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福建工作时期管党治党的实践研究

2018-09-30 21:01赵秀华
闽台关系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管党宁德治党

赵秀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课题,着重探讨了“党要管党怎么管、全面从严治党怎么严”的时代课题,形成了管党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不断推进,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论述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总体来看,已有研究成果多为理论层面的探讨,研究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论述与地方为政实践关系的并不多*研究习近平党建思想与地方工作关系的成果不多,这些成果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研究习近平来闽工作之前的党建思想的成果,如:张素钊.习近平的党建思想探源[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9);孟庆云,娄海波.习近平在正定时期的人才战略思想[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3);孟庆云,郑时雨.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正定实践[J].领导之友(理论版),2016(5);孙晨光,郭珍.习近平同志正定工作期间党建思想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10);第二,研究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党建思想的成果,如:彭心安.习近平在厦门工作期间的百姓情怀和工作作风[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6(2);徐冀宁.习近平“宁德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J].廉政文化研究,2016(4);第三,研究习近平离闽之后党建思想的成果,如:张爱芳.习近平《之江新语》中的党建思想探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王侃.从“党建八八战略”到全面从严治党[J].浙江社会科学,2016(1).,尤其是对其为政福建时期的从严治党经验挖掘不够。习近平的管党治党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更是一脉相承的,福建时期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酝酿期和发展探索期。如果把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概括为治党为民、治党从严、依规治党、以德治党和科学治党等五大理念,那么,这五大理念在习近平为政福建期间已基本成型。这些理念,有的是他来闽之前就萌发、在闽工作期间得到创新推进和完善的,如治党为民理念、依规治党理念等;有的则是其在闽期间逐步形成并凸显出来的,如治党从严理念、以德治党理念和科学治党理念。认真学习这些理念,对系统透彻把握习近平党建战略,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管党治党要以人民为中心

在习近平的管党治党战略中,人民群众始终是须臾不离的主题,“治党为民”是贯穿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主线。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管党治党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坚持“不忘初心”的基本要求。

(一)管党治党为民是习近平延安知青插队时就树立的不变信念

在习近平30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被奉为圭臬。这一理念是习近平早在延安时就树立起来的坚定信仰和不变信念。习近平曾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专访时说:“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的很多基本观念和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1]这里的“基本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民办实事”。对此,习近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2]事实上,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人民的一员,但并非每位党员都天然具有人民情怀。对于习近平来说,插队之所以是一个标志界定的阶段,就在于插队生活升华了这种人民情怀,正如他本人所坦言:“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么在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感觉源于此、获于此。”[3]对这段经历,习近平多年后深情地回忆说:“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1]。从此,“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习近平的为政生涯。

