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 杭然
在全球化的时代,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际上发生的重要事件能够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不同区域的国家和民族会依据自己的文化传统观念、价值标准和利益需求对那些国际事件加以解读,形成差异性的理解与多元观点。对国际社会事件的解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媒体聚焦报道的国际社会事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国际社会事件的本质及其出现的原因。
一、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年段学习目标选择国际社会事件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学习目标,对国际社会事件加以取舍和改造,让学生逐步了解并评析国际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如小学可以引入国际社会中的校园欺凌事件,初中可以引入不同民族的分裂事件,高中可以引入世界宗教文化冲突及其背后的流血事件。同一国际社会事件也可通过整合相关的事实材料,提出不同的问题,供不同年段的学生讨论。
请看下面案例:
案例一中国高中生在美国欺凌同学受重罚
2015年3月30日晚,在美国某私立高中就读的留学生章某、翟某、杨某和其他同学对同学刘某进行施暴。刘某陈述,事发当晚,她和两位同学到当地的一家冷饮店见面。后来,又来了几位中国留学生,包括章某、翟某和杨某。随后,章某一伙人让刘某下跪,将刘某的同学卢某支开,并强迫刘某上车到了罗兰岗公园。一到公园,十几名女生就对刘某拳打脚踢,有人抓住刘某的双臂,杨某扒光刘某的衣服,翟某还剪掉了刘某的头发。整个折磨过程长达5小时,刘某被打得遍体鳞伤。事后,杨某还威胁刘某不能报警,并称自己在警局里有人,报警也不怕。浑身是伤的刘某回家后,其监护人当即报警。
2016年1月初,三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表示认罪,最终翟某获刑13年,杨某获刑10年,章某获刑6年。其中一名嫌疑人的父亲还因为意图贿赂受害者被捕。
对此案例,在小学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同伴交往、自我保护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初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团伙打架斗殴、校园暴力、同伴冲突等青春期易见的问题;在高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不同国家法律刑罚的差异以及学生个体作为受害者应该如何自卫等问题。
二、结合学科特点多角度诠释国际社会事件
国家内部或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学校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比如历史、地理、政治等多角度地审视国际社会事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避免以单一的学科视角来探讨。
请看下面案例:
案例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事件
2017年9月29日,加泰罗尼亚的分离主义者参加了最后一次公投集会。10月2日凌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宣布,90%的选票支持加泰罗尼亚成立独立共和国。西班牙中央政府则宣布公投无效。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于27日晚宣布解除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主席普伊格·德蒙特的职务,解散自治区议会。欧美主要国家和组织纷纷表态,支持西班牙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统一。在公投中,西班牙中央政府派遣了大量警力关闭投票站、没收选票,并且使用棍棒和橡皮子弹阻止人们投票,引发警民流血冲突,公投中警民冲突受伤人数达到844人。
对于案例二,从历史上看,加泰罗尼亚是因为1469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联合王国国王斐迪南二世结婚才和西班牙合并为一个国家的,两地民族本身并无太深的情感根基。西班牙内战后,弗朗哥采取独裁统治,一直对加泰罗尼亚采取高压政策,取消加泰罗尼亚的自治,并禁用加泰罗尼亚语。一系列事件极大地伤害了加泰罗尼亚人的民族感情。从经济上看,西班牙在经济危机以后,加泰罗尼亚地区所交的税大部分被中央政府拿去支援西班牙贫穷地区了,因此,返还给加泰罗尼亚的钱少之又少。从政治上看,加泰罗尼亚人认为中央政府之所以一直处处为难他们,是因为首相拉霍伊为了获取支持率而拉拢西班牙南部贫穷地区,故而在政策上不断打压他们。由此可见,站在不同的学科立场对国际事件进行解读得到的结论才会更全面,我們在将国际社会事件加工成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国际社会问题的综合性,还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去诠释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国际社会事件
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良好的批判性能力是正确诠释国际社会事件、达成基本共识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因为得出的结论、形成的观点和获得的启示都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批判性能力基础之上。每个个体的生活世界、思维方式、处世方法都有差异,这些差异给探讨国际社会事件带来了不同的立场和多元的思想,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因为不同的立场和多元的思想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生成新的、更为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讨论之前不能主观地预设某种唯一正确的结论,而是要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国家代表来讨论问题,这需要教育者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看下面案例:
案例三美国内华达州枪击伤亡事件
2017年10月1日,一场在美国内华达州举行的露天乡村音乐节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和527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嫌疑犯的身份已判明为64岁的斯蒂芬·帕多克,来自内华达州梅斯基特市。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宣布对此事件负责,并称枪手在数月前已改信伊斯兰教,但美国当局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有恐怖分子参与,疑为“孤狼”犯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为事件死者默哀,同时谴责此次枪击是“纯粹的邪恶行为”和“可怕的攻击”,还下令全国政府建筑物下半旗,为事件死伤者致哀。
教师可以将案例三所反映的美国枪击事件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美国政府为什么不禁枪?”鼓励学生查阅网络资料,从美国的历史、政治生态、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提炼和总结出中美两国对“持枪”问题的不同态度。
四、提供专题资料深入理解国际社会事件
许多国际社会事件依靠记者的新闻报道与其他媒体的转载,有视频、图像和文字、漫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能故意夸大细节或者隐匿某些内容,加之其他复杂的因素,国际社会事件可能以扭曲或者失真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更加深度地理解国际社会事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专题性的研究资料,包括事件的背景、详细情况,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国际共识。比如,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作学术报告,评析国际社会热点。事实上,国际冲突、外交策略、公海护航、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前沿等内容,都可以邀请专家来作普及型的报告。教师还可以根据專题购买图书资料或者下载相关视频,组织学生自主讨论。
请看下面案例:
案例四 朴槿惠或被判10年以上重刑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司法界消息称,在对收监于首尔看守所的前总统朴槿惠进行补充调查后,检方将对她提起诉讼。如果朴槿惠最终被判有罪,可能会面临10年以上的重刑。
目前,朴槿惠被指涉嫌与亲信崔顺实等人共谋,收受三星公司数百亿韩元的贿款。另外,韩国检方还认定朴槿惠涉嫌逼捐,滥用职权胁迫各大企业赞助由崔顺实控制的两家基金会;涉嫌非法干预政府部门人事任免以及泄露公务机密等。一旦法庭认定朴槿惠受贿相关罪名成立,她将成为韩国历史上首名被弹劾罢免的总统。
案例四 中的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因多项罪名被检方逮捕,对于这样的大事就需要有专题性的资料,介绍朴槿惠的成长史、总统和媒体的关系、韩国的权力制衡等,没有这些背景介绍,学生就难以理解贵为一国总统的朴槿惠怎么可能被逮捕、沦为阶下囚。
国际社会事件作为教育资源进入教育,需要教师有国际比较视野。教育部门可以对教师开展一些专题性的培训,如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机构知识的培训、区域文化传统专题培训、宗教组织与宗教理论的培训等。
总之,在中小学研讨国际社会事件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学生能够通过研讨典型的国际社会事件,逐步获取探寻真相的能力,学会对信息进行分类和评析,提高批判力和判断力。最重要的是,对国际社会事件的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国际文化事务的理解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最终促进各国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