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富淑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0)
Skopos的意思是翻译目的,即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根据翻译目的论,文本的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牢记读者是儿童;译者应当根据儿童的需求来翻译。翻译目的论主要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及忠实性法则。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也就是“目的决定手段”。那么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连贯性法则指的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译文要有意义,即语内连贯,能让接受者理解。忠实性法则指的是译文与原文要保持语际连贯,在译文交际目的达成及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这说明译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成为翻译过程的主要标准,因此目的论更强调的是目标语,目标读者和目标语文化这三者,并且注重目标读者的需求,实现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与目标读者的和谐关系的达成。任溶溶先生在翻译《夏洛的网》时,使用了目的论的翻译方法,例子如下:
(1)“I see no difference,”replied Fern,still hanging on to the ax. “This is the most injustice case I’ve heard of.”(Charlotte’s Web)
“我看不出有什么两样,”弗恩回答说,仍旧抓着斧头不放,我听过那么多不公平的事,这件是最最不公平的。(《夏洛的网》)
分析:译者改变了句子结构。原文包含一个定语从句以及两个修饰语。英语中长句、复杂句比较多,儿童文学也不例外;这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比较困难。中文句子特点有很大不同,多数是短句,尤其是在儿童文学中。译者将这句话拆分为两句,同时为第二句加上了新的主语,这对于儿童读者来说,更加容易理解。译者注意到了中英文句法结构不同,并按照中文句法结构处理句子。他的译文顺畅自然,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更能吸引小读者的兴趣。
(2)When Mr. Arable returned to the house half an hour later,he carried a carton under his arm.(Charlotte’s Web)
半小时后,阿拉布尔先生回家来,胳肢窝里真夹着一个纸箱。(《夏洛的网》)
(3) Fern broke down and wept. But her father was firm about it.(Charlotte’s Web)
弗恩听了忍不住大哭起来,可她爸爸对这件事铁了心。(《夏洛的网》)
分析: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任溶溶将“arm”翻译成了“胳肢窝”,将“firm”翻译成了“铁了心”。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中文表达法使得译文流畅、易懂,读者会认为这就是原作,而不是译文。
(4)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rm and played and splashed water at each other. 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where it was s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oozy.
Every day was a happy day,and every night was peaceful.(Charlotte’s Web)
因此,当两个孩子游泳、玩耍、用水你泼我我泼你时,威尔伯就呆在河边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暖和、湿哒哒的、黏黏糊糊、舒服极了。
天天这样,白天快快活活,夜里安安静静。(《夏洛的网》)
分析:儿童文学在描述方面形象感更强,色彩更加鲜明。音韵美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元音,重音,韵律和拟声。在原文中,四个形容词swarm,moist,sticky和oozy有一种音韵美蕴含在里面。Warm中最后一个音节/m/和“moist”中首字母/m/重复;sticky和oozy最后一个音节都是/y/,以及两次“every”的重复。这次都使原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译文中“湿哒哒的”和“黏黏糊糊”是对烂泥的描写。译者巧妙地结合了大量的叠词和拟声词,这些叠词和拟声词会给译文小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快快活活”和“安安静静”这类表达充满了童趣,符合儿童语言要求。
其次,儿童的视觉形象还不是足够开阔,他们应该还不能理解长句复杂句。因此,译者将长句拆分成短句,并使译文变得生动有趣。他将“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oozy” 译成了“湿哒哒”和“黏黏糊糊”。笔者认为任溶溶在这里向儿童读者描述了一幅画面:威尔伯正在河边嬉戏的热闹场景。笔者认为这种翻译并没有局限于原文,而是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更易于为儿童读者所接受,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因此,这是非常不错的译文。
(5)Chew your food thoroughly and eat every bit of it.(Charlotte’s Web)
译文:把你的食物嚼嚼烂,把它们吃吃光。(《夏洛的网》)
分析:译文“嚼嚼烂”和“吃吃光”符合儿童语言表达习惯。这种韵律和节奏会吸引儿童,引起他们的兴趣。儿童文学家陈伯吹说的那样,译者也要像作家那样“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面向译文小读者,以译语为中心,才能翻译出让小朋友们喜爱的作品。
目的论翻译策略强调以目的为核心,认为翻译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而儿童文学翻译强调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译者应站在儿童立场上,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翻译成文,再现原作的内容和意境。两次有很多相似之处。任溶溶巧妙地运用目的论来翻译《夏洛的网》,译出了童趣,受到广大儿童读者的欢迎。
