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江苏省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精神科,江苏南京 211123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主要与家族遗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病程较长,会反复发作,严重者会出现精神衰退、残疾[1]。部分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能够达到基本痊愈,但是仅靠药物治疗的疗效不显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有效的护理配合十分必要。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不利患者功能的康复[2]。循证护理将循证医学与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根据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诊治方案、护理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性化的的护理干预方案,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使护理操作规范、科学、合理,加速大脑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优化整体疗效[3]。该文就循证护理在该院精神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观察对象为该院精神科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60)和循证组(n=60)。循证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 23~65 岁,平均(37.5±3.1)岁;病程 3 个月~7.2 年,平均(3.9±0.8)年;文化程度:小学 9 例,初中 15 例,高中24例,大学 12例;PANSS评分为 70~92分,平均(80.5±2.1)分;疾病分型:偏执型 23例,单纯型 10例,残留型7例,青春型14例,未分化型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2~65岁,平均(36.9±3.0)岁;病程 4 个月~7.4 年,平均(4.0±0.7)年;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4例,高中25例,大学13例;PANSS 评分为 70~95 分,平均(79.3±2.8)分;疾病分型:偏执型24例,单纯型11例,残留型6例,青春型13例,未分化型6例;两组患者平均PANSS评分、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患者无交流障碍,PANSS评分>60分;③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实质性脏器功能损伤者;②癫痫、严重血液系统病变者;③药物依赖、酒精或药物成瘾者;哺乳期女性、孕妇。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病房环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督促患者合理用药,加强夜间巡视,有异常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循证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具体方法:(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护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熟知循证护理理念、内容,综合素质强,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熟知护理操作技巧。(2)提出循证问题。搜集患者病情性格特征、文化水平、家庭状况等相关信息,分析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利因素,如住院环境、依从性、不良心理状态、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等。针对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神经系统护理、皮疹护理、饮食护理等建立循证问题。(3)寻找护理证据。针对提出的循证问题,在百度、纵膈知网上查询相关文献资料,选择科学、真实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作为循证护理依据。(4)循证护理的实施。在循证证据支持下采取如下护理干预措施:①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家庭式病房环境,温度维持24~26℃,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60%左右,做好细菌监测工作,防止细菌滋生,减少交叉感染。张贴禁止喧哗警示语,提醒看护者尽量保持安静。护理人员面带微笑,态度诚恳,护理动作沉稳,尽量避开患者休息时间操作,提高患者的舒适感。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护理要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4]。③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心境障碍,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清醒时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目的性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担心的问题、影响因素,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临床病案进行疏导。鼓励家属悉心照顾患者,分享临床有效的护理经验,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增强康复信心,消除不良心理问题。④开放式管理。改变以往全程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家属可定期带患者外出游玩、散步,有条件者可组织病区内患者郊游、游戏、登山等,丰富患者的生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⑤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家属配合监督患者,鼓励患者每天坚持模拟场景训练,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求职、做饭、购物、接送朋友等。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以患者耐受度为度,重视引导、鼓励患者,对表现较好者给予小奖品鼓励,使训练充满乐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护理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SDSS-1(家庭功能、职业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PANSS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治疗依从性。
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n(%)]
循证组患者的PANSS、SDSS-1各项指标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1、PANS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SDSS-1、PANS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
观察指标循证组(n=6 0)对照组(n=6 0)t值 P值P A N S S评分(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S D S S-1评分(分)家庭功能职业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平均住院时间(月)1 9.6±1.6 1 0.0±1.4 2 0.6±0.6 2 3.2±3.3 1 3.5±2.7 2 5.1±2.3 7.6 0 3 6 8.9 1 4 0 1 4.6 6 4 4 0.0 0 0 1 0.0 0 0 1 0.0 0 0 1 0.9±0.2 0.3±0.1 0.9±0.3 0.3±0.1 6.5±0.3 4.6±0.3 1.3±0.2 2.2±0.7 2.2±0.2 7.3±0.6 7 9.4 8 8 8 3 4.6 4 1 0 1 3.2 2 2 2 6 5.8 1 7 9 9.2 3 7 6 0.0 0 0 1 0.0 0 0 1 0.0 0 0 1 0.0 0 0 1 0.0 0 0 1
精神分裂症以亚急性起病为典型特征,表现复杂,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5]。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有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导致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陷,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相关研究成果为护理依据,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实际需要制定科学、人性化、个体护理方案,以患者为中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优秀成果[6]。黄海燕等[7]学者在《中国实用医药》中研究显示循证组治疗依从性为 95.45%,高于普通组的 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住院时间为 (62.51±10.41)d,短于普通组的 (78.39±12.77)d,证实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该文中循证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为96.67%,治疗依从性为93.33%,且循证组患者的PANSS阴性评分(10.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5±2.7)分,循证阳性症状评分(19.6±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2±3.3)分,循证组平均住院时间(6.5±0.3)个月明显低对照组(7.3±0.6)个月,说明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与黄海燕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专业技能熟练、综合能力强,提升了护理质量。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相关影响因素,提出询证问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将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护理需求相结合,为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循证护理从病理因素、社会环境、日常生活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体现了个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温馨的病房环境能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生活,感觉到家庭班的温暖,消除对治疗的抗拒,提高依从性[6-9]。不良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尊重患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控制情绪,减轻不良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愿意吐露心声,认识自身价值,积极与病魔抗争[10-11]。开放式管理是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患者处于身心愉悦状态。配合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循证组护理后PANSS、SDSS-1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依从性更高,且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护理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以科学的研究证据为护理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在常规护理上进行创新,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高,依从性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