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市县级医院医生对医学新技术认知与行为意向调查研究

2018-10-09 01:10陈英耀
中国医院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医患渠道医学

■ 刘 芳 柯 雄 魏 艳 明 坚 刘 攀 罗 秀 李 健 陈英耀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持续释放,特别是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释放速度进一步加快[1]。一方面,医学新技术是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但是新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快,使用成本高,受益人群有限;另一方面,县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服务定位主要是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2]。这决定了县级医院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一定要平衡好患者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与自身诊疗服务定位之间的关系。那么,县级医院对医学新技术的引进一定要具有选择性。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与行为意向是县级医院合理、有效配置医学新技术的第一步。医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专业敏感性高,往往是使用医学新技术的主要发起人。医生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情况直接影响到医院对于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西部某市县级医院临床一线医生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现状、使用行为、医患沟通等情况,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以及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利用卫生服务等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部某市7个区(县及县级市)的7所人民医院,采用自制问卷对医生进行调查。每所医院抽取5~10个科室(排除妇产科、心内科),每个科室发放4~6份问卷,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0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

1.2 调查工具与调查方法

基于大量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本研究自主开发了医生问卷。问卷分为4部分:(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科室、工龄等;(2)医生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认知、态度及获取信息渠道,包括了解程度、使用态度、信息渠道等;(3)医生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使用行为,包括临床应用情况、使用交流频率等;(4)医学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情况,包括征求患者意见、患者主观诉求等。医生问卷由调查人员当场发放、讲解、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编码,运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重要性-绩效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象限图的制作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IPA象限图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1)医生获取本专业医学新技术信息渠道的使用频率分别为没有、每年1次、每半年1~5次、每月1~4次、每周>1次;医生对信息渠道重要性的评分分别为非常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非常高。对使用频率与重要性各项按顺序分别赋值为1~5,计算使用频率与重要性的总均值;(2)以总均值为中点,重要性为X轴,使用频率为Y轴,构建二维坐标轴并形成4个象限,各信息渠道分别映射其中[3],即得到IPA象限图。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医生中,男1 3 8人(69.0%),女62人(31.0%);平均年龄(31.04±5.67)岁;已婚者147人(73.5%),未婚者53人(2 6.5%);学历主要为本科(168人,84.0%),其次为硕士(21人,10.5%);住院医师有98人(4 9.0%),主治医师有5 5人(27.5%);调查科室集中在内科(81人,40.5%)与外科(60人,3 0.0%),其中重点专科有8 8人(44.0%);工作总年限平均7.04年,从事本专业年限平均5.72年,在本医院工作年限平均5.56年;聘用形式主要为正式在编(148人,74.0%),其次为合同聘任(40人,20.0%);在行业学会/协会担任相关职务的有18人(9.0%)。

2.2 医生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认知、态度及获取信息渠道

39.1%的医生对本专业领域内医学新技术比较了解,非常了解的仅占2%。86.6%的医生支持使用新技术;87.6%的医生愿意使用新技术开展疾病的诊断/治疗。医生获取本专业医学新技术的信息渠道重要性高且使用频率高的为科室培训与国内外学术期刊;重要性高但使用频率低的为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同行交流;重要性低但使用频率高的为同医院同事介绍、大众传媒/杂志广告;多数信息渠道为重要性低,使用频率也低(图1)。31.8%的医生认为现有的信息渠道不能满足对医学新技术的信息需求;41.4%的医生认为单位提供的相关电子资源不能满足信息需求。

图1 医生对新技术信息渠道的使用频率与重要性IPA分布象限图

2.3 医生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使用行为

41.9%的医生认为当前该院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不足,仍需加强;34.8%的医生认为发展速度适中,基本满足需求。60.6%的医生曾使用过本专业的新技术;42%的医生使用新技术前,医院内已经有医生使用了该技术。43%的医生认为临床使用新技术的频率较低;平时与同事(53%)、医疗企业人员(46%)交流新技术使用的频率一般。86.6%的医生参加过关于医学新技术的相关培训,主要培训组织者为所在科室(53.7%)、所在医院(35.1%)、其他医院(28.2%)。33.5%的医生认为医院对于医学新技术相关培训的开展频率一般。

