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莉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大脑受损患儿大脑发育不全,多存在运动与智力上的双重障碍,基于大脑的神经功能的重塑功能,临床上常利用康复训练帮助患儿提高运动功能,以改善其机体平衡能力,促进大脑神经修复[1]。而感觉统合训练可通过特殊的器材与训练方式有效刺激患儿多重感官,改善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有助于患儿今后的成长[2]。为研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在脑神经损伤患儿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4例脑神经受损患儿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满足《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3]中相关标准,并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脑脊液检查显示存在脑损伤,患儿确诊为脑瘫、精神发育迟滞、脑炎恢复期及智力低下,均存在不同程度肢体障碍,患儿年龄4~12岁,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医师指示完成整套训练,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情绪不稳定、严重意识障碍者、合并遗传代谢类疾病者与中途退出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分别为(42/40和 44/38,P >0.05),平均年龄[(4.26±1.11) 岁和(4.16±1.02) 岁,P >0.05], 诊 断 类 型:脑瘫/精神发育迟滞/脑炎恢复期/其他分别为(11/13/7/11和13/10/8/11,P >0.05),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 >0.05)。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运动疗法、平衡训练、智力疗法及水疗按摩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以感觉统合训练:①触觉训练:医护人员利用按摩球、平衡跑道及平衡触觉板等工具对患儿触觉感进行刺激,以提高其辨识层次感。②弹跳训练:以跳床为主要训练工具,强化患儿大脑机能。③平衡训练:以平衡脚踏车为主要训练工具,以促进中枢神经协调性,实现全身神经机能协调目的。④本体平衡感:利用滑板、平衡台等工具锻炼患儿肢体协调性,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两组训练频率均为3 次/周,每次90~100 min,连续训练3个月。
①比较两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情况: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4](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从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衡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4个方面共55个项目对患儿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估,各项目均有5个选项,从不(5分)、很少(4分)、有时(3分)、常常(2分)、总是(1分),总得分范围55~275分,得分越低感觉统合失调情况越严重。②察两组治疗前后机体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5]从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及单腿站立等14个项目对患儿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得分范围0~56分,得分与平衡能力呈正比。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智商水平:采用丹佛智力发育量表(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s, DDST)[6]从语言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计算力及记忆力等4个方面对患儿智商进行评估。④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儿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7]检查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
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各项目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幅度更大(P >0.05),见表1。
治疗后两组平衡能力BBS量表得分与智商DDST量表得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治疗后,两组BNDF水平均显著上升,NSE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两物质水平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感觉统合测试结果比较 (±s,分)
表1 两组感觉统合测试结果比较 (±s,分)
注: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 例数 前庭失衡 触觉过分防御 本体感失衡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 总分观察组 82治疗前 48.25±5.54 76.22±6.88 45.21±5.25 26.58±4.25 196.26±8.94治疗后 61.25±6.581)2) 96.69±9.781)2) 56.35±7.241)2) 38.69±6.441)2) 252.98±8.991)2)对照组 82治疗前 49.02±5.69 77.06±6.95 46.01±5.29 26.87±4.85 198.96±7.58治疗后 55.69±6.981) 89.64±9.551) 52.54±6.771) 34.58±6.871) 232.45±9.67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与智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与智商比较 (±s,分)
注: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 例数 BBS量表得分 DDST量表得分观察组 82治疗前 26.58±3.69 69.58±6.84治疗后 50.36±5.871)2) 88.59±7.591)2)对照组 82治疗前 27.01±3.87 70.02±6.98治疗后 43.58±6.211) 81.25±7.77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 (±s)
注: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 例数 BNDF/(ng/L) NSE/(μg/L)观察组 82治疗前 8.69±2.21 43.58±6.58治疗后 20.14±4.581)2) 17.25±3.511)2)对照组 82治疗前 8.99±2.36 44.02±6.87治疗后 14.58±4.791) 22.24±4.591)
康复训练可通过运动疗法、推拿及理疗等手法刺激脑神经损伤患儿紧张痉挛的肌肉,改善其平衡能力,并对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1-2]。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后平衡能力与智商都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说明其疗效。然而除开运动障碍外,脑神经损伤患儿还存在感觉统合障碍,本院积极引进感觉统合训练,结果显示,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感觉统合异常现象,帮助其调节机体平衡,促进智力发育。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是指个体灵活利用自身感觉通路将外界环境传递的信息在大脑进行整合梳理,由此调动大脑储存信息作出适应的改变,以适应环境,SI是每个幼儿均将经历的过程,利于其今后养成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4-5]。而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脑部缺氧及脑炎后遗症等不良因素影响,脑神经损伤患儿脑实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大脑中枢不能顺利处理感觉刺激等信息,导致患儿肢体不能配合完成运作,多出现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衡及学习能力发展障碍等不良表现,严重干预其生长发育,导致其日后出现人际关系不良、学习能力障碍及注意力缺陷等问题[4]。感觉统合训练可利用按摩球、平衡跑道及平衡触觉板等特定器材,以嬉戏的方式给患儿大脑神经提供足够的且重复的刺激,并诱导患儿对运动与学习产生兴趣,帮助患儿通过前庭核、脑干网状结构及大小脑等多级神经中枢成功完成信息整合工作,建立完善的运动方案[5]。治疗后,观察组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等现象均得以显著改善,与吴玉丽等[6]研究结果一致。为进一步了解康复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对患儿脑神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脑神经营养因子(BNDF)与NES作为观察指标,其中,BNDF是一种多效能的神经营养因子,可支持多种神经元的生长的修复,保护神经组织,而NES在神经受损时将从受损神经元内漏出,是常见的神经受损特异性标志物[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DNF水平上升幅度与NES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患儿神经受损程度,有效帮助患儿修复受损神经系统。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神经受损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提高机体平衡感与智力发育水平,降低脑损伤力度并帮助修复受损脑神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