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雁 王冬 段春凤 张爽 孟庆波
我国一项有关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教育现状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且对沟通技能自评不高,医患沟通技能教育亟待加强[1]。实习医生阶段是一个医生开始其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始正面接触患者,进入真正的医学实践,但是其医学技术尚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实习医生的医学人文教育,使其进一步加深对医学人文的理解对于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2-3]。本教研室对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的实习医生开始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临床医疗本科五年制实习医生38人(男性18人,女性20人),同期入住妇科的住院患者200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为(43.6±3.7)岁。
医学人文教育具体措施:首先,临床实习前的教育。实习生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有效转换成良好沟通和临床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据此, 医疗保护制度、病例书写制度、查房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均需要学习,以规范行为,标准操作。其次,引导实习生理解并尊重生命与死亡,对实习生开展医患一视同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理念教育,对患者身体、精神、心理等创伤要有理解和同情心,对家属耐心,能够提供临终关怀。最后,学习临床医患沟通,要求实习生体会患者的痛苦,需要心怀怜悯和同情心。有效沟通,需要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全过程的知情权。耐心讲解和缓解患者或家属的心理压力。及时跟踪病情,让患者或家属充分知晓病情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要有积极处理事情的态度和信心。
实习医生入科后先由指导教师按照《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评价表》对实习医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评价,该评价表属于客观性评价,然后组织高年资的教师对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出科前由带教老师再次对其按照《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评价表》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评价,获得实习医生在接受医学人文教育前后沟通能力的变化。同时由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实习医生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与前一年随机抽取的200例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进行对比。满意度=(十分满意+较满意+满意)例数/有效例数×100%。
本研究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实习医生入科后给予医学人文教育后当场进行调查问卷,绝大多数实习医生(97%)都对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及其在医学行为中的实际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所学内容及授课效果感到满意。
人文教育后的满意度为100%,与人文教育前满意度97%,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过人文教育后,实习医生的各项沟通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尤其在理解患者方面表现得尤其显著,均P<0.05。见表2。
表1 医学人文教育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表
绝大部分实习医生(37人,97%)对所进行的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和形式表示满意,但也有实习医生(1人,0.03%)表示不满意,说明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还需要在进入临床前的授课过程中进行渗透及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进一步给予充实和改善。在接受医学人文教育后,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能够在临床实习中有意识地将医学人文的精神和技术应用在医患沟通中,促进了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使得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所改善,满意度有所提高。本研究表明,实习医生接受医学人文教育后,医患沟通能力明显有所提高。
表2 医学人文教育前后沟通能力评价对比表[n(%)]
特鲁多医师曾说过:“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而这种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虽然在20世纪末就提出了医学模式应当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是,时至21世纪,这一转变也没有真正实现。在目前大多数医学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依然是沿袭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4-5]。要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需要在医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给予其有关医学人文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及熏陶[6]。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能融入更多的医学人文元素,将使医患沟通达到真正有效,并达到医患双方均能满意的沟通效果[7]。目前的医疗环境下,一方面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和依从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恶化现象,另一方面,对医疗技术的期待又存在不客观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在就诊过程中存在与其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将会出现失望、不满、抱怨甚至报复的心理,由此造成了医患关系的对立[8-9]。
通过共情、关爱等医学人文行为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就医过程中接受充分的人文关怀并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既做到了医疗服务的“求真”水平,更达到了“求善”的境界[10-13]。实习医生接受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人文关怀实践,不仅有效地改善他们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果,降低了医患矛盾的发生,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学在“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上的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