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银纠正汤联合针灸治疗风热证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2018-09-28 03:1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7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神经

周 凤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861)

周围性面瘫是一类因面神经核团或支配面神经各段损伤所致的炎性疾病,患者以面部肌肉麻木、眼裂扩大、口眼歪斜及眼睑难以闭合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可见额纹和鼻唇沟变浅甚至消失,面部活动明显受限,舌部前2/3味觉减退[1]。流行病学报道显示,世界范围内周围性面瘫总体发生率为2%~4%,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西医对于周围性面瘫并无特效治疗手段,多采用激素、抗炎、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对症干预,但部分患者治疗疗效较差,影响远期生活质量[3]。中医根据临床病因病机可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气血两虚证、风寒证及风热证三类,其中风热证发生与劳倦内伤、正气亏虚及外感风热毒邪密切相关,多表现为感冒发热,伴有面部及耳后下疼痛,治当以疏风清热、通经活络为原则[4]。2014年7月—2016年12月,笔者观察了双银纠正汤联合针灸治疗风热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风热证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均符合《神经病学》[5]西医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医诊断标准,单侧病变,年龄18~65岁,病程<1周,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排除中耳炎、腮腺炎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导致面瘫者,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者,精神系统疾病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63(48.23±6.70)岁;病程2~7(4.61±1.25)d;病变位置:左侧26例,右侧34例。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3~64(48.40±6.76)岁;病程2~6(4.57±1.21)d;病变位置:左侧23例,右侧3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①甲钴胺(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226,规格:0.5 mg)肌肉注射,0.5 mg/次,1次/d;②鼠神经生长因子(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60052,规格:18 μg)肌肉注射,18 μg/次,1次/d。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双银纠正汤联合针灸治疗:①双银纠正汤组方为金银花20 g、忍冬藤20 g、白芍15 g、牛蒡子15 g、木瓜15 g、连翘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地龙10 g、全蝎10 g、炙甘草8 g、细辛6 g,每天1剂,早晚分服;②针灸选取合谷、关冲、耳尖、风池、阳白及地仓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每10 min行针1次,共留针30 min,每天1次。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

2 结 果

2.22组治疗前后H-B量表评分和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H-B量表评分和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FDIP评分和FDI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FDIP评分和FDI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60例,显效18例,有效2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3%,观察组60例显效3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面神经属于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性神经,经感觉、运动及副交感神经纤维束对面部肌肉部分功能进行调节,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肌、腺体分泌及舌前2/3区域味觉[9]。研究显示,外伤、炎症、毒性物质摄入等导致面神经损伤及继发麻痹是诱发面瘫重要始动机制,其中面神经核以下区域发生的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瘫[10]。流行病学报道显示,30~50岁人群因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维持不良生活习惯及缺乏锻炼,极易在外界因素侵袭下出现面神经炎及耳带状疱疹,最终导致周围性面瘫发生[11]。

甲钴胺是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通过活化维生素B12而加快神经轴突再生修复进程,上调髓鞘脂质和乙酰胆碱合成水平;而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则能够减轻感觉神经元损伤,刺激神经纤维再生,保护外周神经功能[12],同时可促进周围神经元发育、分化及再生。但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65%~80%,不同个体间药物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且有一定停药反跳现象[13]。

祖国传统医学将风热证周围性面瘫归于“卒口僻”范畴,认为基本病机为劳倦过度,气血不足,兼之风热邪毒侵袭面部,诱发阳明或少阳经脉痹阻,无以濡养筋脉而致[14]。故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当以疏风散瘀、散热行血为主[15]。本研究所用双银纠正汤组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忍冬藤疏风通络,白芍柔肝止痛,牛蒡子疏风散热,木瓜祛风散邪,连翘解毒泻热,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通络,地龙破血逐瘀,全蝎祛风止痉,炙甘草补气和中,而细辛则化痰解表。诸药合用可共奏疏风邪、清热毒及活血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忍冬藤提取物可有效刺激面神经分支神经传导兴奋性,改善局部微循环灌注,并有助于促进炎性介质吸收[16];地龙能够显著提高面神经干支配功能,调节局部肌肉兴奋性,改善面部肌群营养代谢状态[17];而地龙则具有改善神经元缺氧缺血状态,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及提高外周神经再生速率等多种功效[18]。针刺地仓、风池及合谷穴可有效促进鼻唇沟深度和口角下垂症状恢复,提高面神经运动相关电位波幅[19];而关冲和耳尖穴位针刺则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肌肉及味觉支配功能恢复[20]。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神经”病友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