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量表的编制

2018-10-11 01:58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施测重测探索性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焦虑的一种,国内外学者对考试焦虑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不论是早期的驱力理论模型,还是后来的自我调节模型,不同的时期学者对考试焦虑有着不同的界定,其中得到普遍认可的是Spielberger给出的考试焦虑定义。他认为,考试焦虑是“个体处在被评价的情境中产生的一种反应倾向,通常伴随紧张、高度的担忧、干扰性的想法、心理障碍以及明显的生理唤醒”。[1]考试焦虑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威胁着个体的身心健康。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焦躁、畏惧、郁闷等消极情绪,对人的情感、心理、认知甚至性格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大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值得关注。

心理学家Brown最早对考试焦虑的测量与评估进行研究。[2]此后,学者依据不同的理论编制了多种考试焦虑的测量工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Sarason和Mandler编制的测验焦虑问卷(Test Anxiety Questionnaire,TAQ,以下简称TAQ),[3]Sarason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以下简称TAS),[4]Spielberger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Inventoty,TAI,以下简称TAI)。[5]2001年王才康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检验了TAS中文版的信效度。[6]1988年叶仁敏和Rocklin T在国内学生群体中检验了TAI中文版的信效度,[7]2003年王才康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检验了TAI中文版的信效度。[8]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量表是一个单维度的量表,测量的是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Spielberger将状态/特质人格的理论应用到焦虑研究的领域,区分了焦虑作为稳定的特质以及作为情境性的短暂反应两种不同的情况。他进而得出考试焦虑是一种稳定的特质性焦虑,但主要在特定的情景(即考试)中得到体现。[9]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强调的是个体稳定的人格/性格特征,比如个体是否对失败充满恐惧,是否易情绪过度敏感等等,而不仅仅是由考试引发的个人生理或心理的反应。该量表的测量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特质,即哪些大学生更易产生考试焦虑,这是该量表的特点,也是其测量的重点;第二,也可用于测量大学生考前的焦虑程度。该量表测量的特点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应用优势:一方面,该量表的施测时间不受限制,可以在考前施测,也可在平时施测;另一方面,从测量结果看,通过施测甄别出具有高考试焦虑特质的个体,比测量状态性或情境性的考试焦虑更具现实意义。运用本研究编制的量表,甄别出高考试焦虑特质的大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业发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和一所湖南省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发放量表。

样本1:用于项目分析(初测)。选取上海师范大学的15名研究生和湖南省属高校的25名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发放40份初始量表(含有16个项目),回收有效量表33份,其中男生13人,女生20人,年龄18至35岁。

样本2: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正式施测)。选取上海师范大学的30名研究生和湖南省属高校的80名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发放120份量表(含有11个项目),回收有效量表104份,其中男生44人,女生60人,年龄18至35岁。

样本3:用于检验重测信度。间隔2个月后,对在正式施测中进行了施测的大学生,随机发放60份量表(含有11个项目),回收有效量表44份,其中男生16人,女生28人,年龄18至35岁。

样本4:用于检验效标效度。对在正式施测中进行了施测的大学生,随机发放80份效标量表(Sarason编制,王才康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TAS中文版),回收有效量表57份,其中男生15人,女生42人,年龄18至35岁。

2.量表的编制

(1)访谈

选取上海地区高校大学生8名(其中男生4名,女生4名),以Spielberger、Sarason的理论为参考,结合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2)创建项目池

根据访谈结果,笔者编写了16个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量表项目。之后请3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量表的16个项目进行讨论与分析,修订了部分项目,形成了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的初始量表。项目形式采用6选项李克特型反应模式:1=强烈反对,2=中度反对,3=有点儿反对,4=有点儿赞同,5=中度赞同,6=强烈赞同,总分越高表明被试特质性考试焦虑的程度越严重。

(3)初测

使用样本1的初测数据,采用t检验法、相关系数法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法对初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将项目缩减为11个。

(4)正式施测

使用样本2中的正式施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确定量表的结构,并分析数据得到正式的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量表。

3.重测信度

间隔2个月后,对在正式施测中进行了施测的大学生,再次发放初始量表施测,获取的数据用于检验量表的重测信度。

4.效标量表

Sarason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TAS)的中文版。TAS的中文版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重测信度r=.620,p<.001;α系数为0.640;折半信度为0.600,p<.001)。[6]

5.统计工具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8.0版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t检验、信效度检验及探索性因素分析(CFA)。

三、结果

1.项目分析

(1)t检验法

根据被试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计算出量表的总分,对总分进行排序以确定高特质性考试焦虑组和低特质性考试焦虑组,总分前27%的为高特质性考试焦虑组,总分后27%为低特质性考试焦虑组,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项目1、2、4、6、10在高、低分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1),其余各项目在高、低分组得分差异显著(p<.001),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详见表1。

表1 各项目在高、低分组差异的p值

(2)相关系数法

项目与初始量表总分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小于0.5者剔除,除了项目10(r=.398),其余各项与初始量表总分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均大于0.5,详见表2。

表2 各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

注:注: 注注p<.001

(3)内部一致性信度法

初始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926,剔除项目10后,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详见表3。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剔除原始量表中的项目1、2、4、6、10,量表项目缩减为11个。

表3 Item-Total数据统计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项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量表剩余的11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为0.863,χ2=244.744,p<.001,KMO大于0.6说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10]

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Varimax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所有项目的载荷都大于0.4,其中项目14和项目16在因子1和因子2上都有载荷,且两个载荷的差值小于0.2,属于双载荷项目需要剔除。[10]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两个,解释率为63.775%,量表各项目因子载荷详见表4,碎石图见图1。

表4 量表项目的因子载荷

虽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但因子2在我编制的量表中并无实际意义,所以我舍弃了因子2。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我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是一个单维量表,并且剔除了两个双载荷项目(项目14、16),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了考试焦虑量表由9个项目组成。

3.重测信度

间隔2个月后,对在正式施测中进行了施测的大学生,随机发放60份原始量表(含有16个项目),回收有效量表44份。计算前后两次测试分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算出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90。

4.效标效度

对在正式施测中进行了施测的大学生,随机发放80份效标量表(Sarason编制,王才康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TAS中文版),回收有效量表57份,使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效标效度r=.671(p<.005)。

四、讨论

笔者基于考试焦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结合访谈结果,编写了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的初始量表。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了无关项目,最终形成了由9个项目组成的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量表。该量表是一个单维度量表,测量的是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重测信度为0.690,从数据上来看信度较高,可能与初测样本量太小和项目数量较少有关。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量表的项目是笔者根据考试焦虑相关研究和访谈结果来编写的,同时还参考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考试焦虑量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逻辑。之后,量表各项目经过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修订,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筛选,从而提高了该量表的效度。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参考了考试焦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但仍可能有失偏颇。第二,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方便样本且样本量较小,所以,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对大学生特质性考试焦虑的辨别力有限。

猜你喜欢
施测重测探索性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井下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定位重测机制研究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反馈与重测对二语测试效应的影响
论不规则圆弧形结构工程测量技术
尼泊尔拒与印度共测珠峰 印媒怀疑“中国背后干预”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一例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训练的个案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测量及回忆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