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建云,苏志涛,余晓峰,裴丽萍
(1.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2.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2)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常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类型之一。临床结合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点,以采取玻璃体切除术为常用治疗手段[1-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眼压水平影响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15例(16患眼),女35例(36患眼);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8.45±3.4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85±3.85)年。研究组男14例(15患眼),女36例(37患眼);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65±3.20)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93±3.78)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施行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施行25 G玻璃体切除术。具体操作如下:手术前均给予两组患者实施常规预防感染处理;充分散瞳;常规消毒、铺巾;接着给予球后阻滞麻醉处理及球周浸润麻醉处理;术者常规开睑,给予对照组患者施行结膜牵拉处理,接着以23 G穿刺刀于标准三通道外作穿刺;给予研究组患者以25 G穿刺刀于睫状体平坦部行直接穿刺插管。在手术过程中,两组均施行巩膜外顶压,常规切除增生膜,常规分离分割处理;术者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或者补激光光凝),以硅油等作填充,并拔除套管,顶压按摩穿刺口,以有助于加快闭合速度;若发生因视网膜表面血管膨大扩张而致出血现象,则应给予局部电凝处理[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水平分别为(0.78±0.41)、(0.53±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8,P=0.6387>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眼压水平分别为(19.53±1.35)、(19.68±1.63)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1,P=0.6853>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眼压水平(mmHg)19.53±1.35 19.68±1.63组别研究组对照组例数50 50视力水平0.78±0.41 0.73±0.4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视网膜复位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9 9,P=0.000 6<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retinal reduction rat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0%、28.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5 5,P=0.0034<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较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类型之一,其诱发原因主要为神经微循环改变以及血管微循环改变而致[5]。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玻璃体积血现象及视网膜脱离现象等。临床以采取手术治疗为常用治疗方法[6]。23 G玻璃体切除术与25 G玻璃体切除术均属于临床常用的玻璃体切除术类型之一。本次研究工作中,分别给予对照组、研究组实施23 G玻璃体切除术、25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从结果可知,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及眼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视网膜复位率更高(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23 G玻璃体切除术方式与25 G玻璃体切除术方式均为临床新型显微眼科手术方式,可以及时清除玻璃体积血,协助脱离视网膜重新复位[7]。25 G玻璃体切除术方式的切口直径仅为0.5 mm,更短于23 G玻璃体切除术方式,更有助于缩短术后切口闭合时间,且术中不需切开结膜,操作者结合患者睫状体平坦部实况,直接穿刺插管于人体玻璃体,且操作安全、便捷,手术创伤性小,术后康复更快[8]。 除此之外,25 G玻璃体切除术方式的玻璃体切割头的抽口与吸口均与末端距离较近,更有利于彻底切除纤维血管组织,从而明显降低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等各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9-10]。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疾病特点,采取25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效果,可以更明显提高视力水平及眼压水平,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可以有效促进术后早日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