2.4 医学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医患沟通状况

在医学新技术使用过程中,57.1%的医生会就新技术的使用问题征求患者的意见;76.4%的患者会向医生表达自己的主观诉求。医生主要会针对技术的治疗效果(96.2%)、安全性与风险性(89.6%)、相关花费(61.8%)、可能产生的损伤(60.7%)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解释;24.4%的医生认为患者的主观要求对其使用技术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的影响较多;43.9%的医生认为患者的诉求比较合理。对于新技术的选择,通常是听取医生的建议后,患者选择(42.9%)和医患共同选择(37.8%)(表1)。

3 讨论

分级诊疗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制度体系,并作为重塑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4]。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是深化医改、突破医改瓶颈的关键,也是改善基本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和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出路[5]。在分级诊疗建设推进进程中,县级医院的地位与重要性尤为凸显,强化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抓手。而新技术是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县级医院技术能力建设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6]。县级医院对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对基层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了解一线医生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与行为意向,可以为县级医院合理、有效配置卫生资源等提供参考。

3.1 获取新技术信息渠道单一

医生对医学新技术的了解程度与其态度、使用意愿是不匹配的。医生对本专业领域内医学新技术的了解程度有限,但是使用意愿很强。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医生平时诊疗任务繁重,缺乏充足的时间学习;二是本次调查的对象多为年轻医生,而年轻医生在治疗时更为慎重,更为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年轻医生也更为热衷使用新技术。从医生获取本专业医学新技术信息渠道情况来看,多数医生对科室培训、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使用频率高,认为其重要性也高,这与实际相符。科室培训与学术期刊是最基本、最易获取的两种信息渠道。而国内外学术会议、国内同行交流重要性高但使用频率低,可能是由于医生精力有限,忙于工作,外出交流的机会与时间有限,并且参加国外学术会议还存在语言障碍等问题。1/3以上的医生认为现有的信息渠道、电子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医生普遍获取本专业医学新技术的信息渠道单一有限。这可能也与本次调查的为县级医院有关,一方面县级医院主要任务是诊断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科研相对做得少;另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大量数据库以及培训等。

表1 医患对新技术的沟通情况

3.2 新技术引进相对滞后

从医生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使用行为来看,仅1/3的医生认为当前该院医学新技术发展速度适中,基本满足需求;约半数医生认为临床使用新技术的频率较低。由此可以看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对新技术的引进相对滞后。约半数医生使用新技术前,医院内已有医生使用。医生是否使用新技术可能受同行使用技术行为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医院引进新医疗技术后,率先使用的医生会使该院其他较晚使用的医生更容易观察和学习有关操作,监督该操作的全过程,帮助较晚使用技术的医生解决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7]。但是,调查显示医生平时与同事交流新技术使用的频率一般,认为同医院同事介绍重要性低,可能是因为医生在使用新技术过程中存在着竞争。

3.3 医患沟通情况有待提高

在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中,良好的医患沟通互动,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也可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以达到最佳诊疗效果[8]。明坚等[9]对全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医患沟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医学新技术使用过程中,85.3%~96.7%的医生会征求患者意见,41.5%~52.5%的医生认为患者诉求会影响医学技术的使用,63.9%~91.6%的医生实际感知到医患共同决策。而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57.1%的医生会就新技术的使用问题征求患者意见,24.4%的医生认为患者的主观要求对其影响较多,医患共同选择仅占37.8%。明坚等[10]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东部地区患者较西部地区有较好的患者决策参与。很明显,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医患沟通情况有待提高。

4 建议

4.1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学习,拓宽信息渠道

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医生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紧跟学科步伐。医生获取本专业医学新技术信息的渠道单一有限,直接影响对本专业前沿信息的学习。信息获取能力有限,信息交流传播少,最终导致固步自封。因此,一方面一定要加强医生的培训交流学习,增加医生外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县级医院可以积极主动与高校、上级医院合作,共享数据库等资源,满足医生信息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 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

县级医院可以结合自身实力,明确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功能定位,根据当地疾病谱变化等实际情况,运用卫生技术评估等方法,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同时也要合理配置适宜技术,使得新技术与适宜技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这样有利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不增加患者负担。同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互相学习氛围,打破自我发展、封闭运行的陈旧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医院之间、科室之间、科室内部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带动指导互助作用。

4.3 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反馈机制

医患沟通作为贯穿整个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连接医患双方的桥梁,更是决定医疗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医学目的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11]。在大多数情形下,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进行讨论并共同作出决策是更佳的决策模式[12]。多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13]。因此,要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反馈机制,医生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把专业性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患者的顾虑;同时也要鼓励患者合理审慎参与临床决策,积极主动与医生交流,反馈治疗效果等。

猜你喜欢
医患渠道医学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