(二)管党治党为民在习近平为政福建期间得到了创造性的丰富与发展

“在福建,许多曾经与习近平共事过的干部说起他,都会谈到,‘人民’二字是习近平提起次数最多、频率最密、场合最多的词。”[4]“治党为民”,是为民情怀在管党治党方面的集中体现,其实质可以细化为“我是谁、为了谁、怎么办”三个问题。习近平为政福建时期对从严治党的探索,就是抓住了这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清晰界定“我是谁”。习近平始终强调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少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和价值目的。1988年,习近平到宁德任职后,发现当地干部违章占地盖房,群众意见非常大。习近平决定查处这些摆在路边的腐败,当时有人提醒说涉及干部太多了,担心得罪人。对此,习近平在宁德地委干部会上一字一句地说:“几千个干部人数很多是吗?我们宁德地区人民群众有多少呀,300万!300万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可以得罪,几千个就不能得罪?”[5]很显然,习近平把领导干部的位置摆得很清楚。在他看来,党员干部不过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工具,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所以,他告诫宁德干部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永远为人民服务”,要“为官一场,造福一方”[6]78。习近平心里始终想着人民群众是不是吃得好、住得暖,他主政闽东的近两年时间里,不知道“掀了多少锅盖、桌盖和铺盖”。而在成绩方面,习近平永远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2006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厦门日报》采访时赞扬了厦门的发展成就,当记者问他当年在厦门做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工作时,习近平特别强调:“厦门的人民群众是厦门建设的主体,应该说各个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厦门人民的辛勤努力。”[7]第二,精准定位“为了谁”。习近平曾告诫宁德的领导干部,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当共产党的“官”,其为官之本就是造福一方百姓。他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提醒市委政研室的干部们:要尽量避免从政策研究到政策研究的务虚工作,要接地气、懂民生,真正深入到基层人民群众中。后来福州政研室根据这个提法,沉到基层调研,深入挖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并把调研问题以“一事一报”反映在《福州调研》供领导干部参考。习近平对此尤为重视,时任福州市委办副主任的赵汝棋说:“习书记基本上对所有的‘一事一报’都要看,大部分都有明确的批示,比较详细的批示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一。有的他认为还不够深入的,会批示再深入调研。”[4]“一事一报”仅仅是习近平关心群众冷暖的一个缩影,类似的缩影不胜枚举。第三,创新解决“怎么办”。这个问题是落实治党为民的保障。对此,习近平强调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他对宁德的干部们说,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主要靠两条,一靠党的领导,二靠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两条归结为一条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因为,党的领导需要威信,而“威信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步树立起来。”[6]14领导工作还要讲艺术、有水平,但水平不是关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就可以实现的,水平源于谙熟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源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因而只有深入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提高领导水平。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总是想方设法到基层去,倾听群众的呼声、汲取群众的智慧。习近平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他在福州工作时期强调:“凡是群众来信,一律都要交给我过目。”并要求自己无条件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批阅、亲自查办。“群众在他内心具有最重的分量,基层是他去最多的地方。”[4]此外,习近平还从“人的需要”理论出发,“鼓励干部为人民事业敢为天下先”,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习近平认为,密切联系群众不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必须化为实际行动。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应该说,把“从严治党”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是习近平福建时期党建思路的突出特点,为我们深入了解其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管党治党要勇于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致力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治党从严”成为习近平管党治党的一贯思维。他的这种理念可以追溯到福建时期,早在宁德时习近平就说过,从严治党“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福建时期习近平对从严治党的探索,突出体现在“严于治吏”和“严抓作风”两个方面。

(一)管党治党要严于治吏

习近平重视领导干部的培养,但也常常提醒大家要想清楚当官为什么。他说:“要你当官,不是叫你来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搞自己的‘根据地’,来当‘山大王’。在其位谋其事,谋共产党的事,谋社会主义的事,不是谋你自己一家一户的事,不是谋你小集团的利益。”[4]为此,他提倡从严管理党的干部。治党从严先要“严于治吏”的理念,习近平在为政福建时期就予以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当时,宁德地区部分干部违规营建私房现象突出,“全区处级和科级干部建私房的分别占同级干部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8]。习近平上任宁德地委书记之后,决定全面清查这些群众意见大的腐败问题。但由于全区建房干部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是科处级干部,人际关系复杂,清房工作遇到了各种阻力。面对阻力和非议,习近平从严整顿宁德党员干部队伍的决心丝毫没有减退,据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的钟雷兴回忆,当时习近平态度坚定地说:“我就不信,各级党委下定决心,放手发动群众,会有办不成的事!”“在地委工作会上,习近平同志严厉批评了部分干部存在的畏难情绪,并表明坚定态度:这里有一个谁得罪谁的问题,‘我们是得罪几千名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9]在铁腕治吏的措施下,宁德清房反腐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闽东日报》报道,截至1990年底,全地区共查结违法违纪占地建房干部3 782人,共清退公房1 982户,清退面积88 411平方米。从严治吏是习近平治党从严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地方党建工作中经验的结晶。离开福建主政浙江、上海时,习近平对吏治的要求更加严格。从严治吏,不仅成为习近平严肃党规党纪、整肃党员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也是他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更是其人才理论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战略上的重要体现。这种管党治党经验成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重要实践渊源。

