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设置分层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多疑多议,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数学课堂 动起来 合作交流 质疑
引言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舞台,教师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是主角,新课改下的课堂这个舞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努力让课堂“动”起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优质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所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都能勤于思考,相互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活动,引发师生共鸣,达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课堂。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巧妙设疑,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多疑多议,设置分层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都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演绎“动”态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动”起来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其成为“益友”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因此,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总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千真万确的,对于学生奇异的见解不愿接受甚至嘲弄,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只能言听计从,他们只有在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就不敢开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上“鸦雀无声,一潭死水”,学生失去积极思考的动力和习惯,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学习的灵感在静如止水的课堂中消遁。因此,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其相互交融,成为“益友”,学生在课堂上才敢“动”。
2.热爱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提出问题,以热切期待的心情等待每一个学生的思考,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每个学生以启迪,以平等的地位和每一个学生去探讨交流,以关爱信任的态度去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循循善诱,到达知识的彼岸,获得学生的信赖,成为“良师”,学生在课堂上才敢“动”。
二、设置分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都会”“动”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达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心理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活动。
三、设计可“疑”可“议”的数学问题,鼓励质疑和争议,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1.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在不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开拓智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且各据其理、互不相让。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争辩,鼓励学生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到问题不辩不明、道理不说不清。鼓励“据理力争”,这样有利于求得正确的认识、深层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极易萌发灵感、发现新知、激活创新的火花。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2.鼓励学生争议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越理越清。对于学生在争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乐于”“动”起来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型的设置,更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可能。如新教材中设置了“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讨论”、“探索”、“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多种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例如:学过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为本班设计班徽等。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当好“导演”,精心策划,课堂上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演绎“动”态课堂,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使数学课堂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想参与课堂活动,都能参与课堂活动,都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让每个学生都达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參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顾华.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J]. 中学教学参考,2011(12).
[3] 孙杰远、叶蓓蓓.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M]. 教育科学出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教育局)