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市县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学新技术认知与行为意向调查研究

2018-10-09 01:10陈英耀
中国医院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历医学医生

■ 刘 芳 柯 雄 魏 艳 明 坚 宋 湛 罗 秀 李 健 陈英耀

在新一轮医改中,国家尤其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县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分级诊疗建设推进进程中,更是提出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1]。可见,县级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强化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抓手。而新技术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开展临床新技术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提升技术能力是县级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灵魂[3]。县级医院对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情况更是直接关系到对基层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患者是医学新技术的使用对象、受益者,对新技术的使用有最直接的感受,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西部某市县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现状、使用行为与技术感知等情况,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合理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等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部某市7个区(县及县级市)的7所人民医院。采用自制的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每所医院随机抽取10个科室(排除心内科与妇产科),每个科室发放4份问卷,共发放280份,回收264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62份,有效回收率为93.57%。

1.2 调查工具与调查方法

基于大量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本研究自主开发了患者问卷[4]。问卷主要分为4部分:(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就诊科室、确诊医院等;(2)患者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与诉求,包括自认为医学新技术具备的特点、关注程度、了解途径、使用态度、是否愿意使用医学新技术、考虑因素等;(3)患者参与对医学新技术的使用行为及临床决策参与,包括是否向医生表达诉求、与医生互动行为、选择方式等;(4)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技术感知,包括最终是否使用、原因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等。问卷由11位经过培训的预防医学专业大三学生对住院患者进行一对一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编码,运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患者中,男1 5 7人(59.92%),女105人(40.08%);平均年龄(57.7±17.3)岁;常驻人口243人(92.75%);城镇户口52人(19.85%),农村户口209人(79.77%);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有138人(52.67%),初中学历有72人(27.48%),高中(中专)及以上的有52 人(19.85%);家庭所有成员中的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有72人(27.48%),高中(中专)的有64人(24.43%),大专或同等学历的有38人(14.50%),本科及以上的有88人(33.59%);职业主要为农业劳动者的有141人(58.3%);家庭年人均收入主要为5万以下的有174人(67.7%);参加的保险主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78人(67.9%),其次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38人(14.5%);患者就诊科室集中在外科(113人,44.5%)与内科(109人,42.9%);当前疾病首次诊断确诊为本医院的有208人(79.7%),非本医院的有53人(20.3%);当前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一般的有96人(36.6%),比较严重及以上的有131人(50%);患当前疾病时长主要为1年以内的有174人(66.9%)。

2.2 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与诉求

患者认为一项新的医学新技术具备的特点主要为:治疗效果好(83.3%)、安全可靠(68.7%)、费用花费合理(53.3%)、病患体验更好(减少疼痛及不良反应等)(44.4%)。患者对于所患疾病领域的相关医学新技术比较关注的仅占24.7%。χ2检验显示,患者当前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P<0.05)、学历(P<0.05)与关注程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相关信息的了解途径主要为医务人员介绍(51.8%)、互联网(40.8%)、新媒体(手机软件A P P、微信推送等)(2 2%)、亲朋好友介绍(22%)等。总体来说,76.6%的患者对医学新技术临床使用持支持态度。χ2检验显示,患者当前疾病的严重程度(P<0.05)、家庭年人均收入(P<0.05)与医学新技术使用态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6%的患者愿意使用医学新技术进行疾病治疗。学历与使用意愿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参与对新技术的使用行为及临床决策参与

就医学新技术的使用,45.8%的患者向医生表达过自己的需求或想法。以患者是否向医生表达过自己的需求或想法(赋值:是=1,否=0)为因变量,患者基本情况为自变量,经过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本地常驻人口(P<0.05)、病情严重程度(P<0.05)、最高学历(P<0.05)、年龄(P<0.05)是患者是否表达想法方面的影响因素(表1)。对于疾病治疗技术的使用,实际上选择方式与患者期待的选择方式均为听取医生的建议后进行选择。医生对患者就医学新技术诊断/治疗疾病进行解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治疗效果(69%)、安全性和风险性(6 5.2%)、相关费用(41%)、副反应/副作用(39%)、注意事项(33.8%)、后续治疗方案(31.4%)等方面;医生就使用医学新技术诊断/治疗疾病征求患者意见的问题主要为费用承担能力(50.3%)、风险承受能力(48.7%)、医保报销水平(35.8%)、疾病治疗预期(37.4%)、后续治疗方案选择(21.4%)。