(二)管党治党要严抓作风

习近平为政福建时期的治党从严理念还着重体现在“严抓作风”上。习近平主政宁德时期的思路是:把作风建设融入到干部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形成关于作风建设的日常工作机制。20世纪90年代,廉政成为宁德地区党风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习近平上任宁德地委书记后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勤政”求务实求作为,而且要“廉政”强官德讲修养。他说,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找上门来”的犯错机会也就多些,如果没有廉政意识和慎独修养,就容易在物质利欲面前栽跟头。领导干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有组织和同事的监督,八小时之外更多的靠官德修养和自我约束,但经验告诉我们,自律有时是靠不住的。习近平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孤立地讲觉悟是不够的,要辅之以组织和纪律手段,切实恢复纪律刚性约束的本来含义,要讲点行政命令,解决执行纪律失之偏宽的问题,否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注]1989年7月习近平在柘荣县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认为作风建设最根本的还是正纲肃纪,形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思考,1989年3月底,在习近平的提议下,宁德地委、行署出台了《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时称“十二项规定”);同年5月15日,又补充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注]“十二项规定”主要包括:(1)在职期间不准以任何名义占地营建私房。(2)不准个人介绍基建工程。(3)不准贪污受贿和索贿。(4)不准违反招工、招干、招生、毕业生分配、征兵、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和人事调动的有关规定,私自安插子女、亲友,谋求特殊照顾。(5)不准在干部的提升、晋级和调配选拔上,违反组织原则和人事干部工作程序。(6)公务往来不收礼,不向基层单位索要各种产品、礼品,索购紧俏商品。(7)下基层不准大吃大喝。要严格要求按接待标准办伙食,按规定缴纳伙食费。(8)不准公车私用。如特殊情况私事要用车,要向车辆管理单位缴纳用车费。(9)不准利用职便以任何名义参与经商办企业。(10)不准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奖励。(11)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带头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准为违法乱纪的人和犯罪分子说情袒护、徇私枉法。(12)教育管理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五条“补充规定”:一是不准购买新的进口豪华汽车。二是不准修建超标准的办公楼、宿舍。三是领导下乡要轻车简从,不要到当地边界迎接上级领导。四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除有关人员外,不要层层增加陪同人员。五是今后领导干部生病,各部门、各单位不能用公款赠送慰问品,不能以各种理由用公款向领导赠送礼品;如有违者,财务部门不予报销,领导干部要把物品退还有关部门、单位或上交。参见:林振义.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前后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N].学习时报,2015-03-16(1).,该规定共五条,两个文件合起来共十七条(以下简称“十七条规定”),构成当时宁德地区从严作风建设的创新性成果,也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推进作风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从宁德调任福州之后,习近平保持了重视作风建设的一贯理念,提出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十反对十提倡”[注]“十反对十提倡”具体包括:一是坚决反对浮在上面,大力提倡深入实际;二是坚决反对言行不一,大力提倡身体力行;三是坚决反对虚于应付,大力提倡认真工作;四是坚决反对办事拖拉,大力提倡“马上就办”;五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六是坚决反对职责不清,大力提倡分工负责;七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大力提倡具体指导;八是坚决反对空发号召,大力提倡加强监督;九是坚决反对主观臆断,大力提倡科学决策;十是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大力提倡廉政勤政。参见:1991年4月16日,习近平在福州市直机关党工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91年初,他寄语福州市直机关党委及机关党务工作者,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尤其要加强机关党的工作。1991年4月16日,在福州市直机关党工委成立大会上,习近平针对机关作风建设问题,明确提出了“十反对十提倡”。从形式上看,“十反对十提倡”是对“十七条规定”的补充;从内容上讲,“十反对十提倡”是对“十七条规定”的提炼和升华。如果说“十七条规定”是对具体廉政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的话,“十反对十提倡”已经从具体行为层面跳出来,发展到了中观层面对精神的制约。当然,习近平不但关注建设什么样的作风,还对如何加强作风建设予以探索和思考,这集中体现在他对福州市委领导班子提出的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十个必须”。1991年6月11日,福州市召开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汇报会。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加强福州市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做到“十个必须”,对作风表现提出了进一步的更高要求。“十个必须”是习近平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思考,既有整肃党风的基本要求(如,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等),也提供了加强党风建设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如,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狠抓落实、开拓创新、讲究工作方法等)。跟“十反对十提倡”相比,“十个必须”更着重强调政治纪律、思想路线等方向性问题,是更高层次的深入思考,属于宏观层面的作风要求。总体来看,无论是微观层面约束具体行为的廉洁自律“十七条规定”,还是中观层面制约精神的“十反对十提倡”,抑或是宏观层面引导作风建设大方向的“十个必须”,都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新思路以及习近平提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三、管党治党要创新机制

管党治党的根本问题是约束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人民把治理国家社会的权力交给党政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就要在使用权力方面让人民放心。如何让人民放心?习近平早在宁德时就指出:“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6]29习近平福建工作时期全面从严治党论述的又一突出特点是重视“依规治党”和“制度强党”,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党建工作机制化的探索与实践,“四下基层”“四个万家”“四个第一线”等党建工作机制就是生动范例。

