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小荣
【关键词】 小学生;养成教育;人格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4—0026—01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真正做到“学做人第一”。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合理利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渗透养成教育
教育专家说:“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教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使他们进入角色体验,实现情感升华。利用数学学科严谨、循序的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利用科学学科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在体育中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力争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理解文明行为的概念,并在具体活动中践行。
二、巧妙利用学校开设的各项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每一种文明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我们把实践活动设计成有序的主题活动,在一系列主题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
如培养学生“学做人”主题活动: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中国梦 我的梦”演讲比赛、 “文明之我行”主题队会等。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 “学做事”的主题活动:“今天我当家”大赛、 “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题活动:“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主题活动、“珍惜时间”主题活动、“我做地球小卫士”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情得到培养,情操受到陶冶,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主业,进而增强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全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个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为了增加学校的人文色彩,我们在校园设置了宣传栏、报刊栏,教学楼上张贴校风、教风、学风标语;在侧墙上贴着“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色彩”等鼓舞士气的语句;在楼道、教室的墙壁上挂上名人名言、小学生守则等挂板。另外,学校建立德育专题网站,让这个特色网站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成立家长学校,请校外的知名人士作相关的报告,请专业人员做“法制教育”“小学生安全常识”等讲座。让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充实,提高文化品位,在课外阅读中明白道理,从报告和讲座中提高健康成长的意识。
四、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引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结合“习惯养成”的阶段目标,评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进步生、十佳学生等。在总结大会上,宣讲他们的优秀事迹,号召学生学习。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小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形成了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
五、家校合作,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我们重视家校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开座谈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就如何督促孩子在家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共识。建立家校联系的网站、微信群等,举行“家长谈习惯”征文,定期将学校某阶段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工作向家长通报等等,让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督促、社区的关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六、准确地进行行为评价,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根据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我们修订了《十佳学生评比细则》《流动红旗评比条例》等,以班为单位开展以纪律、广播操、眼保健操、举止文明、卫生等多项比赛内容,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动态评价。设计“小学生日常行为卡”、“班级管理日志”,让学生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对学生习惯养成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从评价对象本身出发有效利用评价手段,每周一张的学生日常行为卡和每月一期的家校联系表,上面有学生自评、教师评、家长对学校的建议等内容,以便学生今后不断改进。我们还开展了“我与习惯”征文比赛,编辑《成长的足迹》学生日记选,每月评选一次校园文明之星,每周评选一次文明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和奖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督促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农村小城镇流动人口子女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3)GHB0060)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