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2018-10-10 06:06张瑾潘凤华吴晋
系统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易损性颈动脉硬化

张瑾,潘凤华,吴晋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 21001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实质是一类血管内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国内外诸多研究报道,Lp-PLA2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它参与粥样斑块形成、进展和最终破裂的过程,是独立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1-2]。该研究以该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高低及其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从而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病情及疗效评估等提供一定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9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经神经系统检查、头颅MRI、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且排除梗死后脑出血、动脉炎性脑梗死、有明确栓子来源的脑栓塞者,排除严重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或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冠心病等患者。其中急性脑梗死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35±1.40)岁。慢性脑梗死组44例(男 25 例,女 19 例),平均年龄(69.11±1.36)岁。 根据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将10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性脑梗死组91例和非颈动脉斑块性脑梗死组18例,进一步综合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将91例颈动脉斑块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64例,稳定斑块组27例。对照组为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 40 名(男 20 名,女 20 名),平均(64.75±1.71)岁,对照组既往无脑血管疾病病史,经该院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充分知晓并同意参加该研究,并且各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血清Lp-PLA2检测方法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均于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4 mL,离心后留取上清液,统一放置于-80℃冰箱冻存,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集中测定标本中Lp-PLA2含量。Lp-PLA2应用罗氏Cobas77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试剂为南京诺唯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试剂盒,操作流程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方法 应用飞利浦公司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L9-3线阵式探头,探头频率8~14 HZ),对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当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 mm为内膜增厚,当IMT>1.5 mm,凸出于血管腔内,或局限性内膜增厚高于周边IMT的50%,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3]。对斑块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对斑块形态学及内部回声等综合评估分析,根据斑块的易损性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与慢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Lp-PLA2水平高低。并观察急、慢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Lp-PLA2

脑梗死组 Lp-PLA2(259.97±12.26)ng/mL,与对照组 Lp-PLA2(92.25±10.15)ng/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0,P<0.001)。 见图 1。

图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LP-PLA2

2.2 急性脑梗死组与慢性脑梗死组比较

急性脑梗死组 Lp-PLA2(281.43±16.03)ng/mL,与慢性脑梗死组 Lp-PLA2(228.27±18.19)ng/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65例急性脑梗死组中检测出斑块57例 (其中不稳定斑块40例,稳定斑块17例),44例慢性脑梗死组中检测出斑块3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24例,稳定斑块10例),两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急性脑梗死和慢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s),ng/mL]

表1 急性脑梗死和慢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s),ng/mL]

组别L P-P L A 2急性脑梗死(n=6 5)慢性脑梗死(n=4 4)t值P值2 8 1.4 3±1 6.0 3 2 2 8.2 7±1 8.1 9 2.1 6 4 0.0 3 3

2.3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 Lp-PLA2(293.59±15.71)ng/mL,与稳定斑块组 Lp-PLA2(220.04±20.41)ng/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种性质颈动脉斑块患者Lp-PLA2水平[(±s),ng/mL]

表2 两种性质颈动脉斑块患者Lp-PLA2水平[(±s),ng/mL]

组别L P-P L A 2不稳定斑块(n=6 4)稳定斑块(n=2 7)t值P值2 9 3.5 9±1 5.7 1 2 2 0.0 4±2 0.4 1 2.6 6 5 0.0 0 9

3 讨论

脑梗死最常见的血管壁及血管内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炎症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Lp-PLA2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它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其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中的氧化磷脂,生成脂类促炎物质有关。Wei等[4]报道在中国人群,Lp-PLA2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急性脑梗死的复发风险。Delgado等[5]报道Lp-PLA2水平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低,提示Lp-PLA2检测在临床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该研究测定109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PLA2,发现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且慢性脑梗死组Lp-PLA2水平低于急性脑梗死组(P<0.05),提示Lp-PLA2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系密切,Lp-PLA2测定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并可作为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于明等[6]曾报道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Lp-PLA2水平(257.6±74.7)ng/mL,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33.4±38.2)ng/mL 和对照组(76.2±23.6)ng/mL,且随着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增加,Lp-PLA2水平随之升高,支持该次的观点。

对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以间接了解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Yang等[7]观察了100例急性前循环梗死的患者,发现Lp-PLA2水平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Mannheim等[8]发现Lp-PLA2在有临床症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中的表达增加,从而提出Lp-PLA2在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发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Lp-PLA2含量明显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组(P<0.01),分析原因可能与易损斑块内Lp-PLA2表达增加,进而导致脂类促炎物质生成增多,使机体产生了更强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氧化应激和内皮损伤所致,提示Lp-PLA2可作为临床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为主要机制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事件。

综上所述,Lp-PLA2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升高,并且Lp-PLA2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中高表达,提示Lp-PLA2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鉴别诊断和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易损性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通信机柜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GIS与AHP法的岩溶塌陷易损性评价及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意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Pushover能力谱法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