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捷
摘要:一种工笔重彩的佛教繪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的一个典型,具有很高的文化地位和研究开发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唐卡元素的艺术装饰特点,结合藏医药的民族特色,论述将唐卡运用在藏医药包装上的益处。一方面将藏族唐卡文化运用在包装上显示发扬其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藏医药也会因唐卡包装给人以民族性视觉感受,相辅相成对文化传承具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唐卡;藏医;藏药包装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54-01
一、唐卡的概述
藏族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著名的一种宗教艺术品,是藏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原意为“平坦宽广”之意,唐卡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
唐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相传藏族的第一幅唐卡,就是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而成的。到公元十四世纪以后,藏族绘画逐渐步入了成熟阶段,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完整的绘画技法和造像理论。唐卡艺术真正开始流传和兴盛大约是在明朝。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它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绎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唐卡一方面是宗教用品,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绘画艺术,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对藏族唐卡艺术持有继承观点的艺术家认为,唐卡艺术是为宗教文化服务的,对于全民信教的藏民族来说,完全摒弃唐卡艺术是不可能的,而就唐卡艺术本身作为一种民族艺术来说,摒弃也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当然唐卡艺术也不应停驻不前,而应在保留唐卡艺术的传统形式下表现新的内容。但是,有些艺术家认为内容发生变化,形式必然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只要在素材和内容、技法和材料、画境和意味都具有浓厚而独特的本民族色彩,才是唐卡艺术发展的最好方向。包装不止是对一个产品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具有广告和宣扬文化的作用,将唐卡文化运用在包装上,创新了唐卡的形式,让它的流传不仅限于画布上,还能够通过大众购买此类包装产品而达到传播。
二、唐卡在藏医中的运用
唐卡中有一种藏医药唐卡——门唐,是藏医药学中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医学教具挂图,类似于现代医学院校教学用的解剖挂图。这一系列唐卡既是医学经书的图释,又是医药教学挂图,还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美术作品,历经岁月,成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绝无仅有的瑰宝。
根据藏传佛教密教的理论学说:宇宙是由火、风、水、地、空五大要素构成,也就是说:世间万物皆依此五大产生。其中有成熟能力为“火”;有运动、不腐烂的能力为“风”;具结合能力,作用物质集合不散的能力为“水”;有坚实、可依靠的能力为“地”;有周遍无碍、容纳的能力为“空”。五大要素有相对应的五大色,这五大色即:赤、黑、白、黄、青。藏医同样认为,一切药物都来自五源,即土、水、火、风、空。土是药物生长的依靠和根本;水是药物生长所必需并使其潮湿;火是药物生长之热能;风是药物活动和运行的动力;空是药物生长发育所必需之空间。而药物的六味,即甘、酸、苦、辛、咸、涩,也来自这五源的不同结合,这与唐卡的五大色本质相同,可根据这五源衍生出的不同色彩的结合表现出药物的生长特点。
三、唐卡运用在藏医药包装的意义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并整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时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藏药产业是我国西藏自治区政府确定要大力发展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之一。藏医药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在医学方面的贡献,在中西医发展迅速的时代,这一医学可以被很多其它医药所取代。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来看,同样不易被保存并传承的唐卡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品,依附于藏传佛教而存在,只是被藏族人民当作是寄托精神灵魂的一种物化形式。让现代人通过运用在包装上的藏医药唐卡更容易地了解藏医药、相信藏医药,或许能够使藏医药学和藏医药唐卡得到更好的被保护与传承。
将唐卡运用在藏医药包装上不仅对唐卡这一藏族民间绘画文化进行保护与宣扬,又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绘制于藏医药包装上可以明显的突出藏族文化,出售的医药用品会更具其民族特点,对藏医药的民族特点有很好的标识作用,此外,藏医药的价值与唐卡文化相结合,通过可以售卖的实物包装来宣扬唐卡文化,也是对唐卡文化传播发扬有益的方面,两者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