2.4 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技术感知

调查显示,39.7%的患者最终会使用医学新技术进行诊断/治疗。以患者最终是否使用医学新技术进行诊断/治疗(赋值:是=1,否=0)为因变量,患者基本情况为自变量,经过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就诊科室(P<0.05)是患者最终是否使用医学新技术的影响因素(表2)。最终使用了医学新技术的主要原因为医生建议使用(68.9%)、技术效果比较好(46.6%)、技术安全性比较好(37.9%)、副作用/副反应比较小(35%)、客观病情决定(31.1%)。而没有使用医学新技术的主要原因为客观病情决定(43.8%)、医生不建议使用(17.8%)、技术安全性风险性不确定(10.3%)。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使用,78.2%的患者总体满意度较好,73%的患者总体体验较好,71.7%的患者认为效果较好。在费用方面,53.6%的患者认为一般,24.7%的患者认为比较高。

3 讨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持续释放,特别是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释放速度进一步加快[5]。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期盼与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医学新技术是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在欠发达地区合理、有效配置新技术,有利于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等。县级医院诊疗服务定位主要是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这决定了县级医院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对医学新技术的引进一定要具有选择性。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与行为意向可以为县级医院合理、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参考。被调查市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6],以该市为样本城市,研究住院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与行为意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

3.1 患者对医学新技术关注程度低

从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与诉求情况来看,多数患者认为新技术应该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费用合理,这与文亚名等[7]的调查结果一致 。绝大多数患者支持、愿意使用医学新技术,但是对于所患疾病领域的相关医学新技术关注度普遍较低,了解途径单一。影响患者关注程度的因素为当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学历,影响患者对医学新技术临床使用态度的因素为当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当前疾病越严重,越会关注相关医学新技术的进展情况,越支持与愿意使用医学新技术;学历越高,越有能力、有意识地去了解新技术进展情况;同理,医学新技术不可避免的费用高,报销比例有限,患者的收入直接影响到对新技术的使用。

3.2 医患沟通情况有待提高

从患者参与对新技术的使用行为及临床决策参与情况来看,45.8%的患者向医生表达过自己的需求或想法。明坚等[4]的调查结果显示,63.5%的患者主动向医生表达过自己的诉求,东部城市患者参与决策程度高于西部城市[8]。由此可以看出,西部欠发达地区医患沟通情况有待提高。是否本地常驻人口、病情严重程度、最高学历、年龄是患者是否表达想法的影响因素。常驻人口对本地更为熟悉,交流也更为顺畅;病情越严重,越会向医生表达自己的需求;学历越高,越想积极把握了解病情;年龄越大,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加关注。对于疾病治疗技术的使用,实际选择方式与患者期待方式较匹配,均为听取医生的建议后进行选择。患者参与决策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强患者的自主权,保障患者权益,可有效提升患者决策满意度,从而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这对于医疗环境的改善、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等有重要意义[9]。但应该注意的是,患者应审慎决策参与,因为医学知识非常专业,患者普遍缺乏医学知识,与医务人员存在信息不对等,且短期内迅速、全面掌握决策所需信息的难度大[10]。

表1 患者是否向医生表达过自己的需求/想法的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

表2 患者最终是否使用医学新技术进行诊断/治疗的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

3.3 医生的建议对患者的决定起重要作用

从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感知情况来看,不足半数的患者最终使用医学新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在使用医学新技术过程中,患者对新技术的满意度,总体体验等较好。就诊科室是患者最终是否使用医学新技术进行诊断/治疗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因为就诊科室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不同的科室对于新技术的临床使用情况也不一样。选择的主要原因为医生建议使用。可见在医学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医生的建议对患者的决定起着重要作用。

4 建议

4.1 提高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关注程度

重视对患者医学基础常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使患者能够理性、客观看待新技术。一方面,可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公共场所加大宣传,扩大宣传渠道;另一方面,可以与大学生“三下乡”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普及医学基础常识等相关知识。

4.2 建立合理高效的医患沟通反馈机制

建立合理高效的医患沟通反馈机制,增加医患沟通途径,实现人性化管理[11]。鼓励患者积极与医生交流,审慎理性决策参与。医务人员在诊疗时应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尽可能地说明病情和各种检查的目的、治疗方案的利弊、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所需费用等,并对患者提供最大限度地指导,以帮助患者做出恰当的选择[12]。同时,新技术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技术,新技术临床应用后还需再评估,患者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确保新技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13]。

4.3 加强监督,避免诱导需求

加强监督,避免诱导需求。患者缺乏对医疗服务效用和自身真实医疗需求的判断力,所以医生身负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医疗服务购买决定者的双重角色,对医疗服务消费量拥有绝对的决定权[14]。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医学新技术使用的监督,积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避免诱导需求。同时,一个职业的发展需要外部的制度依托,亦需要内在的精神支撑。加强并内化职业道德规范与伦理教育[15],同样是应对当下种种问题的必要措施。

猜你喜欢
学历医学医生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最美医生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