(一)“四下基层”工作机制

习近平不但重视党建工作创新,更注重把一些经过探索被实践证明了的好的工作作风形成制度。1990年5月,习近平在离开宁德前给地直机关干部们的赠言中指出,“四下基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今后,要继续坚持下去,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要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6]209这里的“四下基层”,就是习近平主政宁德期间开创的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机制创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德地区的落后是有目共睹的,为切实推进闽东地区走出贫困,习近平倡导一靠党的领导、二靠闽东人民群众。为了把这二者的力量融合起来,习近平带领党员干部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路子。1988年12月20日,宁德地区首个下访接待日活动在霞浦县委党校院内举办,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同群众近距离对话。活动结束后,习近平在当晚召开的地委行署会上说:“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古时候的县官尚且还有击鼓升堂,为民伸冤,而我们却成天忙于开会,很少主动去抓这种事,这是不应该的。”[10]他强调,作为共产党的“官”,应变被动为主动,把工作送上门,到基层接待群众信访,“从地区到县、县到乡、乡到村,层层下基层,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而不是把矛盾往上推,这样既有利于方便群众又可提高信访工作效率。”[11]习近平要求把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机制加以推广。在此基础上,宁德地区将每月20日定为地县乡三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借助这个平台为群众办了诸多实事。在习近平看来,为人民办实事,不但体现在信访接待下基层解决急事难事上,更体现在现场办公下基层便民利民真正惠民上。为此,1989年1月,习近平就对全区工作予以布置说:“宁德地区今年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二是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6]171989年7月24日,习近平在全区现场办公工作总结会上指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此外,还有政治角度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方法论上的“调查研究下基层”,共同构成了密切党群关系的“四下基层”工作机制。[12]这个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工作方式,逐渐被提升为党联系群众的有效工作机制,至今仍在福建各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二)“四个万家”工作机制

重视下基层深入群众是习近平的一贯风格。离开宁德后,他继续探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四个万家”工作机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1990年6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倡导开展以“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四个万家”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他不但探索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机制创新,还不断思考推进新工作机制的科学方法。为了使“四个万家”在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效力,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同党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把地方党建工作的灵活创新发展同切实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比如,在1991年2月7日晚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习近平要求:“春节期间,要领导带头,层层发动,掀起活动高潮。要把开展‘四个万家’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点,注意宣传七中全会精神与春节慰问活动、与送温暖办实事结合,努力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同心同德完成七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13]习近平不但想办法、出点子,还身体力行、践行诺言。1991年2月8日下午,习近平带头深入街居里弄,慰问基层职工,给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四个万家”成为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做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四句话通俗易懂,一个工作机制简单易行,但却切实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怎么办”的根本问题,是对新形势下如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深入思考和大胆探索。“四个万家”是对宁德“四下基层”工作机制的延续、深化和发展,延伸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深度、拓展了民情收集的广度、加大了纾解民忧的力度、提升了便民惠民的普及度,是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律的透彻认识和深度把握。

(三)“四个第一线”工作机制

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习近平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担任福建省省长之后,2002年6月习近平在厦门调研时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做好全部工作的着眼点。为此,广大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切实践行群众路线。这次调研,习近平提出了深入基层的“四个第一线”工作法,继续对党建工作制度化进行探索和实践。“四个第一线”即:“在基层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在基层第一线汲取群众的智慧,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第一线解决问题,推进发展”[14]。应该说,“四个第一线”是对“四下基层”和“四个万家”的丰富和发展,无论是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深入群众汲取智慧,还是回到一线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都是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创造性认识与深化发展。三个工作机制,虽表述略有不同、方式有所侧重,但实质无二,那就是本着心中有民的爱民情结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探索加强党自身建设的科学规律和长效机制。

