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凌叶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随着近些年来卫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景的提高,人们对分娩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痛分娩在临床广泛应用,也正因如此,提高分娩质量成为了围产医学的研究重点,也受到了产科工作人员的重视[1]。为了尽可能消除分娩时产妇的疼痛、缩短产程[2]。本文探讨了在初产妇中运用导乐分娩的作用,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诊的初产妇100例,对部分产妇开展了导乐分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诊的初产妇100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各有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6±3.6)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2±1.1)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9±3.7)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3±1.1)周。两组产妇的基础临床资料无显著对比差距,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产妇入院后均进行产前检查,无病理产科情况和严重内科疾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不分配固定的助产士,常规观察产程。观察组患者进行导乐分娩,具体内容:从产妇有规律宫缩且宫口至2cm时将其送入导乐分娩室待产,由有分娩经历和临床经验的助产士陪产,直至产后2h。在待产期间允许家属陪伴;进入产程后,由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进行一对一的陪伴,给予产妇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让产妇感到安心,同时也提高对分娩的信心,可在导乐分娩室内播放产妇喜欢的音乐,尽可能保持室内光线柔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三个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对比情况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第三产程对比无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对比情况 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人数高于对照组,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分娩对于女性而言属于持久其强烈的刺激源,很多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会选择剖宫产,也正因如此,我国近些年来剖宫产率不断提高[3]。待产妇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和产力主要受两个原因的影响,第一就是过度紧张或焦虑造成的产妇精神、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这种连续性的变化会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同时产生宫缩乏力,延长产程,还有可能诱发胎儿窒息,加大难产程度。另外,焦虑会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产生儿茶酚胺,提高产度对疼痛的感知能力,降低痛阈。第二就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非常容易疲劳,加上进食比较少,体内的能量无法满足需求,酮体积聚会降低pH值,造成氧离曲线右移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容易发生胎儿窘迫[4]。尽管麻醉药物和手术水平的提高已经让剖宫产成为了一项安全的手术,但是剖宫产仍然会带来很多问题,如产后恢复不良等。因此,采取措施降低产妇们的恐慌,提高阴道分娩率具有重要意义。产妇作为特殊的服务对象,既不是患者也不是健康者,她与生理周期正常状态的人相比,心理更加脆弱,也更加敏感。根据相关调查显示[5],约有95%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强烈的恐惧感觉,而超过80%的产妇会将这种恐惧转换为负面心理,加重心理负担,对分娩十分不利,导乐陪伴分娩是由国外学者最早提出的一种由专业助产士陪伴、观察的分娩方式,导乐陪伴分娩要求以产妇为中心,在分娩的过程中有产妇的亲属和专业的助产士陪伴和安慰,为产妇讲解关于分娩的知识,給予产妇心理、生理上的支持与帮助,让产妇感到安全和舒适,提高自己对分娩的信息,能够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保证分娩顺利进行。结合本次研究结果,通过开展导乐分娩,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开展导乐分娩能够帮产妇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缩短产后出血量,改善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采用导乐分娩能够明显缩短第一、第二和总产程,降低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吴艳芬.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50):98-99.
黄艳丽,马金叶,魏红侠,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5,(4):337-340.
张文丽.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9):208.
朱晓晓,张伟梅.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3832-3834.
高海军.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7,(22):288.
顾竹香.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