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高中与IBDP音乐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018-09-28 06:33刘小鹏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课程目标批判性

刘小鹏

国际文凭课程(IB课程)作为一种成熟的国际课程,已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它融合各国教育特色,致力于推广具有国际广泛性的课程,其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业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受到了众多教育研究者的推崇。

一、IBDP的发展及现状

1.IB课程历史发展概况

IB全称为“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即国际文凭课程,总部设在瑞士,最初是专门为国际间流动的家庭子女设计的课程。随着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文凭组织融合各地教育特色,形成了国际广泛认可的课程体系,并主要在各个国际学校内开设。近年来,中国的一些普通学校也引进了IB课程,并开始招收中国籍学生。IB课程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分别为:面向3—12周岁学生的小学项目(PYP),面向11—16周岁学生的中学项目(MYP),面向16—19周岁学生的大学预科项目(DP)。

2.IBDP体系概况

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IB课程中专门提供给16—19周岁学生的课程项目,教育对象与我国高中阶段类似。IBDP的国际认可度极高,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校在内的全球顶级大学都将其视为最具含金量的高中文凭之一。修读IBDP的学生可以凭借该证书与考试成绩申请入读75个国家的4000多所大学。

图1 IBDP体系示意图①

IBDP包含两种课程类型—核心课程和六个学科组课程。

核心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共三门课,分别是:

(1)拓展论文(Extended Essay),要求4000字左右,学生选择任意科目或领域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独立完成论文;(2)知识理论课程(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即综合课程,致力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创造性行动和服务活动(Creativity Action and Service,简称CAS),要求学生经常参加创造性和服务性的活动。

六个学科组课程包含有:

(1)语言 A(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学生第一语言研究;(2)第二语言(Second Acquisition),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现代语);(3)社会学科(Individuals and Society),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地理、心理学等学科;(4)自然科学(Sciences),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5)数学(Mathematics);(6)艺术(Arts),包括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

学生必须在每个学科组内各选修一门课程,其中第六学科组(艺术)可以不选,但必须从其他学科组内再选择一门课替代艺术课程。每个学科又都有标准水平(Standard Level)和高级水平(Higher Level)两个难度层次可供选择。学生所选的六门课中必须有三门属于高级水平,三门属于标准水平。

3.IBDP音乐课程概况

音乐课程在IBDP体系中处于第六学科组(艺术),是IBDP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音乐课程进行学习的学生,将需要参加一系列考核与测试,其成绩计入毕业总成绩,成为申请国外大学的重要参照标准。IBDP音乐课程有一套科学、完善的体系,需要学习音乐鉴赏、演奏或演唱等内容,具有器乐演奏基础的中国籍学生较多会选修音乐课程。

二、两种课程目标的内容

1.中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②第二部分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有具体描述。该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主要明确学生在情感、道德、人格塑造等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建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等;“过程与方法”维度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体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效果,例如启发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关注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可表述为:学生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学习音乐表现手段,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认识音乐社会功能;学生掌握歌唱、演奏等方面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培养表演和创作能力等。

2. IBDP音乐课程目标

IBDP音乐课程指南③第一部分第五节指出音乐课程的目标是:

(1)知道并理解音乐在时代、地区以及文化上的联系(knowledge,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of music in relation to time,place and cultures);(2)用适当的音乐术语来描述和反映他们对音乐的理解(appropriate musical terminology to describe and reflect their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music);(3)对不同时代、地区和文化的音乐进行比较分析(高级水平的学生还要在没有事先研究的情况下进行论证)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sic in relation to time,place and cultures(unlike at SL,HL students are also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is in response to pieces not previously studied)];(4)通过探索、控制和发展各种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creative skills through exploration,control and development of musical elements(SLC,HL)];(5)通过举办独奏音乐会和合奏音乐会提高演出能力[performance skills through solo music making(SLS,HL)or group music making(SLG)];(6)通过反思性思维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critical-thinking skills through reflective thought)。

三、两种课程目标的比较

1.相似性

两种课程目标存在相似性,它们在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欣赏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但具体表述和目标要求程度上存在差异。

(1)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可以阐述对音乐的理解

两种课程目标都要求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表达自己的理解,但是所要达到的程度要求不同。《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而IBDP音乐课程要求学生“用适当的音乐术语来描述和反映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于“初步能力”的理解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和数据可供参照,所以该要求较为模糊,但可以确定,后者更为具体和明确。

(2)对于掌握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过程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两种课程目标都指出了学生对音乐的历史与发展的掌握。其中,《标准》概括为“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和“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IBDP音乐课程在其两项目标内容中分别做出表述:“知道并理解音乐在时代……上的联系”和“对不同时代……的音乐进行比较分析”。首先,从文字表述来看,前者所用的表述均为“了解”一词,后者所用的是“知道并理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一词解释为“知道得清楚”④,“知道”解释为:“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懂得”⑤,“理解”解释为“懂;了解”⑥。可以看出,在对一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知道并理解”与“了解”相近,因此可以理解为IBDP对此项课程目标所要求的掌握程度与《标准》相近。在掌握知识的对象上,IBDP音乐课程关注音乐在时代、地区以及文化上的联系,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此外,IBDP音乐课程在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比《标准》多出一项“对不同时代……的音乐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加突出需要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手段和方法,对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也更具指导意义。所以从这一项目标来看,IBDP音乐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掌握程度要求也高于《标准》。