习近平不但注重工作机制创新,还尤为重视党内制度的运用。在宁德,他突出强调民主集中制,指出要防止个人说了算和各行其是两种倾向,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一旦党委作出决定必须无条件执行等。[注]1990年1月10日,习近平在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还反复强调要把党建工作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党建的制度;强调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同各级党委干部的任期责任制结合起来;重视建立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公务员回避制、“两公开一监督”“廉政责任制、民主评议党员制”,提出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等。在福州,习近平特别强调党委议事工作制度,指出要健全议事规则、建立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特别是涉及发展规划、人事任免、重大项目等问题的,要通过集体讨论决定,不能个人说了算[注]1993年6月3日,习近平在福州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强调要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干部谈话制度等。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习近平还强调制度的落实。比如,在福州工作期间,他告诫广大干部要严肃执纪执法,不能把党纪法规当摆设。他指出,如果让人感到法是稻草人、执法也是稻草人的话,法律的威慑力就大为降低。[注]1993年3月24日,习近平在福州市纪委监察局合署办公会议上的讲话。在担任福建省长期间,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狠抓制度的落实。他说,制度不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也不是摆着供欣赏的应景文字,没有落实无所谓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在落实制度上下功夫。习近平为政福建时期以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探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抓根治本、重视党内规矩制度建设的新思维一脉相承。

四、管党治党要立德自律

习近平为政福建期间不但重视依规治党的他律效应,强调用作风、制度规范和约束权力的使用,严守规矩;还尤为重视思想建党、以德管党治党的自律效力,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修养和觉悟意识,严以律己。比如,早在1989年8月宁德地区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990年1月的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指出,“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福建时期“以德治党”的探索,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这一战略思想的实践渊源,体现了他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的一贯作风。

(一)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以德治党,首先体现在政治操守和政治修养上。什么是以德治党的“德”呢?习近平早在1990年3月就告诉宁德广大干部,“所谓德,主要指政治操守好。”[6]40所以,主政宁德期间,习近平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位,突出强调党员干部们的政治修养。1989年6月,他在宁德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会上说:“党员干部一定要旗帜鲜明,时刻不忘党的立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注]1989年6月,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三个月后的1989年9月,他又在宁德地委读书班上讲话指出,培养干部首先看其是否在政治斗争和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保持革命的坚定性,保持和党中央的一致性。[注]1989年9月8日,习近平在宁德地委举办读书班上的讲话。为了保持良好的政治操守,习近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并指出领导者的修养主要包括党性观念、度量、气节、诚实和气魄。他认为“谈领导者的修养,第一条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度量,方能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为人梯;有气节,但不迂腐;诚实做官,老实做事;培养善于谋划、善于决断的气魄。其次,以德治党体现为清廉从政的品行修养。对这一点,习近平倡导“为官四要”,在他看来,“官”不过是一种社会职业,无所谓好坏;但“为官”却有好坏之分,“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6]39有了清廉从政的“官德”,才能牢记为官之本是“造福一方”,这是分清公私、保证公权不谋私利的关键;有了终生廉洁的鸿鹄之志,就会懂得奉献、甘于为民,才不会觉得做官辛苦;而有了好的官德,才会摒弃“老好人主义”,也才能做到寸心不昧地维护公正,伸张正义。

(二)提倡做敢言直谏的好干部

习近平到福州工作后,延续了他主政宁德期间对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党性是搞好党风建设的关键;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个人修养,以“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他曾经在省长办公会上,强调干部要直言敢谏、认真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说,“严是爱,宽是害,看到问题而不及时提出批评,认为是小事,就会使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掉脑袋的事。”“各级干部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上级领导要敢说真话。现在,海瑞和彭德怀式的人太少,不少人对上级察言观色,不敢直言相谏。不单是对上级,同级之间的批评也是隔靴搔痒,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不敢把话放在桌面上,以诚相见。现在甚至发展到对下级也不敢轻易批评,肯定成绩的多。”[15]不做老好人,敢于直面问题,真正爱护身边的同志,这是对习近平宁德期间强调“为官之义”官德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官德修养、重视觉悟培养、强调党性修养等以德治党思想的实践源头,对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管党治党要有科学方法

