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兰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头位难产为临床分娩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常见的头位难产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会对产妇和胎儿产生一定程度的生命威胁,应给予重点关注,一旦发现,应及时对胎儿的头部进行纠正,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年龄在21-35岁,平均年龄为(28.21±1.25)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孕周为(39.24±0.54)周,体重在54-72kg,平均体重为(61.54±1.25)kg;观察组年龄在22-34岁,平均年龄为(28.26±1.24)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孕周为(39.23±0.56)周,体重在55-73kg,平均体重为(61.58±1.26)kg。两组在(年龄、体重、孕周)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头位难产产妇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头位难产产妇;所有产妇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掌握产妇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产妇实施体位、分娩、产前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徒手旋转,内容为[3]:掌握产妇的基本资料,在产妇实施分娩前,助产人员应引导产妇将膀胱排空,为产妇阴道实施消毒处理,徒手旋转措施主要用于产妇的子宫进行收缩时,助产人员将右手的中指与食指渗入到产妇的阴道中,两指分开,在中指和食指的共同作用和引导下,让胎儿的头部进行轻轻旋转,在产妇腹壁位置,缓慢将胎儿往下推;在产妇出现第二次宫缩症状时,枕前位固定好,引导产妇往下缓慢的施力;在产妇出现第三次宫缩症状时,密切观察胎儿的头部衔接情况,假如衔接较好,未出现脐带脱垂的现象,胎儿头部缓慢下降,应将右手抽出,20min后,实施消毒处理,对胎儿的头部位置进行观察和确定,缓慢将胎儿旋转后固定,在胎儿的肩膀上轻缓按压;右枕横位、右枕后位依据顺时针方向,旋转45°和90°;左枕横位、左枕后位依据逆时针方向,旋转45°和90°;胎头旋转纠正成功后,当产妇的宫口完全宫缩后,胎儿头部不能分娩时,应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在为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还应与产妇进行及时、有效沟通,降低产妇的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和28.1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2.2 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情况 两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头位难产作为产科常见病症,产生的原因与产力因素、产道因素等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发生后,会导致产妇分娩受到阻碍,最终形成难产;同时,头位难产的产生还会导致产妇形成产后出血、会阴血肿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导致新生儿窒息,危害性较大,应给予重视,及时解决[4]。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临床护理方面,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徒手旋转干预措施的应用越来越广,徒手旋转的操作较简单,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安全的将胎儿头部旋转到正确位置,然后让胎儿缓慢下降,最终顺利分娩;徒手旋转时,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与产妇交流,通过转移产妇注意力的方式,缓解产妇疼痛感,加快胎儿的分娩,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出血量,本文中,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的28.13%,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時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表明,徒手旋转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5]。
综上所述,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了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了出血量,徒手旋转值得在头位难产产妇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欧少玲.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225-226
黄金敬.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42-243.
张爽.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31-231.
王芳芳.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47-248.
邱瑞颖.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8):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