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苗禾
摘要:舞蹈是一项与身体素质密切相关的舞蹈运动。舞蹈几乎所有的动作结构都需要身体各种素质的参与。如舞蹈中托举动作的完成需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和爆发力素质为支撑。而完成整套动作则需要强大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做支撑,可以说身体素质是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艺术表现力无从谈起。
关键词:舞蹈;艺术表现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04-01
一、前言
人对紧张体力活动的耐久能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舞蹈对能量的消耗是不同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耐力素质,艺术表现力则无从谈起。
二、关于耐力素质的培养
发展耐力素质的途径一般有两个。其一为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相关訓练,其二是从提高心肺功能的途径下手。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耐力的练习要依据个人的身体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过度疲劳。耐力的提升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负荷训练。一般舞蹈练习者提升耐力的方法如下:
1.持续性练习:根据生理学超量恢复理论,舞蹈练习人员在原有练习时间的基础上,持续性的进行舞蹈全套动作的练习。通过持续性的练习,可以提高自身肌体心肺能力和肌肉抗疲劳能力的提升,达到提升专项耐力的目的。
2.间歇性练习:间歇性练习的关键在于舞蹈练习者在肌体处于尚未完全恢复体力时进行。在练习中,可以以一首完整的音乐为一组练习,以三组练习为一阶段,三组练习之后在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间歇性练习可以通过提高机体无氧代谢的能力进而提高专项耐力素质。
关于柔韧性素质的培养。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以及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身体各关节的整体灵活性。柔韧性素质的练习必须找准训练的部位。针对柔韧性的练习,主要是对肩、薛、腿、踝、躯干等五个部位加以训练。
柔韧性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动柔韧性,即身体部位主动动作所能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另一个是被动柔韧性,即被动情况下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范围。柔韧性练习主要是通过拉伸提高。
三、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素养在艺术表现力中地位极为重要。同时音乐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可以说,音乐素养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音乐素养的养成,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音乐素养的基础层培养、理性层培养和想象层培养;音乐素养的基础层培养:基础层包括音乐基本的速度、音量、音色、旋律和节奏等。
关于对音乐基础素养的培养,除了先天对音乐的乐感等先天因素,后天的基础学习也极为重要;关于音乐素养理性层的培养:音乐素养理性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提高运用音乐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的风格和韵律、律动和节拍以及分析世界优秀表演者音乐选取与动作配合等多方面提高音乐素养的层面;关于音乐素养想象层的培养:音乐素养想象力的培养是对基础层、理解层的深化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结合音乐创作人的创作背景、创作路径加以理解,也可以针对上述内容加以自己的理解,甚至是结合自己的艺术、文化素质和内涵加以适当的发展和引申。
四、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主要指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平日修养。提高较高的文化素养、较深的文化积淀可以潜移默化的作用于舞蹈的艺术表演中。对于舞蹈动作的演绎、舞蹈感情的表达、舞蹈价值的激发都有重要的作用。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就必须注重对自身思想和价值观的提高。
好的思想和价值观有助于使个人站在更高一层的高度去审视和思考问题。有助于对舞蹈有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和感悟。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就必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人文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对哲学、文学和美学等与舞蹈密切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就必须注重对艺术修养的学习。
艺术修养的程度决定着自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创作演绎水平。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自己、提高自己。
五、心理素养的培养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心理素养的优良程度在其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表演前紧张,自信心的培养是关键。自信心的获得需要积极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暗示。积极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暗示对心理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降低心理恐惧和消极情绪,使表演者从焦虑情绪中解救出来,使自己的注意力重新聚焦于比表演本身。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大脑对积极情绪的巩固和神经连接从而使表演者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并得到加强有助于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比表演的最终胜利。自信心的获得需要表演前充分的准备。
六、结语
总之,表演前的充分准备有助于舞蹈人员在比表演或表演过程中自信心的获取。在这一环节中,表演前包括服装、装饰、技战术的准备以及比表演的模拟,如场景模拟、观众模拟等,对自信心的获取都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