习近平不但重视德治仁政、讲究道德自律,对科学治党也尤为重视,这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特点之一。离开党内法规制度的约束,以德治党很容易失去效力;而离开科学的方法,再好的德治、法治、严治理念也无从落实,更不用说治党为民宗旨的实现。科学治党的方法理念构成习近平管党治党理论体系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管党治党不但要有好的理念,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这不仅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也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在这方面,习近平强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钻“困难窝”“矛盾堆”,获得科学决策的一手资料。他曾告诫宁德的广大党员干部说:“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6]19关于调查研究的目的,习近平说,“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因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最直接的办法。”[6]43也就是说,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增强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党性修养,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群众。习近平在宁德地区推行的“四下基层”工作机制,被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便捷的为民服务方法,许多干部通过走基层、察民情、访民心,思想感触都很大,对转变作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如何练好这项基本功呢?习近平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6]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身体力行如此做的。1988年6月习近平担任宁德地委书记后,7月初到8月初,他走遍了闽东9个县;1990年春,习近平上任福州市委书记后就投入调研,时任福州市组织部长的王文贵回忆说,“他来的第二天就下去调研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文贵陪同这位新任市委书记马不停蹄赶往永泰、闽清、闽侯三县调研[17];接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他用9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浙江90个县(市、区)中的69个。对此,习近平曾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到一个地方呢,就是先做学生。再一个就是吃透情况,不要盲人摸象,所以我来了以后,就是尽量地跑。”[16]习近平在福建时期躬身示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实情,他“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五次长汀行”“六次到屏南调研”“五次永定老区行”等的生动实践,以及在三明地区留下的46个调研点,都蕴含着丰富的党建工作方法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89年7月19日冒酷暑深入“地僻人难到”的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当时的下党乡未通公路,习近平一行来回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晚上8点回到寿宁县城招待所时,很多同志发现脚上磨出了血泡,习近平后来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这次下党之行。这次艰苦调研让下党成为习近平不能释怀的牵挂,他亲眼看到当时下党乡作为“五无乡镇”的赤贫情况,见证了下党乡人民的生活艰难。当晚回到寿宁县城,顾不上休息,习近平就召开了现场办公会,他说,“这次到下党实地调研,大家都感觉到很受教育。”“各个部门都要到贫困地方去调查研究,带动解决实际困难,种种情况都不能成为不下乡的理由。”[18]这次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现场办公会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的40余万元用于支持下党乡水电建设,其余的用于公路修建等其他用途。

(二)管党治党不但要有科学的方法,还要有“认真”的态度

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有认真的态度,对待群众、服务群众更要有认真的精神,这是落实科学管党治党理念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针对当时福州一些干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精神不振、作风懒散等问题,以及“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习近平倡导“马上就办”,建设效能政府,改进工作作风。习近平说:“我们要办的事很多,要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这就需要提倡一种满负荷的精神,反对拖拉扯皮和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17]1991年2月,习近平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办事效率,使不尚空谈、狠抓落实在全市形成风气和规矩,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习近平不仅提倡马上就办,还身体力行立即落实。1991年1月14日,《福州晚报》刊登了一则《我们也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的消息,习近平看到后当即指示市委有关部门着手编写,从看到消息到通过报纸发布向群众反馈落实情况,前后只用了50个小时;随后的2月28日,反映福州动物园实际困难的报告被送到了习近平的办公室,他当即批示要求“从今天开始一周内办结……”。与“马上就办”的认真态度相对应,习近平把机关工作效率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用效率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真”态度。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机关效能建设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反腐倡廉是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我省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大要案看,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通过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监督手段,有利于形成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监督防线,在一定程度上铲除和减少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19]借助机关效能建设抓党的建设,创新之处在于跳出党建抓党建,关键在于为“务虚”的党建工作找到了“务实”的切入口和有效载体,使党建工作成功软着陆,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改善机关工作作风的双赢。

融会贯通,方能领会精神实质;追根溯源,才能准确把握思想脉络。习近平为政福建时期对党建工作和从严治党的大胆探索与持续实践,是他管党治党理论的重要“实践基地”,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优良“试验田”。不对这一时期党建工作经验进行全面学习和深刻把握,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认识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深入挖掘习近平地方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并联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党建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才更有利于透彻把握习近平从严治党理论的深邃精神和创新之处。习近平为政福建时期形成的从严治党五大理念,相互联系、浑然一体。其中治党为民的公仆理念是前提和归宿,治党从严的担当理念是核心与关键,依规治党的制度理念是手段和保障,以德治党的自律理念是支撑和基础,科学治党的方法理念是途径和载体。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从严治党理论是福建人民的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资源,有待更进一步的挖掘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管党宁德治党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新中国70年执政党管党治党研究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Effect of the PTO damping force on the wave pressures on a 2-D wave energy converter *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好管党治党的另手棋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依法治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