归化面向目的语读者,要求在翻译中使用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语言表达,力求靠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归化翻译主张“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原作者走向读者”。这就要求译文遵守目的语文化规范,使用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语言表达,选择目的语的固有文化元素比附或替换原语陌生文化元素。异化之“异”是指异于目的语文化。与归化相对,异化朝向源语,要求在翻译中使用符合源语习惯的语言表达,尽量不脱离原语文化。异化主张“读者自己跃入异域置身于其中,感受其语言模式,其特性”。异化翻译主张“尽量不打扰原作者,而让读者走向作者”。在此,译者遵循的就是原语文化规范,使用符合原语习惯的语言表达,把原语文化原封不动地呈现给目的语读者。任溶溶在翻译《夏洛的网》时用了归化异化翻译方法,可以从以下例子中看出:
(6)“He’s yours,“said Mr. Arable.“Saved from an untimely death. And may the good Lord forgive me for this foolishness.”(Charlotte’s Web)
“它是你的了”,阿拉布尔先生说,“你让它免于生下来就死。愿老天爷原谅我做了这傻事。”(《夏洛的网》)
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有时会产生理解困难。源语国家的读者认为很容易理解的东西,译入语国家的读者可能从未听过,或者很难理解。这时,译者可以选择用归化的方法来进行翻译。在西方文化中,“good Lord”是指“上帝”,然而,“上帝” 这一词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为了降低异语文化的陌生感,译者在这里用了“老天爷” 一词,这可降低理解难度,更容易为儿童读者所接受。对于儿童读物的译者来说,明确翻译的目的很重要,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与此同时,异域文化的存在也可增强新鲜感,增强儿童读者的好奇心,开阔儿童读者的视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使用了异化翻译方法。比如:
(7)“I promise. I cross my heart.”(Charlotte’s Web)
译文:“我保证,我在心口画十字。”(《夏洛的网》)
分析:“cross my heart”表面上来看是指一个动作,但它有深层次的含义,它是基督教徒祈祷时的一种仪式。译者选择直译,保留了异域文化。尽管这种翻译在理解上有点困难,但是它可以激发儿童读者去问问题,去思考。另外,笔者认为,如果在这里加上脚注,注明“在心口画十字”的意思也是可以的。“cross my heart”这个俗语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保证”或者“发誓”,来让别人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加上脚注的话可以降低理解难度,同时也兼顾到了儿童读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需求。因此,这种异化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翻译策略。
(8)She was still thinking about the pig when the teacher said:“Fern,what is the capital of Pennsylvania?”
“Wilbur,” replied Fern,dreamily.The pupils giggled.
Fern blushed.(Charlotte’s Web)
她正想着她的小猪,这时老师问道:“弗恩,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在哪里?”
“威尔伯,”弗恩像做梦似的说
同学们咯咯笑起来。
弗恩脸都红了。
(页下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应该是哈里斯堡)(《夏洛的网》)
分析:儿童读者的知识有限,通过加注的方式来使得译文更容易为儿童读者所理解,中国的儿童读者就会明白为什么同学们会咯咯笑起来。如果不加注的话,会增大儿童读者的理解难度,文中幽默与风趣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来。由此可见,加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任溶溶用了归化和异化地翻译策略来进行翻译。使用归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儿童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促进阅读的流畅度;使用异化的方法可以使儿童读者了解异域文化,开阔视野。从翻译伦理上来看,很难断言是归化方法比较好还是异化方法较好。翻译现实表明,归化异化在目标语言文化中“起着各自不能互相替代的作用,完成各自的使命,因此,两种翻译将永远并存,并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郭建中,2000:1999)。
通过分析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译文是比较成功的。很多中国的儿童读者都读过《夏洛的网》,这得益于任溶溶出色的译文。任溶溶不仅是儿童作品翻译家,他还是儿童文学创作家,他懂得要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在翻译过程中,他融合了多种翻译理论和方法,比如目的论和归化异化翻译方法。他的译文不仅值得儿童读者阅读,也值得成人去阅读。儿童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儿童文学应当受到相应的重视。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也是不可或缺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尤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翻译理论被广泛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之中。然而,相对于其他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仍需引起重视。国外有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引进来”,带给中国的儿童读者,译者则起到关键作用。弗兰西斯·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质量的译本会使儿童读者获益匪浅。我们应鼓励译者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助力儿童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