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重新定义“信任”
“在未来几十年,带来巨大影响的可能并不是社交媒体,也不是大数据和机器人科学。如果我们不仅能将信息互联,还能让价值互联,让大量的、全球性的分散式账本可以在数千万台电脑上运转,每个人都有访问权,无论什么样的资产,从金钱到音乐,都可以进行存储、移动、交易和管理,而且不经过强大的中间商,能将这些实现的科技就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也就是区块链。区块链并不是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我相信它将是互联网的未来,并且给每一次交易、每一个社会、每一个人带来光明的前景。”
——数字经济之父、全球著名新经济学家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在TED发表题为《区块链将如何改变世界》的演讲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如银行、保险、证券等均有用武之地,它能有效促进社会之间的协调,产生积极可观的社会影响。一些国家的大银行未来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货币发放,运行金融合约。一些国家还可以将几个大银行连接在一起,让银行交互创造一个共同的平台,让这些银行之间的应用可以更好用、更可信。在缺少传统基础设施的地方,或是基础设施价格太过高昂,就可以用区块链很快地进行代替,因为区块链只需要网络和手机就可以建立。”
——区块链技术专家、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在2017年全球区块链金融峰会上介绍区块链在未来金融领域中的运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是生产资料,而各行各业的生产关系、各个机构之间的关系都会因区块链的介入而改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应用将会从概念性证明慢慢进入商业系统。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会思考并改变现在的商业模式,来拥抱尝试区块链技术。而要做好区块链,我们还是要有很强的工程管理能力,做个简单的应用非常容易,一旦上了量以后就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因为算法节点越多,涉及的算法量和安全风险就会越大,这是值得注意的。”
——蚂蚁金服副总裁兼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在出席FT中文网举办的区块链交流会时所作的演讲
物联网:“物”为形,“联”为神
“到底物联网能做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物联网已经无处不在。在你口袋里的智能手机基本上有八个到十個连接互联网的感应器,比如摄像头、麦克风、指纹识别、温度感应、GPS,它们甚至可以感应你的脉搏和心跳,以此达成一个非常有趣的总结。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手机,而是我们口袋里的传感器,也就是物联网。2000年与现在相比,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拥有手机,而现在手机数量比人还多,这就是物联网未来的缩影。可以说,21世纪正在进行一场革命,而未来就是一个被相互连接的数据链。”
——物联网之父、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创始人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的演讲
“我认为,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最重大的经济活动。物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有非常大的不同,它是情景感知的、个性化定制的体验迭代。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在电商上面挑选你要的东西,但是,未来不需要你挑选,我可以根据情景感知你需要什么,我给你送去。它的核心是什么?不再是名牌或者平台,是终身用户。有人预言,21世纪的企业竞争力就是看你拥有多少终身用户。所谓终身用户就是用户的所有需求,企业都可以不断满足,这和互联网时代是不一样的。”
——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在首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物联网的本质,首先必须是智联网,没有智能的互联网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植物人。所以物联网的核心不是‘物,其核心的是‘联,更核心的是把这个联起来以后,能够把它变得智能化。在未来,万物互联会真正将我们带入到数据时代,它真正让我们的计算能力和云的能力提升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万物互联,再强大的机器没有原材料也都是空转,而所有的一切在万物互联之后,都会超越我们的想象。”
——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7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发表题为《物联改变未来》的演讲
AI:人机共生
“我坚信在未来30年里,超级人工智能一定会诞生。我们的大脑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连接和断开是个二进制系统,这就是神经元如何记忆、思考、分类的方式。芯片里的晶体管也同样是按照这种方式工作的。人脑有300亿个神经元,而当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超过300亿人,它会比人脑更聪明吗?当然,我们还要将软件、算法等这些东西考虑进去。如果在未来30年,这个‘二进制系统的数量是我们大脑的100万倍,那我不得不说它比我们更聪明。”
——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在2017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的演讲
“未来,每一个灯泡可能都在观察和学习;人和计算机的互动将走向极简,因为计算机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行动和反应;同时又有无限搜索能力、无限的知识、思想模式和运作规律。通过人机关系的加强,机器可以和用户建立起更好的关系、更强的共识,更和谐的相处模式。但人类往往无法界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不带来意外后果的情况下造福人类很难。因此,未来最有价值的技术点在于如何让人工智能和人类进行联合,使人类更加强大,又能和机器共生。”
