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外销瓷概述及研究现状

2018-10-09 03:26游越范丽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3期
关键词:展览

游越 范丽君

摘 要:我国古代外销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外销瓷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世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承载着中华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高超的物质文化和先进的制瓷技术,同时也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历史交流,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动力支持。中国外销瓷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人民海纳百川地去吸取世界优秀历史文化、丰富提升自身文化的历史,也是兼并包容、丰富创新、相互影响融合,从相异到趋同、从陌生到共鸣的历史。

关键词:外销瓷;海上贸易;中外交流;展览

1 各时期外销瓷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外销瓷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那时主要是陆路运输。到了唐代,中国瓷器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为了减少瓷器陆路运输的耗损,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

1.1 唐代的中国外销瓷

据考古发现,中国从唐代开始便将陶瓷作为特产随贯穿欧亚非大陆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那时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扬州的海外贸易,出口瓷的类型主要有唐三彩窑瓷和长沙窑青釉漆瓷等。当时长沙窑主要生产出口瓷器。唐代政府还先后在广州、明州、泉州设立了对外贸易司,并对在华外商实行贸易保护和激励政策。这就为之后瓷器贸易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 宋元时期的中国外销瓷

到了宋元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瓷器更是大量地被运输到国外。当时的瓷器已成为欧洲上层社会追逐、崇尚的精品。南宋时期,由于国库空虚,财政捉襟见肘,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钱币流出海外,因而在1219年规定了凡买外贸必须以丝帛、锦绣、瓷器等作为等价交换。这样一来,宋代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甚至远销到东非沿岸等国。宋元时期外销瓷器主要以龙泉青瓷为主,其次是景德镇青白瓷。尤其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也大量用于外销。

1.3 明清时期的中国外销瓷

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的市场已经发生了转变,市场从中东、西亚地区逐步转移到了欧洲。同时外销瓷的生产也由以中国人的审美为标准转变到受瓷器输出国的审美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1.3.1 国内环境

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达到了顶峰。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明确和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有力地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和销售。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和欧洲直接贸易开辟了通道。特别是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的29年间,郑和先后七次下南洋,途经东南亚和南亚,达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东非等地区,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郑和向各国赠送的礼物中,瓷器自然是最受欢迎的。明朝中期以后,许多外国商人来中国订购和购买大量的中国瓷器。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分别在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开通对外贸易。至此,中外正常贸易关系恢复正常。清朝通海后,我国的私人对外贸易和港口得到了发展,来华的外国商船数量也逐渐增加。

1.3.2 国际环境

中国瓷器贸易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世纪末的葡萄牙率先完成了中央集权,逐步建立了海上霸权,成为当时的海上大国。葡萄牙统治者和贵族们热衷于海外扩张并成功开辟了从南海经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海上交通新路线。大批欧洲商人来到中国,带走了数以万计的精美瓷器,也激起了欧洲各国统治阶层和贵族们的瓷器收藏热。中国的外销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代。正是由于国内、国外双重因素叠加在一起,才促成了明清时期外销瓷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而外销瓷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不仅传播了中华民族的陶瓷文化,也搭起了一座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

2 元明清时期外销瓷的繁荣

元代的外销瓷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以青花瓷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白瓷、青瓷等。这些器物的装饰图案题材主要都是中国传统图案。这个时期的外销瓷主要使用中国传统的装饰技法,其中以线条表现为主。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种类依然以青花瓷为主,清代以后各种彩瓷大量销往国外。这一时期的外销瓷主要分为日常生活用品瓷和装饰陈列瓷两类。明清时期外销瓷上的图案除了延续明代以来的中国传统题材外,还新出现了大量的西洋题材和纹饰,有欧洲人喜爱的玫瑰花、郁金香和山楂花等纹饰,还有希腊神话故事、圣经故事等内容的纹样。中国外销瓷也开始借鉴西洋绘画技法,画面的色调在空间透视效果、层次处理和人物结构比例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开始生产克拉克瓷。这种瓷器以青花瓷居多,克拉克瓷也因其造型优美、纹饰多样而成为欧洲王公贵族争先收藏的工艺品。

3 我国外销瓷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3.1 水下考古

近年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公众对出口瓷的日益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和关注也逐渐增多。我国水下考古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发展了20多年,在水下调查、打捞和考古发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包括广东南海I号、西沙群岛华光I号、福建平潭礁1号沉船等考古发掘。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南海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发现近100具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水下遗骸。近年来,通过水下考古工作,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打捞出了青瓷、白瓷、青花瓷等。这些通过水下考古打捞出的外销瓷成为研究我国外销瓷历史的重要考古实物依据。

3.2 举办外销瓷学术研讨会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外销瓷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大众对外销瓷的兴趣也不断高涨,带来了一股收藏浪潮。20世纪上半叶以来,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国内学者一直在关注中国外销瓷。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使得出口瓷的展览和研究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仅在2012年,就在北京、海南、浙江和广东等地举办了数场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陶瓷外贸的烧成地点、装运方法和运输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开阔了研究视角和角度,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外销瓷的深入研究。

3.3 举办中国古代外销瓷的相关展览

随着人们对出口瓷文化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出口瓷展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其中基础展览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策划周密;而临时展览更加多样和灵活。出口瓷的临时展览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西方收藏家捐赠给国内博物馆的出口瓷器展览;另一种是通过借展介绍国外的展览,以展示出口瓷器的情况和外国与中国的交流;还有一种是收藏展览,主要展示中国收藏家收集的出口瓷器。这些外销瓷展览一方面体现了博物馆满足观众需求的展览理念,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前的公众文化需求和学术研讨趋势,也加强了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古代外销瓷的研究和发展。

4 结语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从北宋时期开始,瓷器制造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它继续扩张。明代中后期,在海外大量瓷器贸易的推动下,瓷器产量迅速增长,瓷器品种、规模和质量达到高峰,从而为中国外销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系列演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主动开拓海外市场的历史过程。外销瓷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中外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中国古代外销瓷能够远销世界各地,是中国瓷器烧制工艺的不断提升、海外需求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延伸、海外交通的不断拓展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

参考文献

[1]田海峰.从景德镇和梁子湖青白瓷的生产谈青白瓷的外销和内销的关系[M]//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代陶瓷的外销.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2]叶文程.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J].景德镇陶瓷,1987(4).

[3]冯先铭.元以前我国瓷器销行亚洲的考察[J].文物,1981(6).

[4]刘洋.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古外销瓷研究回顾[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4).

[5]刘淼,吴春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历史回顾[J].考古与文物,2008(5).

猜你喜欢
展览
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试论“流动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传播设计的思考
揭开古籍文献与历史图像神秘面纱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关于低碳展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刍议现代商业展览服务对于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