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凤,张 兰,张宏敏
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 110042)
主题词 便秘/穴位贴敷法 穴,足三里 穴,脾俞 穴,胃俞 @复方丁香开胃贴
全球肿瘤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升高的状态,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式,但患者术后早期因为卧床、进食减少、麻醉及长期处于消耗阶段导致患者胃肠蠕动减弱等因素容易出现便秘。肿瘤患者的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便秘引起的腹部压力升高能导致心血管、肝、肾、胃肠道及脑等器官损伤,故如何有效解除患者术后便秘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2-3]。既往研究发现,复方丁香开胃贴在儿童便秘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4];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解除中晚期肿瘤患者便秘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5]。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解除肺癌患者术后便秘的疗效。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肺癌术后出现便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38例,全肺切除术26例,肺叶切除术80例,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57.6±11.3)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性34例,女性19例,全肺切除术13例,肺叶切除术40例,年龄33~69岁,平均(57.8±10.8)岁;对照组53例,男性34例,女性19例,全肺切除术13例,肺叶切除术40例,年龄33~68岁,平均(57.4±10.7)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于肺癌切除术后出现便秘;②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对于便秘的诊断标准[6]:③患者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能够配合研究;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均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是否排气鼓励尽快进食及下床活动,保证充足饮水(>1000 ml/d),在膳食中适当添加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及焦虑。
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接受中药穴位敷贴及穴位按摩。药物配制:大黄300 g,木香气粉100 g及冰片10 g研成粉末,用蜂蜜调和和膏体,每次取5 g;位置:脐下1.5寸、脐下3寸、脐旁2寸左右各一、左右足三里;敷贴前先用酒精棉球清洁皮肤,每日一次,6 h后擦除药膏并重新清洁皮肤。取患者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气海、膈俞行穴位按摩,每次40 min,每日3次。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复方丁香开胃贴(生产单位:湛江寸草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645,规格:1.2g×3),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治疗3 d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患者治疗2 d内排便一次,且大便湿润、排便通畅,伴随症状消失为治愈;3 d内排便,大便先干后软,排便不通畅,随症状减轻为有效;排便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后复发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病例数×100.00%。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记录患者手术后(0h)开始的排气及排便时间(h)。③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个周后进行情绪评价:由患者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每个量表包括20个项目,评分1~4分,总分80分。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皮疹、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疗效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 患者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比较(h)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及SDS评分变化 1周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变化(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 #P<0.05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皮疹、腹泻、腹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也是一个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肿瘤患者术后因各种因素出现便秘:①心理因素:正常排便是受到多重神经反射的调节,并受心理、生理及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肿瘤患者常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严重的不良情绪,存在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胃肠道蠕动减慢,排便时肛门直肠肌肉运动矛盾,最终排便反应减弱,引发便秘[8];②药物因素:化疗药物及辅助药物(如紫杉醇、顺铂、卡波、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铁剂、抗抑郁药及镇痛药等)损伤肠黏膜上皮及肠壁神经末梢,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对排便反射的刺激,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引发便秘[9];③饮食因素:肿瘤患者化疗后胃肠反应举列,进食量少且饮食结构不合理,肠道内缺乏粗纤维,消化残渣通过肠道时间延长,大便变硬,出现便秘[10];④病理因素:疾病进展侵犯内脏神经或转移后引起高钙血症[11];⑤其他:活动量减少引起肠道蠕动减慢,疼痛及植物神经紊乱引起反射性的肠蠕动减慢等因素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12]。
《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13-15]。
中药穴位敷贴属于中医外治法,根据古代药熨及敷贴等方法发展而来,通过刺激穴位及药物吸收达到调整脏腑阴阳平衡及舒筋活络的目的。本次研究取脐下1.5寸、脐下3寸、脐旁2寸左右各一及左右足三里六处进行贴敷,脐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部最后的闭合处,表皮较薄且脂肪组织缺失,药物渗透更为容易;且脐周血运较丰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腹下动脉分支通过脐周,药物吸收后能顺着血液分布到全身并到达患处,从而发挥治疗效果。脐在中医中被称为神阙穴,中医理论认为神阙穴与督脉相表里,与冲脉相关联,是经络的总枢,能够沟通经络上下内外及五脏六腑,协助调理脏腑功能[16]。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俞穴,主要功效为养胃益气,通经止痛,现代研究证明刺激足三里穴能够增强胃肠道蠕动及分泌功能,缓解胃痛、腹胀及便秘等症状[17]。
就药物选择及配伍,大黄具有清热利湿、清凉解毒的功效,是泻下方剂的主要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大黄能够促进十二指肠及大肠的分泌及活动,解除大便干燥及排便不畅等症状[18];木香味苦性温,气味芳香,能够调理脾胃肝肠,是治疗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的常用药物[19];冰片能消热散火,小剂量应用能够增强疗效[20]。上述药物以蜂蜜调和贴敷在脐周及足三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丁香能够开胃止吐,促进胃肠道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及腹痛腹胀症状;苍术及白术能有效改善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加快胃排空;冰片消炎、抗菌、镇痛。本次研究中,经过3 d的治疗后,对照组49例患者达到治愈或症状好转的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联合复方丁香开胃贴的效果优于穴位贴敷单独应用,患者经过治疗后不良情绪明显缓解。且上述方法均为无痛非侵入性治疗措施,且能够有效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故安全性较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