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企业在税制方面逐渐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其中“营改增”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施,不仅能够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税负情况,从而改善企业的经济结构。但深入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之中,发现“营改增”制度的实施给此项工作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为了使我国企业能够在“营改增”制度实施的情况下良好地进行生产经营,进而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当注意有针对性地改进、调整会计核算,以此来保证会计核算依旧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之中充分发挥作用。由此看来,“营改增”实施的情况下,优化调整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着重分析和探讨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而探究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营改增的概述
“营改增”是指企业所要缴纳的营业税进行改变,转变成为增值税,避免重复纳税的情况。它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增值部分的纳税所制定的。基于此概念,可以确定的是企业实施“营改增”,能够避免营业税和增值税重复缴纳的情况发生,减缓企业的税收压力,同时也促进我国税制的发展。另外,“营改增”的实施还能够将企业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改变企业的生产形势,促进企业良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营改增的实施背景及实施意义
(一)营改增的实施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都面临着营业税和增值税共同缴纳的形式,这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纳税压力。事实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在税收方面存在两者权衡问题,所以,这才使得营业税和增值税一直存在,而企业方面只能重复纳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增值税收,并且产生良好的税收效果。这让我国政府看到了增值税收的作用,进而为营改增的推行创造良好的实施条件。
(二)营改增的实施意义
1.改善了我国的税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受此影响,国内企业也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步伐,但在这一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这其中之一就是重复征税。因为重复征税的情况,使得企业利润缩减,相应的企业难以投入较多资本来进行生产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促使企业快速发展。而营改增的实施,则从税制上真正改变了重复征税的现象,让企业缴税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减缓了企业缴税压力,促使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社会良好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奠定基础。另外,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及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让企业能够明确本企业的主营业务,加大发展动力,推动主营业务不断进步,进而推动本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改善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
实际上,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我国一直在对市场上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监控。而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则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济的体制,如规范了交通运输、现代服务行业之间的有效竞争、规范了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税基等,为促进各行各业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其实,深入到企业之中,不难发现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有较大影响,这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所以企业应当明确这一情况,探究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来优化调整会计核算,以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依旧有效。基于此,参考相关资料分析营改增对企业会计的影响有:
(一)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积极影响
1.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
增值税制度实施之前,企业成本核算包括实际意义上的生产成本及进项税额的综合。而在增值税制度实施之后,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开具的进项税发票和销项税发票相互抵扣之后核算成本。这就意味着企业所开具的发票对企业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影响。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征收人工税时,一定要详细参照当地的规章制度,保证征税合理。
2.对企业现金核算的影响
在为实施增值税制度之前,企业现金核算主要是综合核算企业收入、成本减少、营业税税金的减少等,之后分析现金流是否有所增加,如若现金流增加,则说明企业税负减少;如若现金流减少,则说明企业税负增加。这也侧面说明了纳税方式并不合理,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之后。而在实施增值税制度之后,企业在完成相应的项目之后缴纳税收,这就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负税不会给现金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应的现金流得以增加,有效应用于生产经营之中,能够让生产经营活动稳步向前推动,进而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向前迈进。
(二)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负面影响
1.缺少进项税额的抵扣, 导致实际税负的增加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税率为3%,而增值税率为11%,所以为了减少企业的实际税负, 一定要确保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额要高于企业总收入的8%。立足于现实层面,对营改增制度实施后企业税负情况予以分析,发现因某些客观条件的影响,部分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增值税进项额专用发票,而其他企业都达不到具体要求,致使增值税进项额专用发票难以获得,相应的企业减少税负的目的难以实现。
2.缺少对专用发票的统一管理, 导致税负增加
通过对营改增制度的了解,确定只有企业获得增值税进项额发票,才能抵扣税费,减少企业税负,所以,加强对增值税进项额发票的统一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立足于现实层面,对企业专用发票管理实际情况予以详细分析,不难发现诸多企业并没有对专用发票予以统一的、有效的管理。也就是当前诸多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就使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大量专用发票。那么,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的企业将更难获得专用发票了。所以,企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的存在,会导致企业的税负出现增加的情况。
四、营改增后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的是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较大,这充分说明现行的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不适用性。对此,应当探究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来优化调整会计核算工作,使之适应营改增制度,进而在企业之中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正确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施营改增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需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评估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生产和经营等部门的新变化。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了解财务部门实际情况,从营改增的视角,结合企业特点来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便财务部门能够在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周,合理规划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等,促使各项财务会计工作得以良好展开,为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创造条件。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其实,当前企业会计工作在营改增制度下实施表现出一定的不适用性,与会计人员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改进企业会计核算之际,还要注意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具体的做法是详细了解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明确会计人员不足之处,如税务意识不强、营改增制度不了解、不重视发票管理等等。进而开展针对性的会计人员培训活动,如税收政策的学习、核算环节的熟悉、增值税发票的管理等等,促使会计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增值税核算方式、加强对发票认证抵扣的管理等。另外,企业会计人员还要注意配合税务部门,做好认定、发票等税务控制系统的发行与安装,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营改增制度的构建。
(三)调整企业会计核算方案
营改增制度实施时,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良好展开,还要注意合理调整和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方案。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严格依据营改增改革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税务方案,从而有效地控制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在会计核算中以匹配进项税、增值税及销售税为基础,依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有针对性地调整增值税中需要交纳的税额,从而尽可能减少企业所缴纳的税款。
五、结束语
经过本文一系列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增值税制度的实施能够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负面影响,如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现金流的利用率等。但同时增值税也会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缺少进项税额的抵扣, 导致实际税负的增加、缺少对专用发票的统一管理, 导致税负增加等。对此,笔者认为在增值税实施的情况下,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应当注意正确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调整企业会计核算方案等等。
責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