(3)学生对不同时代、地区和文化的音乐加以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两种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的要求。怎样理解不同时代、地区与文化的音乐,理解到何种层次,两种课程标准有各自的目标:《标准》要求“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IBDP音乐课程则要求“对不同时代、地区和文化的音乐进行比较分析”。相对而言,《标准》提出的要求比较宽泛,对于不同音乐文化的学习掌握程度并不能在此项目标中体现。IBDP音乐课程对于如何学习不同种类的音乐文化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就是要将它们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得出结论。

(4)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创作能力

两种课程目标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实践的能力,如演奏、创作等。《标准》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IBDP音乐课程的目标是“提高演出能力”,并且要求学生“举办独奏音乐会和合奏音乐会”。很明显,IBDP音乐课程的目标更具操作性,要求也更加明确,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演奏能力方面要达到举办独奏音乐会和合奏音乐会的标准。在IBDP音乐课程评价的相关标准中,我们也发现,这里所谓的独奏音乐会和合奏音乐会必须是在公开场合举行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IBDP音乐课程对于学生的演奏能力要求很高。《标准》中所谓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学生的要求低于或高于IBDP的标准,因为这里的“必要”并没有明确指出需要完成何种任务的背景。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标准》中这一目标表述同样较为宽泛,对于学生在演奏方面须达到的程度缺乏明确的要求。

对于创作能力,《标准》在表述上和演奏能力要求上完全一致。IBDP音乐课程则是单独列出关于学生创作能力的目标项,表述为“通过探索、控制和发展各种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与演奏能力的目标有所不同,其并没有提出让学生具备类似“能创作出一个怎样的作品”的明确要求,而是在目标的设置中更多地强调学生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所用的方法。

2.差异性

(1)结构差异

从表述结构来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成三个维度,这反映出《标准》已超越了传统的以传递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程观,代之以完整的课程观以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课程中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关注德育、情感、思维能力等构成个体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完整性目标,重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知识与智力的统一以及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对于学生人格塑造以及世界观养成方面,IB课程在其培养目标中有所体现,如“要让学生成为有原则的人、胸襟开阔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敢于冒风险的人……”⑦但具体课程目标的制定明显只针对课程本身,与培养目标联系较少。《标准》将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进行了有机联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塑造等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都在具体的课程目标中一一体现。翻阅中国普通高中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如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美术等课程的目标结构与音乐课程类似,均从三个维度提出完整性目标,可见中国普通高中课程目标的制定存在标准化,其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均在三个方向上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较《标准》的完整性目标,IBDP音乐课程的目标主要针对知识与技能。从结构上看,不同于《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而是用六个并列的条目说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要达到的要求,前三条是音乐鉴赏能力目标,第四、第五条分别是创作和演奏(唱)能力目标,第六条是思维能力目标,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对目标完成度考核更易操作。所以,两种目标结构各有特点,不能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总体来说,《标准》 中的课程目标偏重完整性,IBDP音乐课程的目标更偏重学科性和可操作性。

(2)思维方式培养

两种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不同的是,《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IB课程指出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可以看出,这两种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向是有差异的。

《标准》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创造性和创造活动紧密联系。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富有创见性的高级精神活动。人类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不乏伟大的发明创造,指南针、造纸术、地动仪等发明代表了中华文明曾领先于世界的灿烂文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欧洲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可见,伟大的发明能够推动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创造力更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很早之前我国就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写入国家战略,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科学精神的人才”,突出对受教育者的独立性、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要求。《标准》中所指出的“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新生一代的新期望。

IB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性思维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西方教育重视批判性思维,将其看作是与学习不可分割的成分,因此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⑧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态度是IB课程的特色,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知识本身的认识。IB课程要求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对已有的观点在接受之前必须进行批判和质疑,这种判断需要有分析和评价,并且要做到清楚、准确并具有逻辑性,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习惯和能力。其次,对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IB课程重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思考问题时要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并将自己的判断进行有效论证。IB课程认为教学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应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方式,使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

(3)关于集体主义精神

《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IB课程在课程目标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要求。

集体主义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是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人格成长的重要素质,要求学生在团队中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要具有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效率。

在学校中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往往积极有效,我国的学校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与集体密不可分,学生不但在政治课程或者班会中接受思想教育,还在普通课程包括音乐课程中不断受到集体主义的熏陶、磨炼。“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标准》中被特别指出,就是要求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注重学生集体观念的养成,并在音乐鉴赏与创作活动中不断渗透团队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IB音乐课程的目标中,没有对集体主义的要求,在IB课程总的培养目标中也没有反映集体主义、协作能力或类似的相关表述。

四、比较结论

两种课程目标都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演奏(唱)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IBDP音乐课程的目标要求更为具体,更具学科性和可操作性。《标准》中的目标希望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情感、世界观的养成与发展,此外还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IBDP音乐课程目标立足学科本位知识,在学生音乐能力上要求更高且更为具体,并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注释

① Music Guide[S] ,Print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by Antony Rowe:2.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③ Music Guide[S] ,Print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by Antony Rowe Ltd,Chippenham,Wiltshire ,2011.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816页。

⑤ 同注④,第1667页。

⑥ 同注④,第795页。

⑦ 同注③。

⑧ Peter A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M]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p2.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课程目标批判性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论新时代集体主义研究的着力点*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