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帆
编辑/张颖
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凝聚中华饮食文化精髓的川菜,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发展大好时机,川菜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国外开店数激增,堪称中餐“走出去”的一枝独秀。这既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得益于巴蜀大地勤劳、智慧的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2017年6月,我到美国探亲期间,去了洛杉矶的眉州东坡、旧金山的味道成都两个川菜餐馆,也去了鼎泰丰、海底捞等几个比较有名气的中餐馆,亲眼看到中餐在当地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尤其见到川菜馆在饭口时间一座难求的情况已是常态。做为一个中国餐饮人我为此自豪,更为巴蜀大地的川菜骄傲。期间,我还拜访了在美国开中餐馆的几位朋友,了解到中餐“走出去”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近几年,国内餐饮市场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下,一批优秀大众餐饮品牌脱颖而出,许多餐饮人满怀打造中餐国际品牌的梦想,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走出去”发展的行列,可谓形势喜人。但是,大家必须弄清楚中餐“走出去”、“国际化”、“国际品牌”的含义是什么?一个餐饮企业打算在一个国家开几家店叫“走出去”;在多个国家开几十家、上百家店叫“国际化”;在全球开成千上万家店,才可以称得上“国际品牌”。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个段位上。无论是川菜还是其他中餐企业,如果 “走出去” 为的是打造国际品牌,那么“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要深谋远虑、苦练内功。
要有国际餐饮品牌企业的经营理念
要学习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赛百味等国际品牌企业治理的思想精髓和企业文化,不能只挖他们的人、照搬他们的企业制度,没有自己企业的灵魂文化、经营策略。比如,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一种时尚的休闲文化;赛百味卖的不是三明治,而是有机健康的饮食文化。我们有多少中餐企业去比较分析过人类的饮食文化规律?那么,“走出去”的川菜企业务必要学一学这些国际品牌企业的经营理念。
要有清晰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定位
川菜“走出去”是为了在目的国开几个川菜馆?还是要培养出几个像星巴克、赛百味这样的国际著名餐饮品牌?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不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能实现;后者没有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国际品牌战略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走出去”的川菜企业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你要的是什么?要准确定位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我想有情怀的川菜企业心目中一定是后者。
要建立健全国际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不少中餐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化的经营模式上,没有建立起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的把经营权交给了职业经理人,但人财物的权力还控制在自己或亲属手里,导致职业经理人难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发挥作用;有的是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眼界、格局有限,也不懂得什么叫现代企业制度,只是渴望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国际化。那么,川菜企业要想打造国际品牌,必须向赛百味、熊猫餐厅学习,人家也是家族企业,经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品牌做成了国际化,在全球开了成千上万个店。相信,“走出去”的川菜企业有这个眼界、胸怀和能力。
要探索标准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标准化、本土化是打造川菜国际品牌必须逾越的门槛。大家知道,中餐正餐厨艺复杂,很难标准化,也是制约中餐国际化的难题,但也不是不可实现,美国熊猫快餐就把川菜的“宫保鸡丁”给标准化了,深受西方人喜欢。再就是口味本土化,熊猫快餐创始人程正昌先生说“中餐要根据当地人口味进行调整,不需要固执地做‘地道’中餐,顾客是上帝,懂得投其所好是受欢迎的关键”。美国肯德基的味道和中国肯德基的味道也不一样,他们也做了本土化的改良。再一个是合作本土化的问题,大家耳熟能详的肯德基、麦当劳,现在都是中国人在经营;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和多个中国代理商合作开辟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在中国开了2800家店,得到迅速发展。
