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艳芳
摘 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面临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就业政策宣讲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政策宣讲 以就业为导向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更是如此,学生就业不再是政府和学生的问题,它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自身价值实现。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宣讲是所有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就业政策宣讲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根据2018年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在京发布《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与2016届基本持平;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略高,近10年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201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与2016届(34%)基本持平。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2017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3%、42%。由此可见,尽管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提升了,但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离职率仍然高于平均值。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仍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大学生就业政策是保障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宣传是落实政策的第一步,就业政策宣传作为为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如何通过就业政策宣传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政策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作用
1.国家就业政策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必要性。
国家颁布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是非常有必要,它符合了广大大学生的利益,体现了国家的责任。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心理不够成熟。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很大,有利于学生正确定位,发现不足,了解自身需要在哪方面加强培训与学习,这些都对高职学生就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就业政策有利于对市场的调节和引导。
国家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就业政策是在详细了解分析各种调查数据对国情和就业形势影响的基础上制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必然具有科学性,国家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十分必要。政府的权威性既可以使招聘单位依法合理地招聘大学生,又可以使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避免资源浪费。
3.有利于促进就业公平。
我国政府促进就业公平问题非常重视,每年都有部分大学生因招工单位存在用人不公平和性别歧视等原因失去许多就业机会,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等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和中西部,不仅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缓解了毕业季就业扎堆现象,平衡供求结构。
4.发挥就业政策实效,提升就业质量。
大学毕业生是每年就业人群中的重点。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国发〔2011〕16号文件全面结合了“十二五”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任务发展目标,从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吸纳毕业生充分就业、拓展促进就业主要领域和渠道等方面加以科学研究、制定和落实,为各高校就业工作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
5.提高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成效。
就业政策对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的影响影响显著。高职院校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大学生就业工作各项方针,不断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并结合市场需求,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构建高职院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就业工作服务体系,确保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6.可以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习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高职院校学生要在职业生涯中健康的成长,要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要在大一入学开始明确自己的理想抱负,坚定崇高信念,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就业政策宣讲要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教育高职学生坚持理想信念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培养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国家发展重任。把青年梦融入“中国梦”,把职业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统一起来,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就业政策宣讲
1.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政策宣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自身态度上培养诚信意识,并将服务社会的意识贯穿到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从而实现对自身品格的培养;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可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走向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来锻炼自己,将服务社会的理想落实到就业实际中;三是依法树立职业定位,将职业道德情操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为人生的定位赢得成功。
2.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学校和招工部门一方面可以响应国家政策,联合举行就业宣讲会,用人单位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讲述就业形式和市场所需人才,让告知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了解相关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可以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结合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应着力改变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授课形式,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方法增强其实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學生的就业能力。
3.針对我国国情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教育。
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职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业形势宣传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认识社会中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规律,综合使用各项知识、信息正确认知现阶段的就业整体环境,从而形成准确的就业目标。在宣传就业形式和就业政策时,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就业观的培养,使高职大学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身职业规划且符合我发展规律的工作,增强高职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能力、特点等正确定位规划的能力,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使高职大学生有通过设计完整的职业生涯以促使自己不断向预期的职业目标进步。
4.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D.E.Super)讲:“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是人生自青春期到退休所有有酬给或无酬给职位的综合;生涯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中国有俗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些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成熟,还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大一开始普及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高职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高职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措施应对新变化;帮助高职学生掌握职业生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当下,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课程基本上由从事行政工作的老师或专职辅导员来承担,部分不具备指导职业规划能力,只能从授课过程中摸索实践,而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积极引进专业教师或者对现任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考核,帮助他们取得职业规划师资格,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规范有效。
5.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创业。
对于大学生对自身价值期望过高和社会给予的报酬不相匹配的尴尬局面,要通过教育使其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基层就业将是今后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出路,要引导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积极宣传创业理念和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使创业思想深入人心。结合典型事例及央视《对话》《非你莫属》《赢在中国》等栏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联系现实,拓展创业思路。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团队进行创业实践的指导,使得部分学生真正走向创业之路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中。
6.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就业政策宣传。
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将多媒体、手机、电视、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杂志等各种传播媒介有机地与高职院校就业政策宣传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适时便捷的信息,同时缩小高职院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
充分利用就业网站。就业网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但也是宣传媒体,要着重提升就业网的质量和丰富其为学生所提供的内容,如果是一个优秀的就业网,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信息,那么自然会吸引广大的读者,同时也达到宣传的目的。
三、结语
政府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主导作用。更好地挖掘政府和高职院校、学校等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大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就业政策的宣传效能,加强政府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各司其职,各要素相互配合,不断促进高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桂萍,周彬.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探讨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3).
[2]严秋菊.高校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蔡云龙.高校如何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4).
[4]魏玉东.高校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评估——以沈阳市高校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5]杨丽雯,政策工具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研究[J].教育评论,2015(8).
[6]夏勇超.论如何通过就业指导课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J].教育观察,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