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滚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业务部门和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方法之一。我当教研员十余年,虽然积累了一些听课评课的经验,但听了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的讲座,对听课评课有了新的认识。
陈大伟教授主张用观课议课取代听课评课的方式重建教研文化,缓解目前专家抱怨一线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升”,一线教师抱怨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状况。因为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多是大家议出这节课的优缺点,或者定性打出等级,辛苦地讲完,认真地听完,一节课的功能就这样草草收兵。他认为开展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应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教师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以前的听课中,听课者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边,看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和工整;看学生的发言是否积极,精神是否饱满,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看老师的引导是否恰当。现在看来,这样的听课方式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行为表现,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在评课环节,为了体现对授课老师鼓励,大家常常会说“教师教态自然,思路清晰,营造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学习方式上采用了自主与探究相结合的形式”等等评价语言。现在看来,这些语言泛泛空谈,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如此不痛不痒、缺乏深度碰撞的评课,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
陈大为教授提倡的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我认为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而是一种理念的变化。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
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反思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发展。其次,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总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新课程下教研员如何开展有效的观课议课活动呢?结合陈教授的观点,我认为有效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如下開展:
一是“以学论教”。观课议课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为了实现以学论教,获得学生学习的充分信息,观课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学得有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在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堂练习之时,更需要观课者站起来看一看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他们的学习属于什么类型,老师该怎么引导?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观课者只有深入学生中间,才能围绕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讨论话题和问题,才能使观课议课活动真正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
二是直面问题。直面问题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要让教师知道一节课是不完美的,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致力于建设有利于围绕问题对话交流的语境,为教师创造安全的、能充分敞开的课堂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建设合作互助的教研文化,培养教师的对话交流能力。使教师能始终“不满意”自己的教学并立志改进,不把教师在观课议课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意见作为奖惩依据,而是把课堂作为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执教者与观课者共同对话的平台。通过观课议课促进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让教师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更重要的是,观课议课要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三是平等对话。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又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同情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处境,在对话中看到他人,并保障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议课,既要克服消极接受评判的心态,唯唯诺诺,不敢敞开心扉,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合作态度,唯我独尊;要自信而不封闭,虚心和不盲从。教研员或观课老师在需要建议的时候,不仅要尊重教师自身的实际和需要,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基础。同时要依据学校的环境和条件,建议既要立足实际,又要走在实践的前面,以发挥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中得到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