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
【摘要】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股沟疝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为疝气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予日常护理)和观察组(n=34,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8%和23.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25,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t=9.536,P<0.05),且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4,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患儿能更早地下床活动,有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小儿; 腹股沟疝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4.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4-0-02
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有些患儿腹腔鞘状突闭锁发育不完全,当其出现剧烈咳嗽、哭闹、喷嚏时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可导致腹部组织脏器(主要为肠管)离开原有固定部位,通过腹膜的间隙或薄弱点而突出体表,严重时会出现脏器的梗阻和嵌顿[1-2]。手术治疗是小儿腹股沟疝最常用的解决方案,而安全有效的术后护理对于减轻术后的不适、促进病情的尽早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4]。本研究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整体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腹股沟区出现大小有变化的包块的指征(平卧时可消失,站立或哭吵后出现);经过B超检查明确。排除标准:合并有鞘膜积液的患儿;不能积极配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4,术后予日常护理模式)和观察组(n=34,术后予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1~12岁,平均(6.15±1.31)岁;其中左侧疝15例,右侧疝10例,双侧疝9例。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6.25±1.29)岁;其中左侧疝14例,右侧疝10例,双侧疝1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变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对照组予日常护理,手术前后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情绪变化,和患儿家属做好沟通,安抚患儿的情绪。对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患儿,配合床位医生及时处理病情。提高家属的信任度和配合度,缓解患儿的身心不适反应,从而提升护理质量。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包括,(1)手术前护理:对患儿而言,尽量做到床位护士沟通时人员相对固定,多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患儿的陌生感,建立温馨的“护患关系”;对患儿家属而言,床位护士在患儿入院后需及时了解其病情特点,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将病情信息反馈给家属,消除家属的紧张情绪,提高其认知度,促进护患的和谐;对医护配合而言,床位护士需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从病情的角度及時调整护理方案,和床位医生一起做好术前交代工作。如遇到术前讨论等环节时,需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手术中护理:床位护士尽量能陪同患儿一起进入手术室,此时“护患关系”比较融洽,已基本和患儿建立了信任关系。可有效地缓解患儿恐惧、苦恼等不良情绪,从而能使患儿放松,配合麻醉,顺利进入手术状态。此外,床位护理在手术中可提供患儿的术前护理资料,从而有效配合术中相关护理和手术医生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3)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患儿难免会出现疼痛、烦躁等现象,除药物缓解疼痛外,床位护士需配合家属安抚患儿,分散患儿疼痛的注意力,特别对于能较好交流的患儿,可与其进行一些感兴趣话题的交流,如看动画片、讲故事等。此外,需及时发现可疑的术后并发症,做到及时处理,防止病情的进展而导致不良影响。(4)心理护理:患儿处于陌生环境,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需要和家属一起共同舒缓,必要时可请精神专科医生会诊,严重时可辅助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疼痛评估:采用文献[5]疼痛评分量表对术后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睡眠不受影响)、中度(睡眠受影响)、重度(严重影响睡眠)、极重度(几乎无法入睡),分别记0~4分;(2)观察术后有无切口感染、牵拉痛、尿潴留等并发症。(3)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无痛和极重度分别为20例(58.82%)和1例(2.94%),对照组术后疼痛无痛和极重度分别为12例(35.29%)和6例(17.65%),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23.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25,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t=9.536,P<0.05),且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4,P<0.05),见表3。
3 讨论
疝气是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调查发现,1~12岁儿童的发病率为2%~3%[6-7],小儿疝气的发生大多数为先天性因素导致,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类型。其中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当遇到咳嗽、用力排便、哭闹时患儿腹腔压力升高,疝囊即会突出[8]。目前手术治疗尤其是腹腔镜治疗是目前小儿疝气最常见的治疗手段[9-10]。手术的治疗离不开护理的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传统的护理方式只是局限在患儿病情等肤浅层面,未曾考虑到患儿的内在情绪及对疾病的影响,而本研究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虽无创造性的理论,但通过简单及全面仔细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患儿术前宣教,术中陪护、术后康复等方面均进一步提升了护理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疼痛无痛、极重度分别为20例(58.82%)和1例(2.94%),对照组患儿术后疼痛无痛、极重度分别为12例(35.29%)和6例(17.65%),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比较日常传统的护理措施,整体护理模式建议和患儿一起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信任度,并通过术后的分散式交流,便可明显的缓解患儿术后的疼痛感,术后床位护士通过与医生的配合,及时调整止痛药物的使用,从治疗的角度也明顯缓解了患儿的术后疼痛[11]。切口感染、牵拉痛、尿潴留是患儿疝气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通过术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整体护理措施而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术后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患儿能较早地下床活动,也是其减少上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此外,患儿由于年龄、恐惧、周边患儿哭闹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往往会引起术后的紧张性疼痛,从而扩大了疼痛的效应。王崇林等[12]对68例罹患疝气的患儿术后进行心理量表的测试和心理干预纠正,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可见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患儿的情绪和疼痛,也属于整体性护理的重要环节。
综上,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缓解小儿疝气术后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患儿能更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和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唐忠斌,赵艾君,戴耀华,等.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43.
[2]王妍妮.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63-64.
[3]孔琛琛,于彦倩,李亚南,等.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186-188.
[4]赵玲珊,刘丽芳,汤雪婷,等.探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的舒适护理应用效果[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252-253.
[5]蒋凤军,张亚丽,王素君,等.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疝气对提高术后恢复及其效果研究[J/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5):48-51.
[6]陈晓琳.438例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9):1128-1129.
[7]王玲.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77-78.
[8]李玉梅,于荔,高小平,等.舒适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疼痛焦虑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3):354.
[9]王群芳.舒适护理对小儿疝气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康复与护理,2012,16(6):742-743.
[10]王芳.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069-3072.
[11]胡诗芳,符丽霞,刘小群,等.舒适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303-1306.
[12]王崇林,王文贵.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4,20(3):476-478.
(收稿日期: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