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瑞
2016年,我国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具体指明了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与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指导思想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方向,也让素质教育更加具体化,更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作为一线岗位技术人才提供者,有必要契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来。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思路与策略,真正关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实施任务驱动导向,能真正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高职教育质量。
一、任务驱动导向下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而且知识更新换代非常迅速,需要学生与时俱进,学会学习和敢于创新、动手实践与科学探索。由此,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必须依托优化的教学方案,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教育质量。依托任务驱动导向,将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考,经历学习的过程,这样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学生在任务分析、方案设计、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反思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互动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展开了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任务驱动导向下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巧妙设计任务,创设任务驱动情境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巧妙设计任务,预设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学科任务,能奠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与项目挂钩,在认真分析了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目标后,选取生活化、适宜性的任务。基于任务驱动导向,创设恰当的目标情境,以激活学生参与任务的兴趣。可以是校企联合培养下,企业工作中的任务,或是创新设计大赛中的任务,或是实训课程中的任务,或是小型的教学作业任务等。依托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互动探究、动手实践,经历学习的过程,发展核心素养。
如在实训课程中,可以通过巧妙设计生活化的任务,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任务为“设计代买系统”,完成顾客帮顾客代买的功能。在实训课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借助制作的微课巧妙呈现任务核心“一名A顾客在家樂福购买洗发水,同时收到系统发出有B顾客想在家乐福购买一袋面粉的请求。若顾客方便,顾客响应代买服务,帮助代买并付款,送货上门B顾客确认收货,A顾客在系统中收到佣金”。微课中以视频呈现需求和网页设计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了生活化的任务,驱动了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展开探索实践,奠定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二)组织合作探究,鼓励经历学习过程
巧妙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完成任务,参与合作探究的兴趣。进一步需要学生展开任务完成的过程,自主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创意思考,互动表达意见和想法。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新旧知识结合,相互交流与分享意见,逐步设计出任务完成的方案。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与探究学,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如学习“电子表格Excel 2003”相关知识时,教师创设企业工作情境,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1)制作公司员工信息表;(2)员工销售图表;(3)制作并打印工资表。任务导向下,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分小组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任务,互动合作、查阅资料,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案。以任务1为例,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发现需要输入员工信息(输入数据、调整设置、设置数据格式),制作考勤表(激活模板、更改默认设置、制作考勤表、增设密码)。学生合作学习这三项分目标的操作方法,并动手尝试,探索解决方案,经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积极创意思考、互动交流,发展了核心素养。
(三)有序完成任务,参与创新设计实践
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任务导向法实施的核心环节。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导向下,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环节。避免以理论学习、语言阐述来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过程,应真正预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实实在在的操作过程,做出实实在在的作品,并将作品演示运用。基于学生设计的任务完成方案,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有序完成任务,以严谨的思维、创意思考与解决问题,学生深入实践合作探究,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学习“Flash动画制作”学习时,教师结合竞赛元素,鼓励学生参与“Flash小型动画制作”大赛。任务导向下,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任务,自主选择制作的主题和方向,预设目标,之后展开动手制作实践。学生基于动画制作流程,有序完成任务,打开新影片文件并安排场景;插入动画元件(帧、图层等);设定动画效果并测试动画;使用File/Save命令保存扩展名为.fla的flash的动画;输出影片。学生按步骤完成任务,分工合作,相互搭配,不断遇到问题并尝试解决。在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学生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关注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完成总结评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任务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经历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遇到很多问题,并基于任务驱动,会尝试着解决,这就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探究、创新设计与探索的机会。任务设计与完成后,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对任务完成过程、方法,参与积极性,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元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即为总结与评价环节。总结的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通过反思与评价,能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发展核心素养。
如“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期末阶段,教师设计了“搭建小型局域网”的任务。任务驱动导向下,学生完成了局域网的搭建。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总结、反思与评价,完成课程报告。总结评价环节,学生对构建局域网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分析了组建局域网的方式、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常用互联网设备及功能、IP地址A-E类地址的区分等知识。并讲述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连接不通,网线接头制作出现问题等,都是如何解决的。通过总结、反思与评价,师生激励性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由此,收获了任务完成的成果,发展了学生科学精神、健康生活核心素养。
三、任务驱动导向下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则
(一)任务选取的适宜性原则
任务的选取是基础和关键,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需要基于适宜性原则,选取科学的任务。适宜性即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生活需要和职业技术、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发展需要,巧妙设计和选取任务。学校应多创造校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项目化任务,或从实训教学中设计,或在一门课程完成后,设计小型任务。基于适宜性原则,设计和选取任务,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奠定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二)任务过程的探究性原则
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即为关注计算机学科中,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创新思考,探索实践。素质教育认为,应该为学生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自主学、合作学与探究学的过程。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能力培养需要依托任务完成的过程展开,基于任务过程的探究性,促进学生质疑、探索与解决问题,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任务参与的创新性原则
創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无不依赖于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推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素养。所以,计算机教学中,依托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关注任务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表现。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创新思考,给予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肯定“别具一格”的想法,鼓励“特立独行”的思维,激励学生敢想敢做,将想法运用技术表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四)任务成果的实用性原则
计算机学习应该以服务生活,改进生活为目标。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结合“生活即教育”思想,应鼓励学生为改造生活而学习计算机知识。所以,任务成果的表现,应该基于实用性原则,鼓励学生将技术表现在服务生活、优化生活方式上。如“局域网搭建”的成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相互沟通与联系,资源共享,网内沟通快捷、私密。属于比较无形的成果,便利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又如鼓励学生制作动画,动画能运用到各种类型的文件中,让生活更有趣。通过完成实用性成果的任务,促进学生健康生活、实践创新,提升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工作者,高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迈上工作岗位,唯有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实现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有必要通过设计各种趣味、适宜、贴近生活的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完成过程,动手探究、合作实践、创新思考。基于任务,学生有效完成任务并拓展学习知识,发展综合能力,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实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小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65-166.
[2]唐小桃.浅谈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J].人才资源开发,2017(12):146-147.
[3]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52-56.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