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动因

2018-09-30 06:43庄发标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渊源动因

庄发标

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目前对网络流行语的相关问题研究已经很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现在的网络词语。为了深入了解网络语言运用情况,本文针对2017年度中国十大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讨中国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了解其源头,总结网络流行语的一般特点,探索分析流行语动态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原因。由此梳理出2017年社会网络语言详实状况,有助于促进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渊源 特征 动因

一、引言

2017年12月,由人民日报发起,近3万网友参与并票选出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新鲜出炉①。2017年12月12日下午,《咬文嚼字》评出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②。2017年12月18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③。文章对三家机构评选出的2017年网络十大流行语进行分析,以期对以2017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代表的网络用语现象进行研究。

二、网络流行语的渊源

陈原在《社会语言学》这本书中说:“社会生活任何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主要是语汇——中有所反映,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所赖以进行交际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手段。”④网络流行語作为人们上网的主要交际手段,其语词并不是像虚拟的网络一样凭空臆造出来,而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从网络流行语形成的源头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是发生于热点事件、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游戏、直播平台及网络原创等。

(一)热点新闻

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中,由热点新闻产生的网络新语很多,渐渐成为网络流行语中的主要部分之一。例如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不忘初心”从这开始迅速传播开来。

(二)影视片

在电影院或在线热播的影视作品片名或台词往往在播出后的某段时间形成网络新词。如“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该词最早出自周星驰的电影《家有喜事1992》里面的张曼玉饰演的何里玉和周星驰饰演的常欢二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白。

(三)综艺

某一综艺热门后,里面的经典语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2017年6月,吴亦凡作为中国有嘻哈制作人身份在海选70强环节对个别因紧张而表演不够充分的选手给予机会时说的:“有freestyle吗?”因明星影响,一夜之间“freestyle”爆红网络。

(四)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现代人闲暇之余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在游戏时流行起来。如“还有这种操作”,该词最初在人们玩网络游戏时常用,后来才慢慢被大家所熟知,成为目前流行的网络用词。

(五)直播平台

新的媒介的兴起,也会衍生出常用的网络流行语。如“老铁,扎心了”就是在斗鱼TV直播间中混进了一帮东北小朋友,他们发起“老铁,扎心了”这句弹幕,后来迅速在互联网走红。

(六)网络原创

网络流行语以网络作为语境,网民在无时无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出新词语,因其能透露出某种社会心理引起大众共鸣而盛行。2017上半年,有知乎网友拿出证据发现杜甫一生为李白写了很多诗,但是李白不仅不领情,反而写了一首《赠汪伦》。有感于此,很多网友便说李白“不讲情谊”——“李白,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三、网络流行语的一般特征

网络流行语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来,根据网络通信转换的特殊需要而演变和发展。一般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特点:

(一)语言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有机结合

任何语言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对语言传统的传播和继承。形成一个网络语词,很多就是传统的单词和句子的组合,和我们以前使用的口头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联系。如作为网络流行词的“怼”源自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在第二季节目中,某位嘉宾因被“收拾”了一顿,便问教官:“这就叫被怼吗?”“怼”因此渐渐流行开来。

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减少了外部的约束,有利于孕育出相当多的自由写手,作者巧妙地发挥,能最大限度地编造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语言。例如,从2016年年底开始,娱乐圈频频用“流量”形容那些人气高、影响广、商业价值大的明星。

(二)语言结构的经济性

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用户可以有效利用时间,网民如果同时和几个朋友聊天,就必须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网民尝试拼音缩写、英文谐音词、数字代码、错字,还有别字等。短小的句子是网民喜欢用的。另外,也出现相当多的省略现象,夸张的时候用表情符号表达。

网络流行语还尽量冲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转换现有话语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原有的模样,缔造新的形音义的联系,如字母数字词,图形符号,用简朴的标记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在含义。如“打call”一词源自外语,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

另外,从句式的采纳方面也能够领悟出网络流行语的经济特性。2017年1月,网络上出现“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等句子。“可能×××假×××”的句式便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快速传播。

(三)语言风格的幽默性

各种文字和符号作为网络通信的媒介,显出其新鲜的、动态的、新颖的、夸张的、搞笑的特点,符合网民放松心情和追求幽默的情感需求。网民中的一些人利用图像、颜色的谐音字,根据一些网络通信的特殊情况,使用各种代表情感的图形键盘符号,例如随着“××本×”梗的流行,衍生了一个常见的用法叫做“戏精本精”,以及吐槽某人戏多时用到的“你是不是中央戏精学院毕业的”。

