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青 乔洪潮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安阳 455000
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患者未在第一时间得到合理抢救,会极大增加病残、病死率[1-10]。可见,开展有效的抢救方式,对于促进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11-25]。院前急救为患者未到医院时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能最大程度降低“无治疗期”,而“无治疗期”长短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26-35]。本文选取2012-01—2017-12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者,探讨院前早期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01—2017-12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46~86(61.25±5.28)岁;发病时长0.7~5.6(2.31±0.84)h;高血压史2.6~15.2(6.58±3.28)a。对照组150例,男100例,女50例;年龄47~84(62.51±5.55)岁;发病时长0.6~5.8(2.44±0.85)h;高血压史2.9~15.5(6.78±3.31)a。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发病后经家属救治,直接前往医院治疗。
1.2.2 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前抢救,具体措施如下。(1)接到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马上启动急救程序,电话指导家属对其开展初步院前急救。抵达现场后,开展综合评估,开展抢救工作。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第一时间清理呕吐物。舌后坠者使用舌钳拉住舌头,并采取吸痰措施[36-45];(2)第一时间创建静脉通路,开展生命体征检测,降低血压以及颅内压,必要情况下使用镇静剂[46-51];(3)使用高流量氧气,呼吸微弱者行面罩加压给氧[52-66];(4)经短暂院前急救后,及时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抢救,转运途中稳定患者头部,避免脑出血加重[67-73];(5)转运中利用电话和接诊者介绍患者情况,并积极进行院内抢救。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抢救有效率;治疗2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FMA评分、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应激性溃疡、脑疝、呼吸衰竭、气道阻塞以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1 2组抢救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抢救有效率94.00%(141/150),对照组为83.33%(125/150),2组抢救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P<0.05)。
2.2 2组Barthel指数、FMA及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能力(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应激性溃疡、脑疝、呼吸衰竭、气道阻塞以及中枢性高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高血压脑出血致死、致残率高。有研究指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发作期病死率为15%~40%[74-80]。可见,尽早治疗对促进患者临床转归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以往的急救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主要由家属自行将其送至医院,或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急诊科内接受救治[81-95]。上述救治程序会一定程度上延长“无治疗期”,影响患者的转归[96-108]。
院前急救为现代急救医疗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指的是患者发病到医院前所采取的急救措施[109-112]。与既往急救方案不同的是,院前急救强调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开展急救,全面地将患者的“无治疗期”缩短[113-115]。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在抵达现场后,可对患者开展初步救治,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转送至院内接受进一步治疗[116-118]。院前急救要求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保证呼吸道畅通,迅速创建静脉通路,给氧,调整并降低颅内压,安全转运患者。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Barthel指数、FMA及NIHSS评分比较
表2 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n(%)]
本研究显示,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经院前急救的患者,其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运动水平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更快。而研究组发生应激性溃疡、脑疝、呼吸衰竭、气道阻塞以及中枢性高热的情况更少,抢救成功率较更高,证实院前急救在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提升抢救有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说明的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时,应当具备针对性和时间性,因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迅速,相关人员必须强化疾病的观察力度,第一时间作出合理判断,为患者节省宝贵的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