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关键词】 小学;家校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4—0031—01
教育是“个体人”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现代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阵地,尤其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不仅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家校合作”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方式。家校合作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家校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育知识,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能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家校合作促进教师专业理念的发展
教师所掌握的教育理念大都是方针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是针对群体学生的教育经验,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想把握自己面前每个学生的特点,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向家长了解。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最深刻,与教师和谐交流也是为了自己孩子更全面地受教育,所以家长也愿意与教师去交流。学生的家长处在社会各个行业中,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见解,本身就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家校合作可以让教师了解更多类型家长的“育儿经”,得出更多的教育经验。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通用方式,但是传统的“家长会”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在“说”,家长在“听”。家校合作需要双方“互动交流”,新式家校合作要弱化学习成绩,尤其是小学阶段应主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方面来探讨。教师可以增加与家长合作交流的机会,每次邀请不同学生的家长做“主讲”,与更多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共同讨论,积极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可以汲取更多有益的教育经验,从实践中沉淀出理论性结论,实现专业理念的发展和提高。
二、家校合作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
家校合作交流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在答复家长提问时要有理有据。教师在言谈举止中要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关爱之情,在“爱生”角度要与家长保持绝对的一致。家长的性格也是千差万别,尤其是与挑剔的家长交流更不能不耐烦而敷衍了事,要用真诚和关爱换来家长的支持和信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育技能。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之前通常要“备课”,了解各位家长的职业特点,熟悉每个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必要的交际技巧,为家长展示学生在学校的活动瞬间。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各位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动态,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现在教师大多通过网络与家长交流,如QQ、微信等。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发布学校的通知、布置作业等,文字信息的发布更需要教师字斟句酌,要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一旦遇到学校组织活动,教师可以在群里发布学生活动的图片或者是简短的视频。活动的现场直播和通知信息的发布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因此,家校合作的过程也是教师各项知识学习与积累的过程。
三、家校合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家校合作过程其实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专业能力在合作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师主动与家长相联系,从“正面”角度发现学生的成长与進步,可以赢得家长的理解与信任,快速有效解决学生的诸多问题。虽说“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但每个班级不可避免地总有几个过分“调皮”的学生。遇到课堂纪律不好的学生,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像热心班级活动,运动会对班级有特殊贡献等,然后委婉指出学生在课堂“捣乱”的事情,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通常家长都会理解教师,并接受教师提出的改进建议,辅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家校合作的关键是教师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如果教师以兴师问罪的口气与家长交流,必然与家长起冲突,结果适得其反。
教师在家校合作中不断反思自我教育行为,不断积累教育经验,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家校合作方便家长接受学校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上的高度统一,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之,开展家校合作是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与家长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选择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是“教学相长”的具体体现。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为频繁,在家长的信任中,教师更能体会到本职工作的责任心,爱上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关爱学生。教师在家校合作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教育能力,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走向成功。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 (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597)“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对教师发展的价值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