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周小雪 郑相港 刘羽 郭亚娟 李敏
【摘 要】:高血压病是易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们分析总结了纳豆激酶的降压机制及其作用。同时总结纳豆激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探究纳豆激酶与药物联合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情况。
【关键词】: 纳豆激酶;高血压;联合用药;降压机制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高血压病是一种其持续时间长、危害性较大且易引发其它疾病的慢性病[1]。临床上医治高血压病多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来降低血压,以达到最大效率。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是黄豆经枯草杆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2]。NK能够快速的消融动脉中的血栓,可以直接食用,价格实惠,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与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相比较,NK具有易吸收、在人体内药物持续时间较长、功效多、副作用小等优点,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NK的降压机制进行探讨,来加强人们对其的了解。
1 NK是拥有稳定降压能力的食材
1.1 NK的降压机制
目前隨着有关研究的发展,西医认为降压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血管因理化因素受损后,多种凝血因子应用于血小板上,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最终结合形成稳固的血栓[3]。可见,血栓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其降压机制概括为三个方面:①NK有特异性限制性酶切位点活性,使纤维蛋白水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达到溶栓的目的。②NK能将尿激酶原激活为尿激酶,再而激活纤溶酶原,抑制PAI-1 mRNA,加速血栓溶解。③纳豆的丝状粘性物质中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含量高[4],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发挥缓激肽的舒张血管作用。NK的原料—大豆含有皂甙成分,它有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压的作用,说明大豆十分适合作为降压食品[5]。
1.2 NK的稳定性体现
NK在人消化系统内有很强稳定性,当温度达到60℃时会失活,而人体内的温度在这一范围内。在PH6.0~12.0的范围仍能保持高纤溶活性。当同蛋白质等有机物混用时,能抵抗部分胃酸的作用,保证其在人体3-4h内有较强活性。因此,NK是一种具有稳定性极佳的降压能力的食材。
2 单一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患的现况
2.1 高血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3.3亿人[6]。高血压控制不良,引发血压的持续升高,甚至可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并且会增加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2.2 降压药的分类及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是以容量依赖性为主的利尿剂,主要通过排尿和扩张血管达到降压的目的。但利尿剂存在诸多的不良反应,比如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等。利尿剂不适合用在肾功能损伤的病患以及高钙血症的病患身上。噻嗪类利尿剂还会在治疗早期诱导产生糖尿病,以及导致痛风患者体内尿酸的升高。显而易见,单一的降压药自身带来的诸多不足已经无法供应临床上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要求,使用联合用药弥补单一降压药的不足才是打开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新途径。
2.3 高血压与NK的联系
首先,NK具有的纤溶蛋白酶可以溶解血栓,血栓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其次,纳豆的亚油酸能影响肝脏合成胆固醇及血磷脂酰胆碱(PC)的分子组成,来降低血浆胆固醇[7],从而来降低血栓的产生、动脉的堵塞、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再者,NK中含有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加快缓激肽的生成,对血管的舒张发挥着积极作用[8-9]。
3 NK与降压药联合的发展前景
联合用药(drug combination)是指前后或同时使用两种或超过两种的药物,而最终达到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了对NK的研究高潮,2013年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学者发现Na2HPO4/NaH2PO4是影响nattokinase活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将有助于NK产品的开发。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部分有关NK与植物和生物反应器的一系列研究,快速的推动了其发展[10]。可见,NK不仅在美食这个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其作为一种药物的发展途径也是一片光明。
总结
简言之,NK就是一种具有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血栓和血脂等多种功能,还能够稳定降低血压的食材。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高血压患者逐年上升,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病人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的重点。然而我们通过对NK与降压药的联合作用的调查研究,发现两者并不会在疗效上产生冲突,反而可以互补,达到单独给药不能达到的效果,希望我们的发现能给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引导感兴趣的学者做出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常宏.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及临床应用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01):151-153.
谢昕,易翔.NK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山东食品发酵,2014,(04):22-25.
刘广安.高血压患者常见病因及预防的初步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40-41.).
孙祁.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概况[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5):73-76.
马杰,吴彩娟,苏宝根,杨亦文,任其龙.大豆皂苷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7(06):47-50+56.
黄鹤龄,谢良地. 利尿剂降压药的认识与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04):306-310.
周鸿,山杉公男.亚油酸对大白鼠血胆固醇浓度及磷脂分子组成的影响[J].江西学,2002(04):207-212.
黄宇静,伍锦泉,陈玉平,黄力,傅壁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03):55-56.
杨华.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禁忌[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23+26.)
张锋,金杰,解成骏.NK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08(0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