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8-10-09 05:21刘兰婷保成兰
系统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出血量

刘兰婷,保成兰

1.青海省互助县中医院妇科,青海互助 810500;2.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000

子宫肌瘤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女性疾病,发病表现会伴有阴道流血、白带异常、下腹疼痛等症状,它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单发和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如子宫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则加重病情。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宫内出血,造成不孕不育,严重者则会危及生命。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剔除手术,常见的开腹手术伤害性较大,极易因切口感染引发术后其他并发症[1]。腹腔镜手术在医疗技术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并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脱颖而出。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该文针对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特选取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患有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有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2~53 岁,平均年龄(47.45±5.21)岁;患病周期为 3~7个月,平均周期为(5.38±2.02)个月。所有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前均确诊为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个巨大子宫肌瘤患者48例,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52例。同时两组患者排除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并对两组患者用药过敏史和病史进行询问和调查均无任何异常。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检查、姓名和年龄等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治疗全程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下进行,同时经过医学伦理会许可操作。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 h内禁止进食,常规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并以平卧位体势平躺于手术台;其次,患者的耻骨联合上做横切口或下腹正中切口,应用超声对患者子宫肌瘤个数、大小、直径数及病灶部位进行观察和确认;再次,按照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标准将肌瘤剔除;最后,对腹腔内的各个出血点实施止血措施,并逐层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剔除手术,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实行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平卧位体势;②在患者肚脐下缘做1 cm切口,进行气腹穿刺,气腹压力保持在14 mmHg左右,并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脏器情况和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和病变部位;再次,患者无任何异常下变换体势,患者保持头低脚高的体势,在患者下腹相应位置分别放置5 mm或15 mm套管作为操作孔,并于左髂骨前上棘前的2 cm处行穿刺,放置手术器械;③根据表面注射垂体后叶素,子宫发白观察后,进行剔除手术。如肌瘤直径较大,可利用旋切器进行切割取出。剔除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将体内的积液和气腹排尽,缝合。

以上患者在手术后均予以优质的综合性护理,为提高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药物联合治疗,并谨遵医嘱,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合理饮食、作息和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结合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及患者术后恢复程度,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判断。与此同时,结合VRS分级法划分疼痛级别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和判断,疼痛级别分为0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轻度疼痛;二级:中度疼痛,需要药物配合;三级:重度疼痛,已影响正常的术后作息生活,有效率=0级+一级/总例数,并对比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患者在采用不同的剔除手术方法后,采取腹腔镜下手术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的常规组患者相比时间较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分析(±s)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分析(±s)

组别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术后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n=5 0)常规组(n=5 0)t值P值1 0 8.2 5±2 2.3 2 9 9.1 5±1 2.4 8 8.2 5 9>0.0 5 8 8.4 2±2 2.1 5 1 0 3.1 8±2 4.2 3 8.1 2 5<0.0 5 1 5.1 9±3.4 3 2 5.1 2±4.8 5 8.4 1 2<0.0 5 4.5 3±1.3 2 1 0.2 9±2.2 3 8.0 4 7<0.0 5

2.2 根据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级别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判定,常规组患者为64%,观察组患者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比较分析[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人体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成为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的多发疾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它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引发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也被称之为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子宫肌瘤[2-3]。在临床上子宫肌瘤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对正常肌层的细胞病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产生相互影响。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具有激素依赖性,而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来源于雌激素、生长激素,两者相互作用促进肌瘤生长,同时临床相关推测人胎盘催乳素也能协同雌激素促有丝分裂作用,子宫肌瘤加速生长与妊娠期高激素环境有关外,胎盘催乳素也起到一定作用。与此同时,高剂神经中枢对卵巢功能、激素代谢起到控制调节作用,这对引发肌瘤发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子宫肌瘤发病人群多集中于于育龄、丧偶及生活不协调的女性,由于长期性生活失调而引起盆腔慢性充血,从而子宫肌瘤。临床上根据子宫肌瘤大小和直径可分为单发性子宫肌瘤和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然而,多发性或巨大子宫肌瘤会影响女性的输卵管,导致输卵管堵塞,造成不孕不育,而已怀孕的女性患有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则会引发流产或难产,威胁生命[4]。因此,针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必须及时采取治疗方法,避免发生其他危险症状。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剔除,传统的开腹手术可通过直观的视野观察患者肌瘤的大小、位置和病变区域,有利于医护人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开腹手术治疗创伤面较大,术后切口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增加患者身心痛苦[5]。与此同时,根据医学理论与实践等相关医学论著和该文所选的常规组调查研究显示,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均为(103.18±24.23)mL,术后排气时间为(25.12±4.85)h,住院天数为(10.29±2.23)d。 相对比较之下,腹腔镜手术作为新发展的微创手术方法,成为提出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它经过传统手术的改革,融合了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了临床手术的技术突破,让患者有了更多的手术选择机会。腹腔镜是利用纤维光源内窥镜,对患者腹腔内的情况、具体病情和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保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腹腔干扰较小,减少了开腹所带来的风险,有利于患者各脏器管的平衡[6]。 且术中出血量为(88.42±22.15)mL,术后排气时间为(15.19±3.43)h,住院天数(4.53±1.32)d,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此外,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同时创伤小不影响患者美观,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7-8]。

综上所述,对于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后,予以腹腔镜下剔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常规组,效果较为显著,同时术后引发的并发症较少,成为临床上较为推广的手术方法。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出血量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