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2018-10-10 06:06沈娟
系统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刮宫宫腔镜息肉

沈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妇产科,江苏南京 211200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类型,其通常指的是女性子宫器官内部局部性内膜组织腺体、局部性内膜间质组织,相关的周围性血管组织所发生的过度生长病理现象[1]。在成年女性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病变的病程持续发展演化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发生子宫内膜组织面积显著扩大,月经出血量大量增加,以及月经生理周期延迟等病理性临床变化现象,且部分患者还会发生具备非规则性特点的阴道出血症状,给患者的实际生存质量状态和机体感受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2-3]。该文以该院妇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中部分患者运用了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手术处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妇科1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82例。参照组年龄介于20~58岁,平均(34.24±4.21)岁,其中有71例患者存在月经生理周期异常,11例患者发生不孕,研究组年龄介于22~60岁之间,平均(34.22±4.24)岁,其中有72例患者发生月经生理周期异常,有10例患者发生不孕。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病情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所有入选患者均满足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参考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次调查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该次调查研究过程,符合伦理学标准。

1.2 临床检查诊断与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行门诊普通方法诊断性刮宫手术,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要在患者排空膀胱组织中的蓄存尿液条件下,指导患者选取截石体位,并运用常规方法针对患者的外阴和阴道进行消毒处理。完成铺巾;②针对患者实施双合诊检查处置过程,确定患者子宫器官的实际大小,生长位置,以及子宫器官周围组织结构的生理状态;③运用窥阴器针对患者的阴道实施扩张操作,在充分暴露患者的宫颈组织条件下,再次针对患者的阴道和宫颈组织实施标准化消毒处理;④运用宫颈钳针对患者的宫颈组织进行固定处理。并借由探针刺探患者的宫腔深度(如果患者的实际临床病情需要接受分段诊刮过程,应当先为患者实施宫颈内膜组织刮诊,后为患者实施宫腔内部探查);⑤运用标准化制作的诊断性刮匙,刮取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检验材料样本;⑥将实际刮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样本浸泡在质量分数10.00%的甲醛溶液,或者是质量分数为95.00%的酒精中进行固定处理,并且送交临床实验室开展病理性检查。

针对治疗组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手术,要选取患者月经生理周期结束后5~7 d时间节点为患者展开检查,规避经血因素对宫腔镜检查照射视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在指导患者充分彻底排出膀胱生理组织结构内部的蓄存尿液条件下,于检查手术台上选取和保持截石体位,基于常规操作技术方法针对患者的外阴和阴道部位实施消毒干预处置,避免因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给患者的实际诊断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要在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环节条件下,遵照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完成针对患者的宫腔镜诊断性刮宫处置过程,最后将收手术过程中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在妥善固定处理后送交临床实验室进行检验处理。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在完成诊断处置环节之后,在遵照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结果基础之上,均运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完成临床诊断处置干预过程,针对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和治疗结果展开观察、记录,以及分析。

1.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性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指标。

1.4 统计方法

择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针对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诊断准确性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诊断准确率指标93.90%(77/82)高于对照组 79.27%(6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0,P<0.05)。

2.2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比较[n(%)]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在国人日常化工作生活实践活动压力不断加剧和基础性居住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制约条件下,近年来,我国成年女性群体中不孕症的报告测算发病率,呈现了表现程度较为显著的提升变化趋势,给我国成年期育龄女性群体的实际生存质量状态继而家庭关系格局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4]。

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发生,是临床中引致成年育龄女性群体发生不孕症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该种疾病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患者群体中均具备发病可能性,在引致患者发生复杂多样的妇科临床症状条件下,因不孕结果的发生,给患者的实际生活状态和家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5]。

从基础病理学理论分析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临床中引致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发病的原因,本身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患者机体内环境中雌激素物质合成分泌水平的异常升高、发生妇科炎症感染性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基础生理功能紊乱异常,是诱导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且患者的病理组织大多是基于具备非成熟性生理特征的子宫内膜组织而演化生成的[6-7]。

成年育龄女性在罹患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条件下,通常会发生阴道异常出血症状、月经淋漓不尽症状、白带夹杂血丝组织,以及阴道分泌物数量增多和形态变化症状。而绝经期女性在罹患该种疾病条件下通常会表现出异常阴道出血症状。流行病学临床调查报告数据结果显示,约占总数62.00%以上的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阶段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大多在妇科临床常规体检过程中发现罹患此种疾病[8-9]。

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患者的标准化发病机制,在于患者的子宫器官基底部内膜组织生长速度过快,且患者的息肉病理组织直径通常介于0.50~2.00 cm之间[10]。在妇产科临床医学事业的传统化历史发展阶段,通常倾向于运用经阴道B型超声技术方法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展开检查诊断技术干预过程,该种检查技术方法尽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获取到针对子宫内膜息肉组织的较高水平阳性检出率,但却无法实现对直径在0.50 cm以下的微小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组织的有效检出,引致患者存在发生漏诊事件和误诊事件的临床可能性。而在运用宫腔镜设备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展开检查诊断处置干预环节过程中,通常可以将检查探头直接探入患者的宫腔组织内部,借由运用镜像技术原理针对患者病理部位检查图像实施放大处理,能够准确且直观地检查和分析患者的病变部位图像,继而改善提升患者的检查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11]。

从现代妇产科临床医学事业的实践发展路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宫腔镜技术是在妇产科临床中运用的具备充分先进性和有效性的诊断与治疗应用技术手段,其在与传统的一般性妇科诊断与治疗应用技术相对照背景之下,能够更为便捷地获取患者的病理样本进行活检处理,且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及时为患者施加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提升妇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处置干预过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助力妇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从该次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性研究结果可以知道,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手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群体中的运用,其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3.90%,其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1.46%),上述数据与钟云梅等[12]研究人员报告的诊断有效率测算数据(92.85%)和治疗有效率数据(90.84%)基本一致,揭示了该院在该项研究中获取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引起相关临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从该次研究中获取相关数据可以知道,为妇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手术检查干预,能够改善提升患者的诊断有效性,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状态,助力妇产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稳定有序发展。

为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运用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手术方法展开诊断,能提升实际获取的诊断准确性,确保患者获取较好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刮宫宫腔镜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瘢痕妊娠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干预探讨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