这几年,在中餐“走出去”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中餐企业重新定位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了企业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国内培养外籍厨师,开始投资海外中餐烹饪学校;与目的国餐饮业合作供应链、共同开拓市场;利用国外私募基金加速发展,寻求企业海外上市。川菜企业“走出去”要尽早考虑这些问题,提前谋划布局,做到未雨绸缪。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出去”的中餐企业,必须了解和遵守目的国的法律、财税政策、市场环境,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然而,有的中餐企业不了解目的国法律、财税、市场环境就盲目“走出去”,结果导致吃了官司、餐厅停业整顿、经营难以维系,甚至关店、坐牢,让“走出去”的中餐企业在国外发展步履维艰。
一般来讲,越是发达的国家,法律、财税政策越严苛,市场环境越好,鼓励企业规范、公平、自由竞争;发展中国家的法律、财税政策相对宽松,但市场不太规范,企业经营风险大于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它的劳动法、食品法、税法较发展中国家严厉得多,不仅有联邦的劳动法、食品法、税法,还有州的劳动法、食品法和税法,相比之下东西海岸州的更为严格,但市场很规范,只要你守法、公平竞争就能顺利发展;而有的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健全,政局、社会不稳定,给“走出去”的中餐企业带来不安全感,有的还遭遇打砸抢。这也是很多中餐企业“走出去”愿意选择到发达国家去开餐馆的主要原因。
以美国为例, “走出去”的川菜企业应熟知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用工合法性。一般外国餐馆到美国开店,根据规模的大小,只允许本企业派核心骨干人员从业,通常一个店只能派一到两名核心骨干;有的中餐馆为了经营的需要,派员工以旅游签证的方式入境从业,这是违反美国法律的;甚至有的中餐馆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雇佣没有身份的“黑工”,可一旦被移民局发现,处罚非常严厉。二是劳动保护。美国对劳动者有严格的保护,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安排其加班,不得因工作干扰员工的休息时间;如果本人同意加班,必须付给其法定的薪酬。三是尊重人权。企业不得有种族、性别歧视,不得打听个人隐私,避免开两性话题的玩笑。四是食材进口。美国对食品进口有严格的限制,有的中餐食材是限制进口的。比如:烤鸭用的北京填鸭就不允许进口。好在美国的华人超市现在食材品种越来越丰富,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餐馆需要;但地道的川菜使用的食材必须来自原产地。据了解,有的川菜馆靠熟人携带闯关入境,对此应该寻求合法途径入境,避免法律风险。五是同业竞争。为了保护自由、公平竞争,美国反垄断法不允许搞价格联盟等破坏市场经济的做法。六是合法纳税。美国的税法非常严格,一旦发现企业偷税漏税,就会罚得你倾家荡产,甚至遣返、判刑、坐牢。近几年,在加州、肯塔基州、佐治亚州等都曾发生过中餐馆被举报偷税漏税、雇佣非法移民、种族歧视、餐厅老板和员工被抓被罚的事件。
川菜“走出去”的目的是推广川菜文化,努力得到各国民众的喜爱。但是,多数中餐企业“走出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顾客群体基本上都是华人华侨;再一个是没有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这就违背了我们“走出去”的初衷。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味道不太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二是开店的位置多在华人华侨居住的密集区或唐人街;三是由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企业交往的圈子基本上都是华人华侨。那么,川菜“走出去”打造国际品牌,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要做当地主流社会认知的餐饮品牌
据考证,美国成功的餐饮国际品牌,包括肯德基、麦当劳,他们创业初期的产品首先要得到中等收入以上人群的认可,前期把店都开在这个人群的生活区,成功之后再做品牌推广;而开在低收入生活区的餐厅很难培育出国际品牌。这个规律告诉我们,“走出去”的川菜企业产品要得到中等收入以上人群的认可,才有可能打造成为国际餐饮品牌,包括餐馆的选址、设计、装修等要考虑这个人群的习惯和审美。这需要我们“走出去”之前,就要认真研究目的地的人口、经济、口味、文化等市场环境,菜品要请代表当地主流社会、懂美食的人反复测试,不能一厢情愿、违背市场规律,否则很难立得住。
要凝聚华人力量打造当地主流品牌
我们“走出去”的中餐企业要考虑海外老一代中餐人的感受,他们漂泊海外靠开个餐馆谋生很不容易,和我们今天或明天即将“走出去”创建品牌的中餐企业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怎么能够团结、依靠他们助力川菜在当地发展?这需要我们有胸怀和智慧,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犹太人的经商哲学。世界公认犹太人很会做生意,他们有强烈的荣辱与共、互助互利的民族精神,他们以社团为单位互助帮作;当一个犹太人遇到困难时,社团的负责人就分工有能力的人去研究怎么来帮助他,通常的办法是大家出钱出力让这个人学一门能够谋生的手艺,钱和力不是白出的而是入股,当他有了生意赚钱了要还给大家或给大家分红利,这应验中国一句古语,就是“授之以渔”。非常愿意看到“走出去”的川菜企业能够与海外的老一代中餐人融合创新发展的大好局面。
要讲好川菜“故事”,融入当地社会
川菜“故事”既有宣传川菜品牌本身和巴蜀文化的含义,也有宣传中华饮食文化的含义,因为,川菜在巴蜀大地这个多元文化区域内,融入了中国许多地方菜系的烹制方法,所以,才呈现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丰富内涵,在技法上、口味上具有广义中餐的代表性。品牌都是有故事的,“走出去”的川菜企业要通过门店、媒体讲好川菜名的历史典故,宣传巴蜀大地文化和中国美食文化,教会当地人吃川菜,以乐观、包容、友善的巴蜀精神,参与当地公益、慈善活动,融入当地社会,逐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