(四)语言运用的不规范性和粗俗性

为了快速传播,网络流行语使用缩写、数字、符号和图形表达意义,甚至使用错别字。网络流行语使用缩写、数字、符号和图形表达意义,甚至使用错别字。从汉语语言规范化表达的角度看,这些使网络流行语成为非正式的。“尬”常用在双声联绵词“尴尬”中,一般不单用。“尬舞”等传入后把“尬”理解成“尴尬”,“尬舞”便成为“尴尬地舞蹈”的意思。

在个性追求下,网络新变化,促使粗俗的语言运用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该词常常用来自嘲有钱人的世界、有钱人的生活我们一般人根本难以想象。

(五)语言流行的时效性

网络流行语受制于热点事件的传播周期,新的网络流行语会对原有流行语的使用形成分流和稀释,如果某流行语不具有普适性,则较难被网民长时间应用于日常表达中。例如“砥砺奋进”自2017年6月起,为了迎接十九大召开,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开展了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四、网络流行语动态发展的原因

(一)语言外部原因

1.市场营销策略因素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怎样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抢占新闻头条,成为各大媒体之间竞争的焦点,目前的热点问题或事件则毫无疑问成为他们最好的媒介。某些媒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肆无忌惮地利用那些能够吸引“眼球”的信息大肆地加以传播。

2.心理情感因素

(1)网民“从众认同”的心理

“從众心理具有社团性,处于同一地区或领域的人会因心理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某种说法,在主观上把异质文化认同为同质文化,随着交流媒介日益便捷,介质的传输也越来越潜移默化,无形中就会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微妙的转变或剧烈的变化,导致对某种新生用语的认可,这就是大众的认同心理”⑤。网络热点在网上盛播的时候,由于从众心理,一些网民没有辩证意识就参与其中,即使他们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产生相同的认同。

(2)社会群体“制造事件”的情感

在网络时代,某些年轻一代空闲的时间有限,大部分是在电脑前度过的,但如果一旦关闭网络,他们内心的焦灼与寂寞就可想而知,所以他们会想着“制造一些事件”。

(3)部分网民“恶搞文化”的心态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人们的发展享受需求越来越强烈。网络的各种奇怪的东西很多,因为介质的特殊性,人的个性创造成为可能,“恶搞”应运而生。

(4)网民变相围观的心理

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如阿Q。一般观众的心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落后才形成今天的样子。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看客心理仍在中国广泛地存在着。

(二)语言内部原因

1.词语运用中造词新颖

网民思想活跃,一旦有新事物出现,尤其是造词新颖的网络词语,他们就会竞相追捧,使网络词语广泛传播。如“尬舞”一词因具有有别于相同含义的传统语言的表达,而为网民所喜爱。

2.类推作用

“类推是语言发展和演变的一种重要机制。利用类推造词造句,可以在语言单位的创制和使用中取得‘少投入、多产出的效果,符合语言学中的经济(或省力)原则”⑥。一个词的背后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形式的用法,形成万能的词语或句式。“皮皮虾,我们走”是2017年的网络流行语。2017年1月,经过网友们改成“皮皮虾,我们走”,并衍生出不少“皮皮虾,我们回来”“皮皮虾,我们倒走”等而走红网络。

3.词语的文化内涵

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词语文化内涵,如“油腻”本来指“含油过多”。后来也指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等。

五、结语

文章以2017年度中国十大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来源追源溯本,剖析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还有其动态发展的原因。相信这对于深刻理解即时的社会语言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以2017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代表的网络词语的探析有助于充实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保持语言的纯洁性需要工作者接续不断地研究,不断发掘充实该领域的研究。

注释:

①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7年十大网络流行语/22257717?fr=aladdin.

②在线汉语字典.http://xh.5156edu.com/page/z5813m972

1j20457.html.

③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2273910?fr=aladdin.

④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⑤赵丽娜,沈向荣.流行语的特点及语言学、心理学解释[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

⑥鲁科颖、杨文全.当代汉语流行语再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类),2006(3).

参考文献:

[1]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2]刘朋建.网络语言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3]程实.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流行原因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50-51.

[4]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5]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渊源动因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正始之音”渊源考论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