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君丽
摘要:劳动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他在革命实践中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中的劳动思想,锻造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劳动思想理论,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 劳动 劳动者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218-0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劳动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在毛泽东的思想成熟过程中,他的劳动观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不断吸取各方面的有益思想,最终形成了自己对于劳动的科学见解。
(1)中国传统劳动观。热爱劳动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大都强调重农抑商的思想,肯定劳动的作用。农家曾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还是身份卑微的平民都要参加劳动。这一思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发出了维护劳动的最强音,是在当时君贵民轻的封建时代对劳动最有力的捍卫。
中华绵长历史中蕴含的劳动文化精髓对毛泽东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始终重视并且充分肯定广大劳动群众的作用。
(2)西方无政府主义劳动思想。五四运动后,各种国外思潮也涌入中国。毛泽东也受到来自俄国民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他们关于劳动的观点对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产成了极大的影响。
俄国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劳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道德目的,一切乐境都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一切苦境也都可以通过劳动摆脱。这种尊重劳动、泛劳动主义的思想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一时间重回田园与劳动人民在一起成为了五四时期一批知识分子的目标追求。在时代的洪流中,毛泽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劳动观形成的主要理论来源。他在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后,劳动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自然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一定意义上是劳动创造了人。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生产工具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马克思还通过劳动价值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彰显了劳动者的地位和价值,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实际,集百家劳动思想之所长,在曲折中前进,使自己的劳动思想不断走向成熟,成为指导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劳动观主要内容
劳动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发展脉络上来看,可以将毛泽东的劳动观念划分为青年和成年两个阶段。
(1)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劳动观。在毛泽东青年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曾兴盛一时。很多学者在国内大力宣传平等、尊重劳动等思想,极力反对不劳而获的不公现象。毛泽东在这些思想的感染下主张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提出实施“新村计划”,主张知识分子要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从事劳动生产,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一为新村的理想目标。
毛泽东的新村是人人平等、自由从事劳动的理想社会。但是这种理想的乌托邦与中国社会现实是矛盾的。他只看到了社会不公的现实,却没有深入分析不公现象背后的根源。所以这种救国救民的实践尝试必然会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2)成年时期毛泽东的劳动观。在毛泽东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科学视角和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劳动实践的特点和本质,形成了对劳动的科学认知。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的方式解读劳动概念。
毛泽东从社会客观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重新定位了勞动的作用。他指出:“生产运动不但过去要,现在要,将来还是要,这是生产运动的永久性的根据。”这种思想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贯穿着毛泽东思想的始终。
毛泽东将劳动生产看作革命胜利的前提条件。所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把武装斗争的重点转向了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外,毛泽东还创造性地将人民军队纳入社会生产之中,使之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正是由于他的极力倡导才促进了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从而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不断前进,这是毛泽东基于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造性发展。
第二,重新建构体脑合一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阶级,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让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合二为一,消除脑力劳动压迫体力劳动的异己存在状态。
毛泽东重视、肯定体力劳动者的作用,将广大农民视为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但大革命失败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党内过分强调干部的出身成分,将知识分子拒之门外。毛泽东后期也深刻反思了这一问题,承认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重新认识到知识分子等脑力劳动者的重要性,将其重新吸纳到无产阶级队伍中,使之成为革命的重要助力。
第三,重视体力劳动的社会历史意义。
毛泽东不仅强调劳动在物质创造方面的作用,还十分重视它对人的精神塑造作用。他主张让党员干部参加劳动,培养其无产阶级意识,以消除官僚主义的作风和倾向。让党员干部贴近群众,扎根劳动生活,有助于让其认清自己的位置,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也有助于广大农民深入认识无产阶级,增强阶级认同,从而更好地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向胜利发展。
重视体力劳动固然有积极意义,但毛泽东在晚年由于过分重视体力劳动,不顾现实国情要求取消体脑分工、城乡差别等,严重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留下了历史剧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劳动观的当代价值
虽然毛泽东的劳动观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背景下生成的,但是它却对于我们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1)劳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劳动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的各项建设成果、所取得物质财富都离不开生产劳动。邓小平紧跟毛泽东的步伐,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观点。让全社会成员广泛地参与到劳动中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十分重视劳动的重要性,认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从根本上依靠劳动。劳动既是人们实现个人梦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尊重劳动者的思想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实现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也衍生出了体力劳动者收入偏低、贫富差距大等现实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避免两极分化是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尊重一切劳动者,强调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带领全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不同程度上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总体来说建构了较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重体力轻脑力为正确处理体力脑关系提供了经验教训。毛泽东在体脑关系的处理中往往过分偏重于体力劳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失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重要的劳动方式。劳动是创造的源泉,各行各业的创新创造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劳动实践。我们要立足于新的时代条件,辩证地对待毛泽东在劳动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成就和失误,作出符合国情的正确理论判断和抉择,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6.
[2]陈晋.读毛泽东札记[M].北京:三联书店,2009.
[3]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