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华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常规的体育教学课程。近年来,高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普通高校的体育选修课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在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调查中发现,由于武术教学模式缺乏新意,同时对学生的体能要求较高,选修武术体育教学的人数越来越少,高校的武术教育事业在不断地退步。分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本文首先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分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高校武术 教学应用
一、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在普通高校中,武术教学是一种常规性的体育锻炼,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网络中度过,学生在运动中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高校学生的运动理念和生活习惯都在发生着变化。通过对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缺少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同时,南于在高校中武术教学宣传意识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武术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体能,导致学习武术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部分学生反应,由于武术项目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减少,高校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高校体育武术运动作为在教学内容上缺少创新,导致武术课堂教学十分无趣。由于武术运动的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师按照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身体承受能力,大部分学生由于在锻炼过程中无法承受武术运动的高强度训练,选择中途退出。
二、分层教学法分析
分层教学法是在二十世纪开始应用在教学中,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选择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通常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之前设定一个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比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采取分层教学法,高校武术教师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以便于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去,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根据调查显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存在差别,导致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各不相同。这也就需要武术教师因材施教,换位思考。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成绩。比如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测试,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再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对于这两组学生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武术教学计划。由于武术训练比较耗费体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武术教师通常可以安排四十五分钟的锻炼时间,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锻炼时可以适当的延长学习时间,提高体能锻炼。
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还可以根据武术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分层训练,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一个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習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武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习习惯、心理需求、应试需求等,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于一些武术成绩较好的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可以相对增加一些难度,对于武术成绩较差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可以相对来说简单一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改善武术运动在普通高校中的教学现状,在教学中增强武术教学的趣味性,满足学生学习武术运动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武术运动的积极性。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同时增强武术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四、小结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五十教育中应该强调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充分的考虑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运动量和运动范围,在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身体机能。分层教学模式很好的满足了这一要求,提倡根据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保证身体在运动后可以感到舒适,并且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其他方面的课程,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