料替代碳酸饮料成为中国第二大饮料品类。2015年,“小茗同学”上市,5个月销售额突破5亿。纵观我国饮料行业的发展,其脉络逐渐清晰。
健康、天然成饮料行业发展主旋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饮料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在品类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我国饮料市场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一枝独秀”,而是成为如今的“百花齐放”。行业未来的发展或将围绕健康、天然的主旋律前进。
有业内人士表示,功能饮料最初只是一个小众市场,现在已经发展为行业大市场,形成了千亿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市场还将持续扩大。有健康意识的人群越来越关注功能性饮料。
果蔬汁饮料潜力同样巨大,在上世纪70年代,果蔬汁饮料就已经逐渐进入市场,从之前的一种口味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口味。中国行业咨询网数据显示,果蔬类果汁饮品2003—2012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8%,数据表明,欧洲人群年人均果汁消费量21公升,北美人均消费量27公升,南美为5公升,而亚太地区的人均消费量仅2公升,由此来看,国内果汁饮料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由于受各种过敏源的影响,消费者一直期望寻找到合适的元素来替代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就是最合适的一种。”有业内人士表示,自2000年以来,植物蛋白饮料一路稳步发展,在宴席、聚会等场所显露锋芒,涌现出一批强势品牌。相比动物蛋白,消费者对增加植物蛋白质摄入量表现出更强的兴趣。因为植物蛋白胆固醇较低,比动物蛋白更健康。
从品类来看,饮料行业未来会向高端化发展。有分析表明,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饮料市场今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改变,对饮料的选择会更加多样化、理性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健康、营养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