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应用

2018-10-09 11:00陆焱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

陆焱

【摘 要】目的:对运动在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试图探索脑卒中康复治疗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在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其功能得分也都有所提升,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功能得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比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具备明显的优势。结论: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运动再学习疗法相对而言取得较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因此这种康复治疗方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脑卒中;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2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非常高,因此它也被成为四高疾病,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升,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脑卒中的治愈率已经有所回升,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中将就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更多同行了解到运动再学习疗法的优势。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3±12.25)岁,平均病程(12.04±2.1)天;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0.89±13.43)岁,平均病程(12.15±1.9)天;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病变性质、年龄和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急性期内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分别对患者采取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低、稳定血压、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稳定血糖等治疗方法[1]。当患者病情逐渐趋向稳定,再进行康复治疗,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比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步行训练等,使得患者逐渐恢复病发前的状态。针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常规训练与对照组一样,运动在学习疗法属于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方法,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口面部功能训练、从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与坐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以及行走训练,训练由统一培训治疗师执行,每天进行1次,时间在45-60分钟之间,康复治疗疗程最长70天,最短50天。

1.3 评价方法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训练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包括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从这两个方面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项指标值之间以及治疗前后的效果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是两组患者功能评价结果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其功能得分也都有所提升,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功能得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比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具备明显的优势。

[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2。

3 讨论

运动再学习疗法是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区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当成一种再训练或学习的过程,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接受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反复练习,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后,重新掌握正确的运动模式,这种积极的适应性改变称为脑的功能性重组,而重组的主要条件是需要练习一定的活动,通过反复练习向大脑传递运动功能信号,使得患者在作出正确动作时形成运动习惯[2]。

第二、任务导向,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程度和恢复能力,为其布置不同的训练任务,使得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明白自己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比如针对运动水平较低的患者,通过渐进式抗组训练来提高患者对于运动的信心,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活动能力;运动再学习疗法遵循由易到难的训练原则;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肌肉活动,要求患者在活动中保持恰当用力的状态。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活动质量,但需要训练师采取丰富的训练方式、对患者的训练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动作等[31]。

第三、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设定科学的训练目标,患者有了训练目标后,完成指定动作时会更加流畅协调,培训师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因为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时完成康复训练的关键,当患者保持开朗、舒适、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训练时,最后取得的训练精准度和效果也将有所提高[4]。

第四、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成果进行表扬,当患者完成某项康复训练任务后,训练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患者感受到训练成果带来的喜悦,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自信,才能尽快帮助他们恢复运动功能[5]。

综上所述,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使用方法有着密切关系,患者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奠定重新掌握正确运动模式的基础,常规性训练显然无法达到较好的传授效果,而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运动再学习疗法相对而言取得较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因此这种康复治疗方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潘俊晓,陈艳萍,位娜娜.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8,43(02):123-126.

邓瑞燕,罗仕珍.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应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8,31(01):194-195.

魏中一,谷勝利,张婷,钱燕群.早期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23):2389-2391.

帅记焱,刘雅丽.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06):437-438.

张建社,刘朝晖,常冬梅,李源莉,朱银星,张文东,王仙丽.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3,28(02):114-116.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脑卒中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