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宜,李 静
(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1.检验科;2.重症医学科,新疆 昌吉 831100)
静脉采血是十分常见的检查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静脉采血属于一项刺激性强的侵入性操作,容易使体检者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从而发生晕针等一系列不良反应[1-2]。护理质量的高低与采血工作是否可以顺利进行息息相关,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静脉采血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150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0.56±10.39)岁;小学22例,中学28例,大专以上28例。对照组72例,男49例,女23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0.96±10.98)岁;小学27例,中学29例,大专以上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消毒、指导体检者暴露皮肤、常规的采血操作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①静脉采血前详细了解体检者是否有晕针昏厥史和采血障碍,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②定期清洁、消毒采血室,保持采血室的干净整洁,为体检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③实时开展健康宣讲,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④为体检者选择合适的体位。⑤采血时做到快、稳、准,尽量一次性穿刺通过。⑥采血结束后,指导体检者正确按压采血部位,按压时间需超过5 min。⑦做好晕针应急方案。
观察两组体检者的晕针和护理满意度。若采血过程中体检者出现恶心、头晕、眼前发黑,继而四肢冰凉、脸色苍白或意识恍惚等现象,可判定体检者晕针[3]。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通过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4]进行调查。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发生晕针2例,晕针发生率为2.56%;对照组发生晕针10例,晕针发生率为13.89%。研究组晕针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晕针是静脉采血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体检者的身体健康和采血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实施静脉采血的体检者进行护理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晕针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常规的采血工作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体检者进行护理,容易使其产生晕针的现象,不利于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组注重对体检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首先,有效制定护理方案,并为体检者提供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其次,通过发放采血宣传单[5]等方式向体检者详细介绍采血的主要目的、方法和相关器械、疼痛程度等,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主动与体检者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其意见和建议,积极解答,并进行鼓励与安慰,有利于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以最佳状态接受静脉采血。同时与体检者聊天,以此分散其注意力,有利于减轻其采血疼痛感。此外,保证采血的准确与迅速,并指导体检者准确按压,有利于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最后,对发生晕针现象的体检者,实时采取停止采血的措施,并协助其进行平躺,给予吸氧同时为其保暖,有利于有效应对晕针现象。
综上所述,对进行静脉采血的体检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减少晕针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促进良好的采血效果,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