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只有柔软是不够的

2018-09-30 09:09杞丽娟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罚惩戒家长

杞丽娟

一说到祖国的花朵,总会想起那粉粉嫩嫩的蔷薇花。每个孩子,都是那含苞欲放的蓓蕾。孩子一声声“老师老师”,表达的是对老师的信任,道出的是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全知全能:

“老师老师,我的头发散了。”

“老师老师,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

“老师老师,我的牙掉了。”

“老师老师,某某打我了。”

“老师老师,我的水杯拧不开了。”

……

为人师者,谁会辜负孩子不设防的信任与期待?于是乎,老师能变成大力士,可以拧开孩子们拧不动的杯子,轻而易举就抬起桶装水;老师能当“大侦探”,追踪那失踪的文具;老师还可以当问题专家,排解学生间的纠纷;甚至还能客串临时妈妈,帮女孩扎扎头发。学生的一声声“老师”,总能唤起老师无限的慈爱。当学生张大嘴巴,就是说不出答案,老师总是鼓励学生,下一次一定能更好;当学生头疼脑热时,除了打电话通知家长外不能为他做更多,一个拥抱的安慰,至少让他们感觉上舒服一些;当学生的家庭遭遇变故时,老师不能阻止,但多一份关注,多一份关心,至少让他感受生命是温暖的……

然而,教育只有柔软是不够的。虽然《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荀子早就看到了人性里的恶。有人说,人是从野兽出发,不断走向上帝的动物,我深以为然。总有一些孩子毛手毛脚,今天戳这个同学一下,明天打那个同学一下;总有一些孩子喜欢藏别人的东西,以捉弄人为乐;总有一些孩子经常不管不顾地做危险的事情;总有一些孩子无视规则,三番五次把手机带到学校、课堂,一门心思玩手机;总有一些孩子被游戏里的暴力影响,时不时地对同学敲诈勒索……

佛教里有慈悲的菩萨低眉,也有怒目的金刚护法。教育也是一样,无原则的忍让,非但不是帮助孩子成长,反而是纵容“孩子”之恶。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

想起上学前,我也是个熊孩子,也曾欺负过比自己弱小的孩子。那個被欺负孩子的家长对我一阵怒斥,扬言下次再敢欺负人,必将我一顿狠揍。那时,我才知道害怕。想起读小学时,有一次逃学在家,被母亲知晓,她随手抓起一根木柴棒,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一顿胖揍,疼得我火烧火燎,一蹦三尺高。记得那个疼,以后再也不敢逃学。想起读中学时,有一次做作业,书写潦草,被老师刮着额头臭骂,才又端正学习态度。惩戒,能让人生出敬畏之心。

古语有言:“打是心疼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回想起过去,我深深感激那些在我做错事时能及时责骂我的老师和家长。正是因为他们的爱之深,责之严,我今天才能成为一名老师。如果教育只有呵护,只有表扬,只有赏识,学生的抗挫能力如何培养,将来如何适应社会?如果教育没有惩戒,未来的公民们对法律的敬畏,对规则的遵守又将从何而来?尽管体罚已被现代教育唾弃,但它所体现出的“惩戒”精神却是现代教育不能遗弃的。

一个教师为了避免自己“犯错”,而一再放弃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应有的教育和惩戒,这样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遭遇到了老师的漠视,他如何知错,如何改过?没有知错改过,又何谈 “茁壮成长”?

教育固然需要爱心、耐心、包容心等柔软,但也需要 “惩戒”这把戒尺,来匡正学生的言行,帮助他们走上人生的正道。至于如何在体罚之外选择适宜的惩戒方式和方法,则是另外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体罚惩戒家长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家长错了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家长请吃药Ⅱ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