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敏 黄 鑫 王 莉 刘 伟 王雨艳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病变常由复杂性增生发展而来,尤其是伴有非典型增生的腺上皮,恶变的风险更高〔1〕。肿瘤形成过程中间质血管增生明显,目前认为调节间质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中期因子(MK)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和分化蛋白,可能与肿瘤的生长和进展有关,MK可以作为肿瘤性筛查和随访的指标〔3〕,近年研究认为MK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4〕。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K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1.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41~86岁,平均59.3岁。纳入均经病理医师确诊,并符合WHO诊断标准及分型。排除标准:①林奇综合征;②有生殖系统肿瘤病史;③有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42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8~69岁,平均59.8岁。42例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53~85岁,平均62.3岁。均留取术后的病理组织。3组常规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MK和VEGF的表达检测 选择MK和VEGF蛋白的浓缩液,先行预实验,选择最理想的染色浓度用于实验(MK为1∶200,VEGF为1∶300)。应用免疫组化SP法完成检测,行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并由同一实验人员完成,做好质控。
1.3判读标准 MK的表达部位是细胞质和(或)细胞核,VEGF的表达部位是细胞质,以染成浅黄-棕褐色为显色。着色强度评分:0分无显色;1分弱显色;2分中显色;3分强显色。阳性百分率评分:选择3个400倍视野的热点区,计数阳性率,取平均值,0分,<5%;1分,5%~10%;2分,11%~30%;3分,31%~50%;4分,>50%。将着色强度评分+阳性百分率评分之和作为最终评定结果。以0~3分为阴性,以>3分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线性相关性分析。
2.1MK和VEGF表达阳性率比较 3组中MK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观察组中不同临床特征患者MK和VEGF的表达 观察组中MK和VEGF表达阳性率在不同肿瘤最大径、细胞增殖指数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浸润深度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累犯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观察组中MK和VEGF表达相关性 MK和VEGF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53,P=0.029 5)。
表1 MK和VEGF表达阳性率比较〔n(%)〕
表2 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MK和VEGF阳性表达〔n(%)〕
子宫内膜上皮是腺上皮,其异型增生引起腺上皮密集,细胞出现异型性,形成不典型增生继发癌变〔5〕。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侵袭性,此过程伴随着肿瘤高增殖状态和间质血管新生。VEGF主要调节血管新生,常通过VEGF受体2起作用〔6,7〕,诱导CD34和CD31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繁殖,形成枝芽状血管,在血液流动的冲击作用下形成管腔后具有血管的功能,为局部组织提供营养支持〔8〕。MK是一种分泌型的碱性肝素结合蛋白,能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和增殖、血管生成、增强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诱导细胞恶性转化〔9,10〕,参与炎症修复和肿瘤浸润,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11〕。也有研究认为MK可以激活雌激素受体(ER)途径,并抑制细胞的凋亡〔12〕。而子宫内膜样腺癌是ER依赖的肿瘤,因此MK对子宫内膜癌的促进作用与抑制凋亡有关〔5〕。也有学者认为MK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途径,抑制Caspase3的激活,进而抑制肿瘤凋亡〔13〕。
本研究结果提示MK和VEGF高表达是肿瘤性病变形成的促进因素,二者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异型增生明显,肿瘤体积增大,恶性程度增加〔14〕。MK参与肿瘤的侵袭过程,对周围组织的破坏能力增强,局部蔓延加剧。MK高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使肿瘤播散的屏障——即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使肿瘤细胞更易形成局部播散〔15〕。另外VEGF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转移和播散〔16〕。本文结果提示MK和VEGF具有正向协同作用,即MK高表达可以促进VEGF生成,进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MK这种级联作用是有效的,新生血管可以为肿瘤带来营养和氧,对肿瘤细胞的增生和浸润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