—— 世界经济论坛未来计算机全球未来理事会主席贾斯汀?卡塞尔(Justine Cassell)在亚太区域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阐述人与人工智能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方式跟互联网时代非常不一样。第一,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普及,手机仍然会长期存在,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机会已经不多了。第二,需要把思维方式从Think Mobile变成Think AI。也就是在智能时代,你必须要思考软硬件的结合。第三,在未来,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会越来越明显。第四,未来的创新会来自数据和场景。第五,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用人工智能的思维做互联网产品会有非常大的优势。”
——百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彦宏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围绕“人工智能?现在进行時”进行主题演讲
生物基因:掌控生命之光
“过去几十年里出现的很多生物技术都产生于基础性研究,基因编辑技术也是如此。目前,这项技术获得批准的试验全部与癌症有关。基因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来有效治疗癌症。也就是通过编辑患者的免疫细胞,让它们寻找并摧毁体内的癌细胞。这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疗法,但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我希望在未来,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着眼于血液、眼睛和肝脏方面的遗传性疾病和那些影响其他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专家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在一次访谈中预测基因编辑技术将彻底改变癌症疗法
“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做到对DNA进行解码与编写。也许十年后,我们会对更大范围内的动植物、微生物等基因组进行测序‘解码,这也是华大基因提出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项目的目标。未来,对基因组的‘编写,将会更加低成本、高通量、自动化及安全高效;在生物安全及伦理管控范围内,‘编写基因组将产生更加多样的物种类型;在健康营养、疾病诊疗、绿色制造等方面将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 华大基因深圳国家基因库负责人沈玥在“造就TALK”大会上探讨人类生命演化形式及未来进化的方向
“我们在将来能够准确地将感光DNA传送到某些特定脑神经元中。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调整变换病毒,让病毒只去袭击某些特定的神经元。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基因工程的技术来获得可被光活化的细胞。这个领域现在被称为‘光遗传学。举个例子来说,你可以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中,使用一种病毒去输送基因到特定的一类细胞内,然后用光去照射整个细胞社区,而只有那种具感光蛋白质的细胞会被活化。这为治疗创伤症候群和焦虑症等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 分子细胞生物专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在TED分享其在“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与发现
虚拟现实:感官新世界
“在我看来,‘互动的影响力可能和AI一样深远,电脑就是依赖于互动的。也许到了2050年的时候,基本上你可以用整个身体没有任何障碍地互动,电脑和虚拟现实设备成为全方位可互动的机器。智能手机甚至可能变成‘虚拟现实VR技术和‘现实和虚拟混合MR技术的设备终端。当你把这样一个设备戴上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是以3D的方式存在的,你可以用手控制这些现实,而且你真的是相信这些现实是存在的。”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第二届深圳论坛?聆听大师之“洞见由‘必然的未来”上的演讲
“今后互联网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增强现实技术。10到15年后,甚至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它比现在的移动网络更加真实自然,与用户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我相信未来的社交网络会变成一件类似我们穿衣吃饭那样轻松惯例性的事情。就如同佩戴眼镜,我们可以把移动设备方便地穿戴在身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好友亲朋交流,甚至不用低下头来盯着那块四四方方的手机屏幕。”
—— 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哥伦比亚市政厅举办的演讲
“我相信,在未来像今天这样的采访大家都不用来现场,我们用一个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直接沟通了,这是可以想象的事。不过虚拟现实设备对基础设施、网络带宽的要求会提高很多。基础设施还需要很多底层的一些支撑配套去发展,对带宽的要求可能5G都不够用,所以说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未来两三年应该会逐渐成熟。我们应该对未来感到敬畏,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不能放弃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
——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Tencent VR开发者沙龙”开幕前表示对虚拟现实技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