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庆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这一观点是美国护理专家Pender在1987年首次提出[1],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导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健康促进不是以疾病或特殊健康问题为导向,它不同于疾病预防,是一种趋向行为(Approach Behavior)[2]。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高强度、高技术、心理压力大的科室,因此护士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3-5]报道常见于临床护士长、护士,对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这特定人群的健康生活促进方式的报道甚少[6]。因此,笔者对某三甲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进行调查,了解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出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
对某三甲综合医院监护病房(包括ICU、EICU、NICU、CCU、NSICU等)所有在岗护士进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调查。
1.2.1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问卷为结构式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根据本次研究目的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婚姻、职称。第二部分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此量表由Walker等编制(1987)和修订(1995),用于测量健康促进行为。共有52个条目,包括际关系行为(9个条目),自我实现行为(9个条目),营养行为(9个条目),健康职责行为(9个条目),压力处置行为(8个条目),运动行为(8个条目)等6个方面内容。采用1~4级评分,量表总分为52~208分。“从来不会=1分”、“有时会=2分”、“通常会=3分”、“一定会=4分”。国内王英蓉等[4]、林思娴等[7]学者、研究已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适合国内人群。本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对培训对象进行统一解释说明后,由调查对象以无记名的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由调查者当场收回。本次研究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共发放调查问卷110分,回收调查问卷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95.45%。
调查者初步核对原始数据后,采用epidata软件双机录入数据。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一般人口学资料使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分量表及各条目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定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45%。调查对象年龄18~55岁,均为女性。见表1。
表1 105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一般情况(n,%)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总体健康生活方式水平为(135.18±19.10)分;其中6个维度得分由高分到低分排序为:人际关系行为(25.04±3.97)分、营养行为(23.97±4.00)分、自我实现行为(23.97±4.28)分、健康责任行为(23.29±4.31)分、压力处置行为(20.73±3.53)分、运动行为(18.18±4.51)分。见表2。
表2 105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及排序情况(±s,分)
表2 105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及排序情况(±s,分)
维度 总分 最低分 最高分 维度平均得分 项目平均得分 排序人际关系行为 36 17 34 25.04±3.97 2.78±0.44 1自我实现行为 36 12 34 23.97±4.28 2.66±0.47 2营养行为 36 16 36 23.97±4.00 2.66±0.45 2健康职责行为 36 13 35 23.29±4.31 2.59±0.48 4压力处置行为 32 11 30 20.73±3.53 2.59±0.44 5运动行为 32 8 31 18.18±4.51 2.28±0.56 6合计 208 84 188 135.18±19.10 2.60±0.37 —
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年工作年限、不同婚姻状态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称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18~25岁组与>40岁组有差别(P<0.05);18~25岁组与26~40岁组、26~40岁组与>40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性重症监护病房护士HPLP评分比较(n=1109)
重症监护病房内最常见的感染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且细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如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等,护士各项操作频率高,所以成为易受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感染的高危人员。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健康促进行为,不但能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身体素质,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更能避免由于医院内交叉感染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
本次调查研究的项目平均分得为2.60分,介于“有时会”和“通常会”之间,说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属中等水平。这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相符[8-9]。从表2中看出,人际关系的得分最高,重症监护病房都是急危重患者,护士不单是护理好患者,还要跟家属沟通,安慰患者家属,在沟通交流中自己也得到锻炼,提高了沟通技巧。另外一方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每天都要进行多次翻身等强度大的工作,加上每天都可能面对死亡及医院复杂的环境,更需要同事之间彼此合作与扶持。王佳慧等学者研究证明,人际关系发展越好的护士,在工作中可以相互鼓励和帮助,有助于缓解工作所产生的压力[10]。
本次调查中,运动行为这个维度得分最低,这与国内大多研究结论一致多研究结论一致[3,5,8-9]。说明缺乏运动是医护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可能为:第一方面运动需要长期坚持,需要自制力和时间作保障,重症监护病房每天上班工作强度极大,下班后由于劳累,想要维持定期的运动难度较大;第二方面,本次调查全部为女性,且大部分为已婚,工作之余,还要承担家庭劳动,从而导致缺乏运动;第三方面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性极强,护士要抽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容易缺乏运动,使趋向于不健康。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婚姻状态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称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18~25岁组与>40岁组有差别(P<0.05);18~25岁组与26~40岁组、26~40岁组与>40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年龄越小、工作年限越短、未婚者能执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这与董宁等[3]的研究一致。原因可能为年龄在18~25岁的护士,多未结婚,家庭负担较轻,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护士,更有时间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年龄>40岁,已婚者,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可能以为从事管理岗位,加之承担家务劳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执行差。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因素,以已婚、工作年限>15年、年龄>40岁的此部分人群为重点,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