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8-10-09 11:00刘桂安欧新伟赵师仲陈思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刘桂安 欧新伟 赵师仲 陈思羽

【摘 要】:目的:探讨 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临床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为收治时间,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经放射治疗后出现食管瘘的多层螺旋CT、食管造影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中,采取多层螺旋CT对于70例食管癌者及食管癌术后复发者(10例)进行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其中有食管瘘瘘口显示者共有70例,未显示瘘口的患者10例,但其具有积液、积气征象;20例食管造影未予以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均由消化道内镜诊断证实。结论:对食管癌进行放疗后,其继发瘘具有较重的临床表现,其采取常规的食管造影可检出细小造口,而通过多层的螺旋CT扫描,可对直接征象进行观察,可及时的做出判断,有利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继发瘘;多层螺旋CT;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2

食管癌为具有高发病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男性的发病率更高,且均≥40岁[1],大多患者因就诊出现吞咽困难,放射治疗为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方案,食管癌继发瘘为发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尽早的发现并予以积极的治疗,可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改善[2-3]。本研究为探讨 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效果及预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临床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为收治时间,收集其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贝为70例、10例,最大年龄值为86岁,最小年龄值为50岁,平均年龄值为(68.85±8.11)岁;80例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采取食管造影扫描的患者70例,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10例。

1.2 方法

CT诊断:8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诊断,对胸部进行扫描,设置600mA为电流,120kV为电压,50例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措施,30例患者采取平扫措施,5mm为层厚,矩阵512×512,增强扫描采取高压注射剂将非离子型造影剂,又称碘海醇予以注入,注入途径为经肘静脉注入,调整2.5ml/s为注射速率,1.5ml/kg为注射剂量,延迟时间50s。10例患者口服泛影葡胺(c:75%)立即采取CT进行扫描。

食管造影方案:采取电视透视系统(型号:XUD 150L-30F),予以患者泛影葡胺(c:75%)口服,由同一名影像诊断的医师观察、分析,并对食管的前后位、左右前斜位片进行拍摄,见有造影剂漏出至管壁外,可确诊为食管瘘。

1.3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本文研究中,采取多层螺旋CT对于70例食管癌者及食管癌术后复发者(10例)进行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其中有食管瘘瘘口显示者共有70例,未显示瘘口的患者10例,但其具有积液、积气征象;20例食管造影未予以食管癌继发瘘的诊断,均由消化道内镜诊断证实。

3 讨论

食管癌继发瘘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后并发症,其具有高病死率、预后差为主要临床表现[4],癌组织对于食管全层进行侵犯为食管癌继发瘘的主要因素,患者在放疗治疗下,其癌组织急性坏死破溃,于瘘道、周围组织出现相通的情况,可出现较重的临床症状,如呛咳、胸背部剧痛等,当对纵隔内大血管进行累及,还可导致患者死亡[5]。

临床种常采取食管造影诊断食管癌放疗后的继发瘘,食管造影的应用具有低成本,操作便捷等优势,在食管造影透视过程中可有胸膜腔积液、肺部炎症等间接征象出现,可提高食管癌放疗后的继发瘘的诊断符合率。采取造影剂口服的形式,可对较大的瘘口进行观察,可明确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情况,但细小的瘘口可被忽略从而导致漏诊[6]。本文研究数据显示,70例患者的是管管在用种,其中未发现造影剂漏至管壁外的患者有20例。

本文研究种,采取多层螺旋CT对于食管癌放疗的继发瘘进行诊断具有无创、速度快、高密度分辨率及图像清晰的优势,且可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的判定,对图像分析进行多窗位的观察,还弥补常规X线检查的缺陷,可反映瘘口周围的情况。一般情況下,采取常规轴位图便可将较大的瘘口进行清晰呈现,且较大的瘘口具有紊乱的周围组织结构,可通过后处理MPR多方位对于瘘口及其周围的组织关系予以观察,当瘘口较小时,通过常规的图像可对纵隔积液、积液等间接征象进行发现,随后通过对于窗宽、窗位的调节对于薄层图像进行逐层观察,并结合后处理的MPR,提高细小瘘口的显示概率。本文研究中,5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层厚图像可将瘘口直接显示,20例食管癌造影漏诊的患者的CT常规层厚图未出现瘘口,但有间接征象显示。不仅如此,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并发症瘘口情况均已消失,且经CT检查进行确诊,其符合率为100.00%。

综上所述, 对食管癌进行放疗后,其继发瘘具有较重的临床表现,其采取常规的食管造影可检出对细小造口的漏诊情况,而通过多层的螺旋CT扫描,可对直接征象进行观察,可及时的做出判断,有利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刘再加,程志刚,焦次来等.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放疗后晚期食管癌三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14(7):614-614.

许丽娟.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X线及CT诊断分析[J].影像技术,2017,29(5):54-56.

赵勇,姚标,王刚等.多层螺旋CT在食管癌放疗后并发食管瘘小瘘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2):84-85.

华俊,李岚.CT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5):344-347.

陈亮.多层螺旋CT对食管癌放疗后继发瘘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22):188-190.

陈光耀.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X线及CT诊断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5):579-580.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不明原因腰腿痛运用多层螺旋CT腰骶神经重建诊断的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螺旋CT鉴别诊断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