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静
(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内镜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较为常见,患者伴有明显痛感,腰椎功能受限,严重制约其正常活动,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临床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坐骨神经痛、滑动受限等问题,影响患者恢复情况,而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其中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现详述如下。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参照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35~58岁,平均(41.73±2.06)岁,部位:L35例,L46例,L53例;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年龄36~59岁,平均(42.51±2.16)岁,部位:L34例,L415例,L5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病情评估、健康教育、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阶段实施:第一,术后4h~3d,引导患者进行床上训练,由护理人员及家属配合进行抬腿训练,患者膝关节伸直,被动抬腿,抬高50°,悬空保持10~15 s,两条腿交替练习,并且配合踝关节背伸练习,随着患者病情恢复,可适当开展主动抬腿训练;第二,术后4~14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具体内容包括髋膝伸屈运动、伸背运动等,前者患者行仰卧位,护理人员引导其主动屈曲膝关节和髋关节,并利用手臂环抱膝关节,尽量靠近胸部,保持5s;后者患者行俯卧位,利用下肘部撑床,抬头挺胸后仰,保持15s;第三,15d~出院,引导患者下床活动,重点进行伸腰锻炼,并辅助开展腰背肌飞燕式运动,每次保持5s左右,5次/组,3组/d。
第一,腰椎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参考腰椎JOA量表,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程度3方面,满分29分,差:0~10分,可:11~15分,良:16~24分,优:25分以上[2];第二,生活质量评分,参考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包括身体机能、社会功能、情感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满分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腰椎JOA评分优良率而言,观察组为85.7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JOA评分优良率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较高,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会对纤维环稳定性造成破坏,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肌力降低、腰腿疼等情况,必须给予其合理护理服务,缓解不良症状,切实提高其生活质量。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4 72.44±4.05 89.77±3.45对照组 14 71.67±4.84 80.64±3.72 t-- 0.457 6.733 P-- 0.652 0.00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腰椎JOA评分优良率而言,观察组为85.7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早期康复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病情发展情况,分阶段开展康复护理工作,早期以被动运动为主,促进患者血运恢复正常,随着患者病情恢复,逐渐增加训练内容和强度,并以主动训练为主,切实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缓解术后不良症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
综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